分享

班级文化建设初探演讲稿

 昵称4970029 2010-12-06
班级文化建设初探演讲稿
加入人:admin 栏目:工作交流及班主任 阅读次数1075



各位班主任老师,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作为一个仅仅只有半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新手,在大家面前我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但我们年级的老师给了我一个和各位资深前辈在一起学习研讨的机会,我特别的珍惜。请大家多多指教。
班级文化建设还是一个新颖的观念,几乎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因此,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对于“班级文化”界定,目前还没有固定的定论,我们所说的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
一. 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二、我们初一年级组实施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文化要素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性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上述这四种文化,在结构上也形成了班级文化的不同层面:
1、美化班级文化的表层面―――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班级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这就要求我们改变那种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状况,赋予班级环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东西,都能体现班级的个性和精神。都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
我们初一年级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计划分三步走:第一阶段,我们要求各班的教室必须是窗明几净的,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它要求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班里的师生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 、文明的规范行为和社会公德心,必须要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必须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的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因而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目的是营造一种规范的环境,这一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力求得以巩固。两个特色班已经提前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我们计划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改善、保护环境,力争使一种温馨的班级环境呈现特色化,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初一一班的图书角和七班的光荣榜就是很好的典范。第三阶段,我们要求“开垦”了教室四周的墙壁,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具有浓厚气息的文化氛围,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天地,成为建设勤学乐读、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的无声力量,让我们的墙壁真正会“说话”。
2、挖掘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的浅层面。
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尝试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以班级文化活动为依托,通过加大实验力度,挖掘班级活动的创新功能,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班级文化活动成为科学、系统、高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我们年级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各位班主任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我们年级组织了“幽默情趣小品大赛”,“畅想友谊赛歌会”,“新闻手抄报评比”“参观劳教所的春游活动”“班级篮球赛”“班级乒乓球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特长,又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活跃了学习生活。当然我们年级的文化活动还有待于创新,不能拘泥于老方式、旧内容。
3、开发班级文化的中层面―――班级制度文化
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它是班级文化的中层面。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完善,还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制度,不断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
刚刚入学的时候,我所在的班级实行了值日班长负责制,《值日班长日志》里,记满了每天违反纪律的同学的名字,大家都把它看成是“黑名单”,有同学为了销毁违纪证据,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尽管班委会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但还是经常被同学撕毁,最后竟不翼而飞了。为了突出班级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文化气息等,给制度以灵魂,使之真正实现具体规定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我们就取消了《值日班长日志》改设《班级日记》。
班里设置《班级日记》,由值日生轮流记录。以记录发生事件为线索,以抒发自己真实感受为契机。让它成为师生互诉衷肠的谈心亭,成为见证班级成长的文字相册,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同学们在这里可以进行班级焦点访谈,热点讨论,实话实说。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的苦与乐,球迷的喜与忧,老师的得与失,干部的勤与律。《 班级日记》配合班级的活动,栩栩如生的描绘,点点滴滴的渲染,会使班级文化拓展、升华。
我们七位班主任一致达成共识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水平。班级制度文化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不能仅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订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而必须更新方法。要善于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硬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我们年级各位班主任,为了让所带班级的全体学生更好地认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在班级里采用了“班级工作全员负责制”“值日班长负责制”和“学生评比体系”等制度,巧妙地变强制性要求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强化班级文化的深层面──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的深层面是班级精神文化,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它能使学生自学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精神振作,身心愉快,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我们在班内都十分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所以我们的“正义大使小分队”就这样诞生了。(选出班里是非判别力比较强的同学、影响力大的同学及敢站出来说话的同学组成一个非正式群体,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完成老师布置的神秘而又光荣的使命──抵制歪风邪气,捍卫正义真理。使大多数同学迫于群体的压力而服从群体意志,发挥“从众心理”的凝聚力和导向性的正面效应。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收效不错。)
三、班级文化的教育影响
  文化是一个具有整合性质的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文化内涵的多维性要求多种形式与之相适应。班级文化也不例外,所以班主任要注意发挥班级文化的多样性功能。心理学的角色效应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创建文化的主体时,才会从被动接受班级文化的影响转变为创建班级文化的参与者,因此我们还应该要注重班级文化主体的群众性。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建立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之间的双向观照机制,可以形成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之间的良性循环。班级文化具有间接而内隐的教育影响,是“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我们不难看出其具有如下特点:导向性、渗透性、凝聚性、凝聚性、激励性。
记得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我7:40才匆忙到校,没有能完成我和学生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约定,每天7:25开始做“晨练”。站在教室门外,我迟迟没有去勇气面对46双眼睛……跨进教室的时候,我没有解释我的“委屈”,主动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罚自己打扫教室。大家一片惊奇……下午放学后,我就开始了我的“立功赎罪”,有同学来帮忙,被我拒绝了,我独自一人打扫了整个教室,常规性的托了三遍地,晚上八点的时候,我用水抹好了黑板,结束了我的值日工作,我被胜利的喜悦充实着。家里的电话催个不停,但我还是坚持看完班长留给我的,当天没有背单词的同学的名单,那一刻我好像觉得自己无法支撑下去了,大概跑了十多个同学,我的努力难道就如此苍白无力吗?他们怎么就不懂我的一片苦心呢?我托着疲惫而生病的身子,振奋了最后一丝精神,九点钟跨进家门,对于我来说还算正常,但家里辐射出来的温暖让我再也无法坚强,我放声大哭了一场,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所以,就连哭也哭得不尽兴。记得当年工厂倒闭,面临下岗失业,没有安身立命之处的时候我都没有哭过的,不知道当时哪儿来那么多的委屈。27岁的班主任老师,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和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怄气,现在看来是有点不可思议。……星期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到学校,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无奇,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投入地工作,我无法量化我的“委屈”究竟产生多少作用,但我明显感觉到,当我在教育学生要敢于对自己所做错的事情承担责任的时候,我的心理很坦荡!
  
  综上所述,我们在实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
我在一本书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在一片美丽乡间景色中的一间房子里,墙上装有三面镜子。
第一面镜子,表面凹凸不平,且有污点,看起来很脏。
第二面镜子,清洁精巧并装饰有精美雕刻的镜框。
第三面镜子,既没框子也没有装饰,只是一面洁净清楚的镜子。
当面对第一面镜子时,我们看到了什么?回答是:“一面不干净的镜子。”第二面镜子呢?回答是:“看到了一面精美的镜子。”第三面镜子呢?回答是:“看到一片美丽的景色。”
我觉得这个故事讲出了执行的真谛:真正的执行就应该如这第三面镜子──人们看到的是结果:从镜子中看到的是美丽风景,而不是表现自己作为镜子的特色(雕刻精美的镜框)。既然有班级,就有班级文化,作为建设班集体的班主任应该认真对待班级文化,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的汇报完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