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之门03--《巽》 西京闲居士
《巽》卦在下,喻冢宰之位;在上喻冢宰之事,谋略也。
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利武人之贞。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注:巽:算也;权也;谋略。小:微也,机也。亨:达也,当也。见,显现。大人,有德之人。贞:表仪。申:同‘审’,审视。命:颁令。志:借为‘识’,知也。
卦辞释:巽下巽上,冢宰之谋,卦名《巽》。巽者,权衡算度也。‘巽,小亨’者,智者谋,达小者,智也。达微知变,治之始也。 ‘利有攸往’者,义者行,采取行动,治之中也。‘利见大人’者,仁者守,荐举有德,治之终也。‘利武人之贞’者,武人之仪,果敢之行也。巽以谋微,果以行令;智勇双全,政令大通。
善谋在知微,能行是关键,能守是大亨。无武士一般的刚毅果敢之行,独巽无功也。
冢宰是拍板之人,能谋更应善断,时来勿失,故强调‘利武人之贞’。
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人物志》
彖释卦:‘重巽以申命’者,权内权外,权天权人,审时度势,慎谋申令也。
一权天理是否正;二权是人道是否可;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人无天,谷不能自生;有天无人,谷不能自丰。
‘刚,巽乎中而志行’者,刚者,令也;巽者,权也;中者,当也;志者,识也。必行之令爰于识天人之行而其谋当也。 ‘柔,皆顺乎刚’是民皆从令也。‘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者,依此来理解‘巽’之义。
政之始,‘重巽以申命’;巽天之时,巽人之义,审令莫违时义。
政之中,‘利有攸往’, 使义者行之。
政之终,‘利见大人’,德者守之,治之大亨。
象评之:‘随风,巽’,示象。‘君子以申命行事’者,君子谋定而后动也。审是我的行事(内卦),谋略的过程;命是使人行事(外卦),谋略的执行。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左传》
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不悖。《左传》
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吕氏春秋》
智者虑,义者行,仁者守。《谷梁》
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乃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料事,然后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人物论》
初六 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注:进退:谋之事,权变也。贞:表也,仪也。志:识也。
意之要:初六,用柔;‘进退’者,权之义,谋无定势,在客观的基础上进退而已。审时度势而权之也。‘利武人之贞’者,令出无返,是善断也。武人之仪,义无反顾。无敢断之志则易失时于犹疑。
象评之:‘进退,志疑’者,重巽以申,当疑则疑,是知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者,命刚,果敢而行,是知治也。
夫所谓至圣之士,必见进退之利,屈伸之用者也。 《说苑》
夫争强之国,必行争谋、争刑、争权。令人主一喜一怒者,谋也;令国一轻一重者,刑也;令兵一进一退者,权也。《管子》
知者,夬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夬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蜇;骐骥之局蹰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史记》
九二 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注:在:察也。床下:床之基。床之基在地;政之基在民。史巫:史查前,筮预后;‘巫’当读为‘筮’。纷若吉:纷纷若若均宜。所谓‘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之义。吉,宜也。无咎:毋怨责。得中:叩其两端,取其中也。
形之要:九二,君子;‘巽在床下’者,欲巽其政,先察其下;冢宰之谋,以民为基也。地不平无安枕之人;民不宁无安固之政。‘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者,史鉴往,筮推来,稽于众人,‘惟汝谐’也,可毋咎也。
象评之:‘纷若之吉,得中’者,权各方之宜,叩其两端取其中也。
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淮南子》
置下不安,上不可以载,累其足也,其最高而不植局者,未之有也。《鹖冠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太誓》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従,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毋!惟汝谐。”《大禹谟》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洪范》
圣人之举事也,阖于天地,顺于民,祥于鬼神,使民同利,万夫赖之。《四经》
当于世事,得于人理,顺于天地,祥于鬼神,则可以正治矣。《淮南子》
九三 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注:频:数也;帛易作‘编’,遍也。吝:恨惜之意。志:识也。穷:窘也。
节之要:九三,得道;‘频巽吝’者,多谋其败也。
频巽吝则少悔吝。大智之谋,虑福不及,虑祸过之。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
象评之:‘频巽之吝,志穷’者,多谋可能产生遗恨之处,则识其窘,识其窘则不困穷也。
故人主之性,莫过乎所疑,而过于其所不疑;不过乎所不知,而过于其所以知。故虽不疑,虽已知,必察之以法,揆之以量,验之以数。若此则是非无所失,而举措无所过矣。《吕氏春秋》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曰上下左右前后,荧惑其处安在。《管子》
欲恶取舍之权: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虑其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
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说苑》
六四 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注:悔:当为‘诲’,教诲。亡:遗失。田:田猎。获:同‘蒦’,尺度,规则。三品:三:众也,诸侯、大夫士、庶民。品,齐也。――《广雅》
用之要:六四,用柔;‘诲亡’者,查弊补缺,诲其遗漏也。智者关注于‘不可行性论证’。‘田获三品’者,毋专利也。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也。
在西周前期的决策过程中,‘冢宰’不自做主张,只是在他人意见的基础上,斟酌利弊,进行抉择。表现多为反复征询意见,指明遗漏之处(诲亡),经多次修改,最后定夺,报王批准,以政令下达。今天领导审查下属的报告,不也多是在行‘诲亡’之事吗?
恤其患而补其阙,正其违而治其烦,所以为盟主也。《左传》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六韬》
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曰‘陈锡载周’。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史记》
或释三品为古制,诸侯田猎获禽,用之于三事,一为干豆,用以祭祖;二为宾客,用以行币;三为充君之厨,用以燕私。品:法式, 法则。
获而有益,莫善三品,故曰“悔亡,田获三品”。一曰干豆,二曰宾客,三曰充君之庖。《周易正义》
古人田猎有三条规矩,神得其享、宾得其利、我得其用。基本准则是与天下同利。
用今天的话讲,既:国家政策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一项政策只在于使部分人得利,君能安枕乎?
象评之:‘田获三品,有功’者,以政均利,上得敬(干豆),友得亲(宾客),私得用(充君之庖),民得利,物得生,政之功也,‘纷若吉’也。
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搜,冬曰狩。四时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谷梁》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礼记》
九五 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注:无不利:毋不利。庚:更也,变也。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以七为节,诸侯之谋。上古行事有节仪,天子之具十二,公之具九,诸侯之具七,大夫之具五。《周易》‘研诸侯之虑’。位:立也。正:政也。中:当也。
成之要:九五,君子;‘贞吉,悔亡’者,仪其宜,诲其亡,教也。‘毋不利’者,谋莫违义,行莫违时,利周于民,莫谋私利也。‘无初有终’者,君子不能谋时,时来勿失也。‘先更三日,后更三日,吉’者,‘先更三日宜’是‘先天而天弗违’,天合于人也。‘后更三日宜’是‘后天而奉天时’,人合于天也。先更后更皆宜是‘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圣谋之成也。
或言:
‘贞吉,悔亡;无不利’者,启善悔恶,尽利天下也。
‘贞吉,悔亡’者,教也,大人之事也。《卦》曰‘利见大人’。
‘无不利’者,‘田获三品’‘纷若吉’也。《文言》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更三日,后更三日,吉’者,《文言》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象评之:‘九五之吉,位正中’者,颁政出令,能‘贞吉,悔亡;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则圣功立也。位,立也;正,政也;中,当也。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素书》
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管子》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文言》
上九 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注:资斧:当为‘资辅’,支持。贞凶:仪凶。正:政。
务之要:上九,得道;‘巽在床下’者,谋在固基也。‘丧其资辅,贞凶’者,不得百姓之助,其仪凶也。
再好的政治动议,若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不过是空中楼阁。
象评之:‘巽在床下,上穷’者,国家的政治谋略,其基点应注重于百姓的意愿,而不在于执政者的意愿。欲盖民者,其计必穷。‘上穷’犹言‘巽在床上’必‘穷’,既不考虑现有基础,独算计空中楼阁,其谋必定行不通。
‘丧其资斧,正乎凶’者,丧失民众的支持,其政凶也。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景公问晏子曰:谋必得,事必成,有术乎?晏子对曰:有。公曰:其术如何?晏子曰: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晏子》
为之以民,道之要也。唯民知极,弗之代也。《鹖冠子》
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怫百姓以从己之欲。《大禹谟》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淮南子》
故率民而守,而民不欲存,则莫能以存矣。故率民而攻,民不欲得,则莫能以得矣。故率民而战,民不欲胜,则莫能以胜矣。故其民之为其上也,接敌而喜,进而不能止,敌人必骇,战由此胜也。夫民之于其上也,接而惧,必走去,战由此败也。故夫灾与福也,非粹在天也,必在士民也。呜呼,戒之戒之!夫士民之志,不可不要也。呜呼,戒之戒之!《新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