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事故是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或严重的精神刺激,突然发生的人身危险、损伤、破坏行为。这些意外事故不仅危害病人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对他人和环境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意外事故的防范与护理是精神科护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事精神科护理的人员必须时刻警惕,用高度的责任心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或发生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常见的意外事故有暴力行为、自伤自杀行为、出走、噎食。
一、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暴力行为是指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影响下突然发生的冲动行为。如语言攻击、伤人、毁物等,以攻击行为较常见。由于其突发性,如不及时防范和制止可造成一定危害,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难点。 (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 1.精神症状的作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与暴力行为的发生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患者受命令性幻听的支配攻击他人;受妄想的影响误认为某人在监视自己或正在陷害自己,于是先发制人伤害对方;或意识障碍下出现冲动性的暴力行为,这类行为最难以预防,因为意识障碍的患者行为往往为突发性,缺少明确目的。 2.自知力缺乏: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被强行收住院,也常导致发生暴力行为。因此,应熟悉掌握病人的精神症状及情绪状态。 3.个性特征:不是每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出现暴力行为,也不是每一个受到挫折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都表现出暴力行为。所以当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挫折或受到精神症状控制时,是采用暴力行为攻击还是采用其他方式来应付(如退缩、否认、压抑等)则与个体的性格、心理应付方式、行为反应方式等有关。许多研究表明,既往有暴力史者最易出现暴力行为。 4.医护人员的态度粗暴激怒病人。 5.意识不清,如谵妄状态。 6.药物副作用使病人难以耐受。 7.精神生活或物质依赖(酒瘾、毒瘾)。 (二)发生暴力行为的先兆 1.说话较平时声大且具有威胁性。 2.全身肌肉紧张度增加,尤其是脸部与手臂的肌肉。 3.活动量较平时增加,如不安地来回走动。 4.动作增加,可能有甩门、捶打物体等行为。 5.挑剔、抗议、不合理要求增多,或随意指责病友或工作人员。 6.拒绝接受治疗或反复纠缠医务人员要求出院,或不时违反院规。 7.精神症状加剧或波动大。 (三)暴力行为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①理解病人、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掌握沟通技巧,主动接触,态度和蔼,使病人感到护士对他的关心和体贴,讲出内心真实感受,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②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减轻心理压力。③分析病态心理,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④允许适当的发泄和情绪转移,如哭泣、听音乐、看小说。对小说、音乐的内容应进行指导,防止产生反作用。 2.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及时发现异常表现,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级别的护理。 3.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①坚守岗位,按时巡查病区情况,重点病人应在视线范围内监护。②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加强环境及危险物品的管理。③必要时采用约束工具,且征得家属的同意。④转移病人认定的攻击对象。 4.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①据病情予以单人房间,减少对其他病人的影响,避免同种病人住同一房间。②良好的物理环境,空气新鲜,减少声音、强光、温度的不良刺激。③满足正当要求,如少量吸烟、看书报、写字、打电话、请家人探望等。④适当参加工娱疗活动,严格掌握适应证。 5.遵照医嘱给予药物及各种治疗并注意观察反应及治疗效果。 6.健康教育:在疾病恢复期,指导病人对精神障碍的正确认识及心理素质的锻炼,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鼓励主动寻求帮助。 (四)发生暴力行为时的措施 1.寻求帮助:当有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等暴力行为出现时,第一步要呼叫其他人员协助,以求能尽快控制场面。 2.控制场面,疏散围观病员,转移被攻击对象:维持周围环境的安全与安静,用简单、清楚、直接的语言提醒病人暴力行为的结果。 3.解除武装:以坚定冷静的语气告诉病人,将危险物品放在一旁,然后再移开。并向病人解释此物品是暂时保管,以后归还,以取得病人信任;如语言制止无效,一组人员转移病人注意力,另一组人员乘其不备快速夺取危险物品。 4.隔离病人:将病人转移隔离到安静的房间(隔离房或保护房),减少外界干扰。 5.身体保护:病人仍无法控制自己行为时,可采用身体约束方式协助病人控制自己。身体约束包括穿约束衣、以约束带约束四肢限制于床上或椅子上。其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身体约束来保护病人,并希望病人能尽快恢复自我内在的控制;在执行身体保护时,常常会引起病人的不安和反抗,所以在保护过程中要持续与病人谈话,以和缓口气告知执行约束的目的、时间,必要时护士可陪伴在一旁以减轻其焦虑。 6.药物治疗:当病人出现躁动不安时,按医嘱选用一些较强镇静作用的药物如氟哌啶醇、地西泮、氯硝西泮等肌注来稳定病人的情绪,并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用药反应。 7.处理暴力行为的注意事项:①在接近病人时至少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并且预留可以很快离开的出口。不可使病人位于你和出口之间而堵塞撤退之路。千万不要从病人身后接近他,避免使其害怕而激发暴力行为。②接触患者身体要果断迅速,不能犹豫不决,多人行动要协调。③要保持友善和冷静的态度,既不要随意指责病人,也要避免太温和;既让病人感受到关心、合作的气氛,又要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威严。 二、自伤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一)自伤自杀的原因 1.抑郁:严重的抑郁情绪是导致自伤自杀的常见的精神症状。 2.幻觉:幻觉中与自伤自杀关系最大的是命令性幻听,患者在症状的支配下付诸行动。其他幻觉如评论性幻听、某些恐惧性的幻视、躯体幻觉等都可能成为自伤自杀的原因。 3.妄想:妄想也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伤自杀的常见原因之一。如罪恶妄想的患者,觉得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只能以死赎罪;被害妄想的患者,感到周围有天罗地网在迫害他,走投无路而自伤自杀;疑病妄想的患者觉得自己身患不治之症,五脏六腑都烂了,只有死路一条等等。 4.感知觉障碍:病人意识状态不清晰,同时存在幻觉、错觉,易产生自伤自杀行为。 5.应对失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症状恢复期,面对即将出院后的环境,觉得无能力应对。如社会的歧视、学习工作的压力、家庭成员的相处、经济的困境等,都可能让患者孤立无援,无能为力而选择以死解脱。 (二)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情绪行为变化,及时发现自杀企图,防止自杀发生。 2.心理护理:取得病人信任,了解病人心理状态,鼓励病人讲出病态体验,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因势利导,消除自杀念头,必要时通过同室病友了解病人情况。 3.预防为主,加强安全措施,防止自杀形成。①安全检查,定时对环境、病室设备、危险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留安全隐患。②重点监护。根据病情将有自伤自杀倾向的病人安置在监护室内或用约束工具。③坚守工作岗位,按时巡视病房。 4.了解自杀发生的规律,有计划的自杀除有一些异常表现外,也选择自杀的时间如选在交班时、半夜其他病人入睡后,节假日工作人员少或抢救病人时。 5.在病人恢复自知力后,提高病人对自杀危害性的认识,正确对待各种意外事件的刺激,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锻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常见的自伤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症状的诱导或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自伤、自杀等意外事件。自伤、自杀往往又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医院则造成不良影响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保障病人的安全,防止病人自伤、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1.外伤:是最常见最易发生的伤害事故。病人可用任何尖锐物品,如铁片、铁丝、铁钉、刀片、玻璃片、发夹、碗筷、拖把、输液针头等伤害自己。或以头撞墙壁、床栏、水池、暖气片等方法自杀,造成轻重不同程度的外伤。或由于过度兴奋爬高摔下而导致骨折或由于抽搐、晕倒和其他原因造成外伤等。常见的外伤有:颅脑外伤、骨折及出血,应积极抢救处理。 (1)颅脑外伤的护理。①一旦发生外伤,应立即检查伤情,有无开放性伤口,出血情况,有无颅骨骨折,病人意识状况。②防止窒息,清除呕吐物,病人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或作气管切开。③疑有颅骨骨折,伴有耳鼻口腔出血或脑脊液外流者,病人取头偏向患侧平卧位。严禁耳鼻填塞或冲洗,尽量减少咳嗽、喷嚏和做腰穿。④重症或大量失血者,立即用12号针头静脉穿刺,建立双静脉输液通道,保证脱水剂和抗休克药物的应用。⑤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变化,专人守护,不论外部表现轻重,皆应强迫卧床休息2~3天。应随时想到有无硬膜外血肿的可能。⑥若病人出现呼吸加深、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偏瘫、头痛、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是脑疝症状,应立即进行外科抢救护理。⑦脑挫伤病人及时按医嘱给予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快速静脉注入,立即做好术前准备,送手术室。⑧躁动病人适当约束,防止坠床。⑨单纯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裂伤时先止血,然后进行清创缝合,头部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只需加压止血,较大的血肿应剃去毛发后进行穿刺,尽量将血液吸净,然后加压包扎。 (2)骨折。可因撞击、坠跌而骨折,此外抽搐控制不当或控制兴奋病人不当时均可发生。当骨折时,其周围软组织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以致出血、疼痛或休克,甚至死亡。 护理:①遇有骨折病人,要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弄清有无危及生命的合并损伤,首先抢救生命。②妥善处理伤口,若有出血,应立即止血,并初步固定患肢;若为开发性骨折,要恰当止血,应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防止污染,用绷带或胶布加压包扎止血。③急救的固定是暂时的,力求简单有效,对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不宜复位,可原位固定,固定器材最好选用特制的夹板,如无,可就地取材,如硬纸板、木板条均可采用。④转运时应注意搬运伤员的方法。如发生脊柱骨折的病人,应将病人仰卧在硬板床上,搬运时需2~3人,3人必须协调一致,保持脊柱原位,以免引起脊髓横断面损伤造成残疾。⑤对症处理,剧烈疼痛病人可口服止痛药,必要时遵医嘱肌注杜冷丁50mg,有开放性伤口的病人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⑥整复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步骤,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早期进行骨折整复,随时协助病人作适当的锻炼。若病人兴奋躁动或不合作,需给予保护或加强药物处理,以利骨折愈合,还要警惕病人将石膏弄碎或以绷带作为自杀工具。 (3)其他外伤:病人可用任何尖锐的物品,如铁片、铁丝、铁钉、碎玻璃、发夹、折断的调羹、偶尔夺取的剪刀、刀子以及输液的针头等割伤皮肤、血管,造成轻重不等的外伤及出血。护理:①首先迅速取下病人手中的尖锐物品,限制病人。②迅速而准确地完成止血任务,切勿犹豫不决或惊惶失措。③观察伤口的情况,小的伤口清创后盖以消毒敷料,然后用绷带或胶布加压包扎则可。④动脉出血时,可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⑤及时抗感染及应用破伤风抗毒素。⑥专人看护,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加强药物控制,耐心安慰病人。 2.自缢:是临床后果最严重而又较常见的意外事故。自缢的危险性较大。病人取材方便,如病人所用的裤带、约束带、撕破的被单、衣服、围巾,或户外拾来的破布编成的绳子等,都可作为自缢的工具。病人一旦自缢,首先气道受阻,造成大脑缺氧,很短时间内即会造成致命的后果,是病区内最多见的自杀方式。自缢的时间多发生在夜晚、清晨、中午值班人员较少,或当工作人员忙碌时,地点多在隔离间、厕所、卧室或病区较僻静处,病人可悬于窗栏、床栏等处。 护理常规: (1)发现病人自缢,不要离开现场,要镇静,分秒必争进行就地抢救。 (2)急救处理。如病人悬挂自缢,应立即紧紧抱住病人身体向上抬举,解除颈部受压迫状态,设法解开绳套;如病人在低处勒缢,应立即剪开绳索,脱开绳套。 (3)迅速将病人放平,解开纽扣,保持仰卧位,颈部伸直,同时检查脉搏呼吸,就地抢救。 (4)心跳骤停的处理。①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通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②呼吸恢复后行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颈内或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保证各种抢救药物应用。④进行心电监护,了解心脏恢复情况,出现室颤者立即行电击除颤,心律失常按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⑤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变化。⑥无医嘱不得任意停止抢救,直至自主呼吸恢复为止。 (5)复苏后护理。①减少对其他病人的刺激,移入抢救室。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继续心电监护,以防心室颤动和心跳骤停再度发生。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及时给予吸痰。④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必要时留置尿管。(如尿量<20ml/h,可能为早期肾衰,应严格控制水分摄入)⑤有躁动不安者加强防护措施。⑥预防褥疮,床铺要柔软、平整、干燥,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并按摩骨隆凸部位。⑦病人清醒后,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情绪,防止再度自杀。⑧必要时通知家属,协助做好心理护理。 3.溺水:指因头部置于水中引起窒息、缺氧甚至死亡。 (1)溺水对人体的危害。溺水有海水和淡水两种,出现的病理改变有:①水阻塞呼吸道发生的窒息。②水高渗或低渗进入血液发生的溶血,电解质紊乱,心脏功能紊乱及低氧血症对人体的伤害,使病人生命受到威胁。 (2)临床表现。早期时间短,口唇青紫,口腔、鼻腔外溢泡沫样血性分泌物,皮肤苍白发凉,呼吸微弱或消失,意识不清或丧失。缺氧时间长可出现面部青紫、昏迷、牙关紧闭、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瞳孔散大,进入临床死亡。 (3)护理。①迅速救起病人,立即清除吸入呼吸道的水或其他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防止坠入气管,松开衣扣、腰带。对开口困难者,可先捏其两侧面颊肌,再用力启开(或用开口器)并用舌钳拉出舌头。②根据情况使溺水者将水吐出,利用头低脚高位促使呼吸道及消化道内水被引流出来,或用两手抱起溺水者腹部,使头部垂下水也可吐出。但注意如无呼吸道阻塞可先不必吐水,呼吸道阻塞者也应尽量缩短吐水时间,以能引流出口、咽、气管内水分为度。③立即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溺水者最重要的措施,然后建立静脉通道酌情选择可拉明、肾上腺素、阿托品,以促使心跳、呼吸恢复。④自主呼吸仍未恢复者应立即气管插管给予正压呼吸并用75%酒精加入湿化瓶中湿化氧气吸入,防止肺水肿。有喉痉挛者行气管切开。⑤自主呼吸恢复后,可活动四肢,并做向心性四肢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复苏后应暂禁食,并注意保暖。⑥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变化,观察有无吸入性肺炎,并安慰病人,继续给予必要的治疗。 4.触电:指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机体损伤及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1)触电对人体产生的危害:①电流通过肌肉引起肌肉痉挛收缩。②电流通过血管引起血管痉挛收缩。③电流通过脑部麻痹生命中枢,使呼吸心跳停止。④电流通过心脏,使心跳停止。 (2)临床表现:①触电时间短,电流量小的可有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心律不齐。②触电时间长,电流量大的可有强烈的肌肉痉挛、抽搐、心室颤动、呼吸心跳停止、死亡。③有局部组织的损伤。 (3)护理:①迅速切断电源。抢救时迅速关闭电闸,急救时动作要快,病人触电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切忌用手直接去接触未脱离电源的病人,以免相继触电。当找不到总电源时,可穿上胶靴,用绝缘物体如布带、被服类套住触电人员,牵拉病人脱离电源,救护者也可站在干燥的木椅上,用干燥的竹竿、木棍等绝缘物挑开电线。②如病人未失去知觉,则必须保证其安静休养,并严密观察。③如果病人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呼吸,应迅速解开衣服,使其安静平卧,周围空气要流通。如果触电者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少,不时发生痉挛现象,则必须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④病人已无呼吸,心脏也停止跳动,应不间断地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术,直至复苏有效指征出现,抢救手段切勿轻易放弃。⑤在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心搏节律变化情况。必要时气管插管并实行心电监护,出现室颤者可电除颤。⑥在进行上述抢救的同时注意降温与脱水,以降低组织代谢和耗氧量,预防脑水肿。⑦对电灼伤创面者,应清洁创面,并视情况包扎或暴露疗法。⑧昏迷病人应密切观察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吞咽动作的出现及消失,这是预示病情好转或恶化的标志。⑨注意检查病人有无其他外伤,由于触电后弹离电源或自空中跌下,常常合并颅脑损伤、血胸、气胸、内脏破裂、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应配合医生做急救处理。⑩防备措施:严格执行安全用电制度,经常检查病房用电设备。病房外露的电源电线都要离地面较高,以安全为度。理疗,检查时做好病人管理,以防病人接触电源电线。 5.吞食异物:病人吞食物品到胃内,企图损伤自己的生命。常见吞食的异物有玻璃、图钉、铁丝、发卡、针、钥匙、体温计等,多为随手可得的用物。 护理: (1)稳定病人情绪,取得合作,问明吞食何种物品,病人现有什么感觉,以便判断情况。 (2)判断异物位置。一般金属类异物可用X线定位。其他异物可根据吞下异物的大小、形状、时间及病人表现判断情况。 (3)病人暂无明显反应者,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大出血、剧烈腹痛。必要时手术处理。X线发现异物嵌顿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止血、止痛、喉镜、胃镜取异物及相应的处理,必要时手术。 (4)无禁忌证时尽快给病人进食纤维素食物,以包绕异物减少对消化道的损伤,并促进排泄,同时可给予缓泻剂。 (5)需自行排出异物的病人,应监测大便至异物完全排出。 6.服毒:指病人一次口服可致死亡的物质。常见的有药物、农药、化学制剂。 (1)临床表现。①消化道刺激症状,恶心、呕吐、腹痛。②吸收后的全身症状,如皮肤黏膜、口腔黏膜被毒物腐蚀的灼烧,皮肤发绀、黄疸;瞳孔扩大或缩小;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昏迷、惊厥、抽风、谵妄、肌纤维粗大震颤、瘫痪。呼吸系统有异常呼吸气味,节律频率的改变,严重时可有肺水肿。③循环系统,心脏的反应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心跳停止;血压一般都下降,周围血管收缩或扩张,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④重要脏器缺血缺氧,功能损害,如肝、脑、肾。⑤溶血、出血、发热。⑥呕吐物、毒物监测。⑦判断严重程度,根据病人一般情况、意识、服毒名称、剂量、有无并发症来判断中毒的严重程度。 (2)急救原则。①立即终止毒物接触,口服中毒可采用洗胃、导泻,减少毒物的吸收。②对于毒物不明的尽快搞清毒物名称。③促进毒物排泄,可用利尿、透析等方法促进排出体外。④相应解毒剂的应用。根据中毒药物不同予以相应拮抗剂,以达解毒的目的。⑤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如吸氧、维持血压、药物治疗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一)出走的原因 1.精神症状所致:①患者自知力缺乏,否认有病,不愿接受治疗而出走。②受妄想幻觉支配,认为住院是对其迫害而设法离开医院。③病人为实现某种病态心理,而脱离医院,如上访、告状等。④有自杀观念的病人因医院防范严密,达不到目的,而寻找机会离开医院后自杀。 2.住院环境不符合患者要求:如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孤独,对治疗的恐惧、思念亲人等。 3.工作人员工作疏忽、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粗暴,不坚守岗位等。 (二)出走病人的表现 意识清楚的患者多采用隐蔽的方法,遇有机会便可出走。如主动帮工作人员打饭打水、打扫卫生、取送物品等以骗取工作人员的信任,待工作人员放松警惕后乘机出走;常在门口活动,窥视情况,乘门前人员杂乱或工作人员不备时出走;四处寻找可出走的地方,如从不结实的门窗、围墙等处出走。 处于朦胧状态或意识不清楚的病人,出走不讲方式,不知避讳,会旁若无人地从工作人员身边走过。其出走无目的无计划,多受精神症状支配,一旦出走成功,则难以寻找,危险性较大。 行为异常,如坐立不安、东张西望,频繁如厕、失眠等。有言语表示,如请假外出未批准。暴露其精神症状的异常内心体验或对治疗的恐惧。 (三)护理 1.预防为主,及时发现病人外走倾向,采取预防性措施,安定情绪防止外走。 2.加强入院指导,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减少或消除不适应感。 3.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门窗、钥匙。 4.加强工作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严密观察并掌握病情,重点交接班,准确清点病人人数。 5.将病人置在工作人员视力范围内,外出活动或检查时要专人陪护。 6.丰富病人住院生活,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并与家属联系来院探视,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7.医护人员工作中要礼貌待患,避免言行激惹或刺激患者。 8.外走成立,及时向护士长汇报,组织人员寻找,并通知家属协助。 9.外走返院后,应安慰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责备或变相惩罚病人,避免激化外走情绪,再次发生外走。 四、噎食的防范与护理 (一)噎食发生的原因 1.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引起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抑制吞咽反射。 2.电休克治疗后病人未完全清醒,在意识模糊状态下进食引起。 3.病人暴饮暴食,大量食物阻塞气管或误入气管而致噎食。 4.进食时出现癫痫发作者也可引起噎食。 (二)预防噎食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及有关药物的副作用,注意观察咽喉肌功能,对有严重锥外副反应的患者,除遵医嘱给予拮抗药物外,还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给患者带刺的食物。加强饮食护理。对药物副反应较重,吞咽困难的病人,专人守护进食或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加强饮食的管理。对不知饥饿者,应单独进食,分量分次进食或专人喂食。对暴饮暴食者适当控制其食量,逐步改变不良进食习惯。 (三)噎食的护理 1.噎食早期应就地抢救,分秒必争,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对意识清晰的病人可让其吐出食物或用手掏出口中食物。如病人牙关紧闭,可用筷子等撬开口腔掏出食物,并解开领口。 2.窒息早期。食物卡在咽喉部位,病人有胸闷窒息感,又吐不出食物,可用竹筷、牙刷柄等刺激咽喉部位引吐,或置病人侧卧,头低45°角,用手拍打胸背,协助病人吐出食物。或将病人腹部俯卧于凳子上,让其上半身悬空,猛压其腰腹部,迫使膈肌猛然上移而逼迫肺内气体猛然外冲,使气流将进入气管的食团冲出。 3.若病人出现额头大汗、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昏倒在地,提示食物已误入气管不能取出,处于窒息状态,此时应将病人置仰卧位,肩下垫高,颈部伸直,使气管位置尽量接近于表面皮肤,立即用大号针头在环状软骨下方1~2厘米处刺入气管,并尽量早进行气管插管。 4.立即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如心跳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5.迅速建立双路静脉通道,保证各种抢救药物的应用。 6.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7.设专人守护,防止受精神症状支配而突然拔管。 8.记录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 9.每12~24小时清洗或煮沸消毒套管一次,以保证套管通畅与清洁。经常防止分泌物过多、过浓,而造成呼吸道不通畅或感染。套管口应覆以1~2层纱布,并随时保证湿润,以免吸入干燥空气,必要时给予蒸汽吸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