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导读

 生活-快乐 2010-12-08

《红楼梦》导读

作者:梅玫   收录时间:2008-09-13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几百年来,它不但吸引着大量的读者去阅读它,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而且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产生了红学这样一门专门的学问。在清朝就有诗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现代有不少学者也认为: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国人不可不读《红楼梦》。所以,我们当然应该去读这部伟大的小说。在这篇短文中,我们介绍一些有关《红楼梦》的基本知识,希望对初读《红楼梦》的青少年朋友阅读这部千古奇书有所助益。

《红楼梦》一共有一百二十回。这部小说除了《红楼梦》这个书名外,也还有个名字叫《石头记》。被称作《石头记》的多是些手抄本,多只有八十回。这部小说创作于清朝乾隆朝前期。

1,《红楼梦》写了些什么?

《红楼梦》的内容大体如下:小说的主人公是贾宝玉,他出生在一个富有、有权势的家庭,长相俊美,又相当聪明,受到了长辈的宠爱;在他少年时,表妹林黛玉因父母去世来到贾府生活,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久,宝玉的表姐薛宝钗也来到贾府,黛玉和宝钗及另一表妹湘云间有时会产生一些矛盾;宝玉的姐姐元春是贵妃,皇帝同意她回家省亲,为此贾府修建了大观园;省亲之后,宝玉和众姐妹搬进了大观园,在其中有过一些极快乐的日子;宝玉和黛玉深深相爱,但宝玉却被骗和宝钗结婚,病重的黛玉在悲痛中去世;贾府经济实际上入不敷出,富贵的景象只是一个空架子,而贾府主子中的一些人不但骄奢淫逸,而且还依仗权势作恶,其结果是贾府被抄家,被治罪的主要对象是宝玉的伯父及堂兄;宝玉离家出走当了和尚;虽然后来皇帝赦免了贾府,发还了财产,但也掩盖不了贾府统治者已是日暮途穷,陷入不可摆脱的困境这一事实。

简而言之,可以说《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贾府由盛而衰,后来被抄家;二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在写这两件大事的过程中,从各个角度写了富有的贵族大家庭及其成员,尤其是写了多个各有特点的女性,她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有着悲剧的人生;同时也写了大量社会下层人物,如丫鬟、仆妇、村妇、市井人物等,相当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这部小说还涉及到极为广泛的知识,如园林建筑、服饰陈设、诗画文赋、医卜星相、饮食游宴等等。所以,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清朝前期的百科全书。

为了在小说中写出贾府的贵盛,先借黛玉进贾府的机会,以黛玉所见,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的气势,接着又以秦可卿葬仪及元妃省亲这两个故事,具体地写了贾府的骄奢淫逸,将其贵盛推向高潮。但在同时,或暗示,或明写(这主要在五十回之后),向读者展示了贾府必将逐渐走向衰败的观念。从全局来看,这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世袭的、有权势的家族在几代中必然衰败这个规律,这是极高明的。

《红楼梦》中所写的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素来最受读者称赞。他们之间的爱情不再是古代小说或戏曲中所写的那样,男女结合或是基于一见钟情,或是仅出自于生理要求,甚至是金钱交易的结果;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他们长期亲密无间的接触及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的基础上的,而且写得相当精彩,这在古代是极其难得的。宝黛爱情悲剧结尾——黛玉之死写得十分生动感人,不知有多少读者读到这里时忍不住泪流不止,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全部小说中写得最美的章节。

2,关于作者: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生于清朝康熙朝末期,卒于乾隆朝中叶。他的祖上是汉人,明朝时生活在东北南部,在明朝末年成为满族的奴仆,后因作战有功等原因而得到信任,曹雪芹的祖上曹玺、曹寅等被任命为江宁织造。在表面上,这个官职只是为皇家在南方采办和加工服装的,品秩不算很高,但实际还有在江南查访吏治民情、监视和笼络汉族文人,给皇帝打小报告的重要任务,所以,其权势还是很大的。从曹玺开始,曹家三代人担任这个重要职务达六十年;康熙帝六次到南方巡查,其中四次到南京时都由曹寅接待,住在江宁职造府,可见他们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信任。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家成为一个富贵的、有权势的家族,幼年的曹雪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在雍正朝,皇帝下令抄了曹家,曹雪芹随家人迁至北京居住。不过,在抄家后曹家仍然保有一些房屋和奴仆;曹家真正变得十分穷困,似乎是在乾隆朝初年的事。曹雪芹就是在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创作了这部伟大的小说。

我们对这位千古奇材了解的很少,因为和曹雪芹直接有关的文献材料留传下来的很少,尤其是在他创作这部伟大小说期间,就更少的可怜了。我们现在只知道,在他的晚年,也就是创作这部伟大的小说时,他的生活穷愁潦倒而又嗜酒狂放,他曾靠卖画来维持生计。

在这部小说开始在社会上流传时,只有八十回手抄本。在曹雪芹去世二十多年后,有位名叫程伟元的人,努力搜罗,找到了八十回以后内容的一些残稿,他邀请一位名叫高鹗的人帮助整理,编成了后四十回,并且和前八十回合在一起,印刷出版。但是,后四十回的作者究竟是谁,准确一点说,程伟元所搜集到的残稿的作者是谁,仍然是个谜。有人说是程伟元、高鹗自己伪造的,冒充说是搜集来的;更多的现代学者则认为程伟元搜集到残稿确有其事,但是,究竟是谁所创作仍是众说纷纭。

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故事中,有不少内容在暗示贾府将会衰败,不少主要人物有悲剧结局,暗示贾府后来只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意即彻底败亡。而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的后四十回还让宝玉中举,并给贾府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这使一些学者对后四十回很不满意。前几年拍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就丢弃了小说的后四十回,另编了一个结尾。事实上,小说的后四十回也写了贾府衰败及被抄,基本上符合前八十回中所暗示的由盛而衰的立意,而且这个抄家过程写得还是相当精彩的,在其它古典小说中很难找到这样生动的描写;同时,小说后四十回黛玉之死,也就是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尾也写得非常动人。到现在为止,小说后四十回仍是唯一为广大读者所普遍接受的《红楼梦》的结局。

3,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读者喜爱《红楼梦》?

二百多年来,《红楼梦》拥有相当大量的读者,得到他们的热爱,尤其是在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人群中更是这样,甚至有人认为此小说百读不厌。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全面地说明这部小说的好处,这是极难的事,因为这部小说究竟好在哪里,不同的人的看法可能并不相同。在这里,我们只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红楼梦》某些吸引人之处。究竟为什么这部小说在如此长时间中得到人们的喜爱,还是希望青年朋友自己去体会,去理解。

《红楼梦》把其中的人物性格写的很真。有趣的是,虽然《红楼梦》是在二百多年前创作的,所反映的是近三百年前的人物和社会,但是,其中不少角色仍然有着现代人的影子。当你仔细地读过这部小说,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现实世界中,确实有凤姐型、袭人型、宝钗型、黛玉型、宝玉型、贾琏型等各种类型的人物,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高明。

在《红楼梦》中没有理想中完美无缺的英雄,实际上,在真实世界中也不会有这样的人物。更有趣的是,不同的读者对小说中不同角色的看法常常是不同的。最典型的是对两位女主角黛玉和宝钗的看法。在清代有两人,一位极喜爱黛玉,一位则拥护宝钗,争论不休,最后几乎要动拳头。在古代,两位文人好友,竟为小说中的角色几乎打架,也算作是大奇事。不只是黛玉和宝钗,对其它一些人物的看法,读者也常常存在许多歧意。如有人称誉宝玉为一代新人,有人则认为他不过是个纨绔子弟;有人极爱凤姐,有人则恨她;有人称贾政为“假正经”,有人则说他是“真正经”。当你和你的朋友们认真地读过这部伟大小说之后,可以断言,你们对其中一些角色的看法也不会完全一致。这并不奇怪,这正是《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生动、丰满、真实的表现。在现实中,对于某位人物,不同的人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可能有人会认为他极其差劲,而另一些人却可能认为相当棒。

在《红楼梦》中还描写宝玉和黛玉恋爱的心理活动,这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当然,时代不同了,宝黛之间的爱情过程不大可能在现代重现,但是,其恋爱心理活动写得相当高明,所反映的规律性并未过时。例如,宝玉和黛玉间的爱是极深的,因而,他们对于对方的期待也是极高的,但是,这种过高的期待往往并不总能得到满足,所以,他们之间就会因此产生各种矛盾,相互气恼,随着矛盾的解决或淡化,他们相互爱得更深了。在现代人的恋爱过程中,这样的事不也是常常发生吗?

《红楼梦》的语言相当精辟。例如在贾府被抄家时,向后面传信的人说的是“多多少少穿靴带帽(即穿着制服)的强……强盗来了”。对于在文化革命中被抄家揪斗过的人,是会体会到这么简短的一句话用于描写那个情景是多么恰当,讽刺地多么辛辣,其中又隐含了多少愤怒的感情。

《红楼梦》中不少场景的描写水平远高于其它古典小说。例如,在元妃省亲过程中,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在那个时代皇权至高无上的观念。元妃只是皇室中三、四流主子,但是,贾府为了迎接她所作的准备工作规模之大以及她来到大观园时的声威,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在不少其它古典小说中也有臣下朝见皇帝的场景,和《红楼梦》这段故事比较来看,那些小说所写的朝见皇帝的礼仪就好象是儿戏一样。只有《红楼梦》才真正表现出封建社会后期被神话化的皇权的威仪。

《红楼梦》中的不同人物性格千差万别,不同的人的语言特征也不相同,其中,凤姐的语言特色尤其突出。小说中常只用三言两语就可以清楚地表征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常常通过人物的话语来显示一个人物的特点。这些都是高超艺术性的表现,是值得爱好文学艺术的青年朋友们认真揣摩的。

4,关于红学

所谓红学,当然就是指研究和《红楼梦》有关的问题的学问,但是,究竟哪些研究属于红学,哪些不属于,学者们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事实上,也有一些研究,虽然自称为红学的一个分支,实际上和《红楼梦》并没有多大关系。在这里,只简单地介绍一些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属于红学范畴的研究内容。

红学的一个分支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部伟大的小说,例如,研究其艺术成就,高明的技法,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的主题思想以及所透射出的哲理等等。对于《红楼梦》而言,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研讨是个相当活跃的领域,在这方面较早的专著有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在以后还有大量的讨论《红楼梦》人物的文章或专著,读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或书籍,对于理解这部小说可能是有好处的,但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才好。

《红楼梦》的版本相当复杂,版本学研究是红学重要分支。版本的研究相当繁难,不下苦功作长时间的研究是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的。

在手抄本中,除了正文还有不少批语,常被称为脂批。这些脂批是何人所批,这些人和曹雪芹是不是同时代人,有没有较密切的关系,这些批语中有没有近代人所写的等等,都还是没有最后定论的问题。平心而论,要这些问题得出使学术界都能心服口服的结论也相当困难。

红学中当然还应该包括对这部伟大小说作者曹雪芹及和他直接有关的事情的研究。总体来说,有关曹雪芹的知识仍是少的可怜,尤其是与他创作这部伟大小说过程直接有关的知识。对于曹雪芹的了解,若没有发现新的、可靠的材料,恐怕也难有新进展。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红学内容,当然,这绝不是意味着上面没有提到的都不属红学范畴。红学的范围大体上可以这样界定,一方面,红学的研究应该和《红楼梦》密切相关,否则就很难说是红学;其次,研究的态度应该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否则,连学问这两个字都沾不上边,又怎能说是红学呢?

5,结束语

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同学们一些和《红楼梦》有关的基本知识,并没有能告诉大家究竟怎样去读这部伟大的小说才是对的,更不敢有将某种观点强加给同学们的意思。究竟应该怎样去读这部奇书,怎样理解和认识它,这需要靠读者自己去实践,去努力,去思索,不要盲从,这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不论怎样阅读和理解这部伟大小说,也不要动不动就将自己比附成小说中的人物。女青年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就是黛玉,看见花落就流泪,自以为注定有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人生;男青年也千万不要想入非非,以为自己就会是宝玉,梦想有多个品质极高的女性围着自己,自己的理想就是一心去取悦这些女性。但愿现代青年都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如果这些话是多余的,我们倒会很高兴。

在精读这部小说时,可能会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太好理解,这可以去查工具书。已经出版了好几本关于《红楼梦》的词典,其中较为齐备的是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词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