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抠门”富翁——值得坚持一生的金钱观

 大白兔奶奶 2010-12-08
2010年11月23日13:54  来源:世界财经报道       
 
       熟悉王永庆的人都知道,这位“世界塑胶大王”对个人生活已经节俭到“抠门”的程度——他觉得长途电话费太贵,不喜欢子女给他打电话;他给子女写信选择很薄的信纸,字迹密密麻麻;他吃的原则是“简便”,最爱吃家常的卤肉饭;他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抠门”的富翁,对于慈善事业却从不吝啬。除了在台湾捐赠学校,他还提出要在大陆各地援建1万所小学,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而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台塑集团迅速捐款1亿元人民币。
 
       人称“股神”的巴菲特,谁也没想到他在对慈善事业慷慨解囊的同时,却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巴菲特为了向一家孤儿院捐款,拍卖了他的一只用了20年的钱包。巴菲特告诉人们“这个旧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的西服是旧的,我的公文包是旧的,我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就一直住在旧房子里”。这位富豪的钱包里只放1000美元左右。通常在周末,他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海军蓝T恤衫,上面还印有证券交易会的标识语,让人想起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鬼葛朗台。很多潮商富豪也有像王永庆、巴菲特这样抠门的事儿,他们认为,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责任就越大。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富豪应该是一群自愿为社会驱使的驴子。而且你拉磨挣的钱越多,跟自己的财富关系越少。百万富翁的财富属于自己,亿万富翁的财富属于社会。

  基金会是我的第三个儿子

  美国财富杂志《福布斯》2010年香港40富豪榜上,李嘉诚以213亿美元再次蝉联香港首富。

  早在2006年,李嘉诚就曾表示:会将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李嘉诚坦言:“基金会是我的第三个儿子。”时至今日,李嘉诚基金会及由李嘉诚先生成立的其它慈善基金会,已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支持的款额逾110亿港元。

  李嘉诚在慈善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已无法单纯用数字来衡量,但即便如此,出身贫苦人家的他在生活方面却依旧节俭如初。李嘉诚对自己的衣着从来都不怎么讲究,皮鞋坏了,他觉得扔掉太可惜了,补一补后照样穿,而一套西装穿个十年八年对他来说更是平常事。

  每次他宴请客人,总是吃简餐。一次,李嘉诚在澳门参加一个招待会,其宴会金碧辉煌,山珍海味,一派富贵。然而,当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却有人看到这么一个细节:李嘉诚面前桌子上一个盘子里还剩下两片西红柿,他笑着低声招呼身边的助手,只看他嘴角一开一闭,而助手也轻步上前,两个人一人一片地把西红柿分着吃了。李嘉诚就这么简单地动筷子,随意而自然,却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不能浪费”,单纯的四个字,是李嘉诚先生一生坚持的金钱观。正是这小小的两片西红柿,折射出他勤俭节约的品格。在他看来,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不能因浪费而抹杀了它存在的意义。

  “吝啬”的“米王”唐学元

  享有“米王”称号的唐学元,身家数亿,现任香港潮州社团总会创会副主席,他多次慷慨捐赠,支持国内的高校建设,款额已达数百万元。唐学元在慈善事业上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然而,他每一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早餐,一直都是简单的牛奶三明治,午餐、晚餐只是在公司的食堂与同事一起就餐,上下班坐的是再普通不过的巴士。这看似完全是一个日常上班族的日子,却是唐学元坚持许多年的生活状态。

  唐学元曾“吝啬”地说:“的士太贵了!”,因为坐“的士”的费用足够他一天的开销了,他舍不得花这份钱。唐学元拥有两部私家车,却很少自己使用,就算要去远的地方,他也会优先选择地铁这样平民化的交通工具。唐学元曾这样说:“香港的巴士又干净又漂亮,香港人有时候就是太挑剔了。”

  有一次,唐学元来广州开会,需要坐“的士”才能到达会场。当时,如果在原地打车的话,“的士”就必须绕过路口兜一个圈子,唐学元觉得这样太浪费钱了,于是,就步行绕过路口,到对面搭车。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潮人勤俭节约的处事风格就在唐学元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只是绕过一个路口,节省的也许不过是几元钱,但是,潮商正是凭借着这种“点滴节省”的精神,构筑出今日的辉煌。

  喜欢节省“饭钱”的吴宏丰

  2010年,旅泰侨领吴宏丰先生获得本年度“亚太最具社会责任感华商领袖”大奖。这是对他多年来一如既往支持、关心潮汕各项建设事业的最好褒奖。2008年,吴宏丰是汕头奥运火炬传递的“第一棒”;2009年,吴宏丰斥资千万在汕头兴建医院。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光彩夺目、站在社会顶层的人物,他的生活作风却与常人无异。

  平日里,吴宏丰除了必要的应酬外,很少上酒楼。在回汕期间,据说他也从未宴请他人,亲友聚餐都是简单的饭菜而已。“非典”时期,他曾到北京开会,一日三餐几乎都在路边小食店解决。问他何以如此,他说:“我喜欢北京的风味小吃,难得来一趟,要多试试。”然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吴宏丰不过是为了节省饭钱,才去“贪”路边小食店的便宜。

  现代社会都提倡“饭后打包”,在富商里早已屡见不鲜,吴宏丰就是其中一位。有一次,他带着妻子去餐厅就餐,餐毕,桌上还剩下一些菜肴仍未动箸,他二话不说就吩咐服务员把剩菜都打包起来。简单、自然的举动,却看出吴宏丰早已形成了良好的节俭习惯。不忍浪费食物,是我们潮人良好品格的体现。
 
“买一碗粿条,两人一起吃”
  林百欣,这个名字在潮人中可谓众人皆知,他捐建的汕头林百欣会展中心,如今已成为汕头有名的地标性建筑。至今,林百欣已在内陆及香港捐赠公益事业逾7亿元,仅在汕头的捐赠就达3亿元,兴建了林百欣会展中心、图书馆及四所林百欣学校等等。
  从以上的数字里,我们不难看出林百欣先生的丰厚家底,然而,老人的日常生活却一如既往地简单——数十年来,早上两片面包加一杯开水,中午不用应酬时,便以一个汉堡鱼柳包慰劳自己,晚上在相熟的酒楼用膳,几乎都只是鲜鱼加青菜。

  数年前,林百欣先生与香港潮州商会秘书长林枫先生一同在广州火车站等车。到了吃饭时间,林百欣先生就对林秘书长提议说:“我们就买一碗粿条,两人一起吃吧。我吃不多,不要浪费。” 一碗粿条市值多少?林百欣先生没有想到,他想到的是如何能不浪费这一碗粿条,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在实现这碗粿条的全部价值。林百欣身家丰厚,看过奢华富贵;他以13元起家,知道创业的艰辛,用血汗赚来的钱,晓得份量,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一碗粿条,他也会好好珍惜。

  克俭于家大方行善的潮汕老人

  三发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廖耿清的父亲廖老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赚少一分钱,我死也不愿!”然而说出这句“抠门”话、形象看上去与乡村老大爷无异的老人,却是一年又一年地支持家乡的福利院、小学、街道的建设,在汶川地震的时候,还派出一辆汽车深入灾区运送救援物资,并在潮商筹款赈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拿出82万元人民币。这位时常行善的老人,从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一直默默地为社会、为家乡作贡献。

  据了解,这位富商的老父亲,其生活极其节俭,一年到头,唯一的额外花费竟然只是理发钱,光顾的只是路边5元10元的发廊小店。在服装上,老人从来都是穿了又穿,补了又补,就连儿子、媳妇要给他添置点衣物,老人也总是唠叨说:“又不是缺衣服,何必如此浪费呢?能穿就好了。”就是这位对自己吝啬到有些貌似“守财奴”的老人,在做善事的时候,从来都是爽快大方的。他说“如果是做善事的话,那么多少钱都没有问题。”

  老人就是秉承着对自己节俭、对他人无私的原则,在故乡的土地上实践着他的善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