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清玄散文对比赏读 苏启平

 海天心心 2010-12-09

林清玄散文对比赏读 

求  好

林清玄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并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并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

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品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

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到的大流氓乃至小妓女,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长久培养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略有改动)

 

 

松子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冬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退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荚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呜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略有改动)

 

把 林清玄先生的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两文虽然主要表达方式上一为议论,一为记叙,但在两文中,作者都善于捕捉生活里那些细微却饱含灵思的事物,领悟生活的真义,表达深刻的哲理。

《求好》从认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以名牌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的生活现象着笔,诠释了求好就是回到自我,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这个道理,也隐约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精神的忧虑。《松子茶》则通过记叙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的哲理。

两文寓意深刻,但读起来却给人轻松自如,通俗易懂之感,这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知识积淀与灵动的文笔。如《求好》所举“农夫”“穷人”“工匠”“家庭主妇”的例子浅显易懂,却又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说服力。《松子茶》所述喝茶小事,思路清晰,道理明了,即便是本来佶屈聱牙的佛教经文,在作者的解说中也如此贴近读者的心声。

读这两篇文章,我们还要品读和领略他们各自的艺术特色。

《求好》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等多种手法,使文章说理透彻,中心突出。如文章第三段用三个“如果说……”的疑问句式组成排比,有助于引发读者的思考,便于引出下文,也阐明了生活品质并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将“求好”与摆阔、奢靡、消费进行比较来阐明自己的价值观。批判了现实中那些对生活品质失去判断不择手段地去追逐名牌,并自以为追求到了生活品质的人。全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极具说服力。

《松子茶》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把一个深奥的人生哲理阐述得通俗易懂,让人备受启迪。“松子茶”可说是身边平常之物的代表, 但作者在细心的品味之中却感受到了“不凡”的意味——“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 但是有时候, 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正是这小小的平常的松子, 却能颐养人的性情。接下来, 作者点破“松子”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大功效的原因, 那就是人要怀有一颗善于洞察的灵动的心。“松子”之类本来“全是无言的, 但随着灵思的流转, 就有了炫目的光彩”,从而揭示主旨。

《松子茶》语言上的最大特点,莫过于用清新自然、平和简洁的语言来显示哲思,揭示文章的主题。如写我与朋友的对话时,作者语意平和,清新自然,既不落窠臼,又无故意雕琢的痕迹,让人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深刻的道理。

文中也不乏深蕴哲理的佳句,如文章最后“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作者告诉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生活, 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 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