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视我们的专业

 september0311 2010-12-09
十年前,我曾和一些老教师讨论一个话题:一位教师在专业方面能走多远。两位退休的理科名师说:从学科而言,语文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比理科教师大得多,因为他的思想情感体验远多于其他学科,他的想象力更丰富,创造的机会可能更多;如果他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他起的作用更大,特别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影响。他们列举很多实例证明:语文教师向高一层次发展并获得成功的人多于其他学科。

    那次谈话给我的印象很深。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存在,我们从事的学科教学被认为是一种“专业”,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无法给学生“学科”和“专业”的认识,我们的教学可能就是失败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对教师专业化作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它既要经过学历教育,还得不断地学习,只有通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才能提高专业素养,保证自己的“专业”地位。然而,究竟有多少同行认识到了这一点呢?
 
去年故世的张翼健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年初故世的顾黄初教授曾叹息:“语文教师成了要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其实有关语文教师不读书的笑话,教授们没我们听得多。某地有名师建议:“高考要考十多本文学名著,学生没时间读;能不能请专家们把这些名著编成提要和题目,让学生去背?”教师如此弱智,学生能否看得起他姑且不论,他让学生对“语文”产生误解,降低了“专业”地位,罪莫大焉。高考折损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摧毁了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下降,学科的地位也会下降。如果教师把全部精力都用于钻研高考,非常可惜也非常可悲。我们注意到,相当多的教师除了高考中考,对专业领域内的许多问题竟然没有任何兴趣(他们甚至说不出任何一种专业杂志的名称)。江苏的一位资深教师曾问:“万一取消高考,语文教师怎样上课?”这句话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对受教育者而言,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只占他一生学习经历中的一小部分。在那样一个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因为“教会学”也是他的专业技能。在短短几年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的风格,因为他的专业素养,因为他的教学素质,——当然还会有一种可能:因为教师的不学无术。

    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于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

 

    王栋生,笔名吴非,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大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苏教版国标本高中和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委。1988年以来写作杂文随笔,1996年被授予首届“林放杂文奖”。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不跪着教书》等,曾参加编写《新语文读本》,主编《新语文读本·写作》《高中文言读本》《现代诗文诵读》和《激情的森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