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札记之一 ——围棋的故事

 喻中玉 2010-12-09

 

     谁发明了围棋?有说是尧为了教育儿子丹朱,传授了围棋,【晋,张华“博物志”】那么尧是自学成材,还是得另人传授?相信这是传说。但至晚在春秋时已有了围棋。因左传上有明白的记载:“弈者举棋不定,”这已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了。

 

   普遍认为最早的围棋是用来占卜吉凶的工具。汉代皇宫里每年八月间都要“出彫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到三国时,围棋已普遍为上层阶级所接受,甚至中下层士大夫层面也广为盛行,如晋代的阮籍,下棋时,听说母亲亡故,竟然无动于衷照弈不误。人家对方见出现如此大事,绝无再下之理,一再要求停下来,哪知这伙计,如若无事,堅持必决胜负,不肯稍停!

 

   晋武帝司马炎嗜棋如命,在事业上不思进取,有一中书令意欲伐吴,怕武帝不准,决定与其对奕。棋到中盘,正紧张时,予先安排的大将杜预上场,要求伐吴,于是张华“推枰敛手”停下了。武帝见对手不下了,一着急,把手一挥:准卿所奏。就把伐吴的事定下来了。

 

   北魏皇帝拓××甚爱下棋,有一次,弈战正浓时有一臣下有要事启奏。他老先生,正全神贯注地苦思妙招以解围困之虞。那臣子一再久等,等得浑身冒火,竟不顾礼仪,闯进宫里,揪住皇帝的对奕者大骂:你他妈是什么玩艺儿!国家出毛病,全是你这种人搞的!好一顿揍。那皇帝愣在当地,想了半天,觉得这人不错,胆子大,不怕死,这等臣下,得之不易。末了,好一顿嘉奖。

 

    杨贵妃也是枰上高手。据说,有一次,唐明皇与臣下对棋,中盘后。局势不妙,那臣子又没眼力架,还是紧扣不松,搞得这皇帝手忙脚乱,大汗淋漓。这时杨贵妃正在观棋,灵机一动,立时将怀中御猫放出,搅乱了棋局。玄宗因得脱困。看来这贵妃不但人美,心也灵。难怪这皇帝老儿被她迷得上天入地的。

 

  宋代不少皇帝都好下围棋,据说赵光义就是高手,他专门设一官职叫“棋侍诏”,有一位侍诏叫贾元,皇帝专门和他对弈。那贾元是研究这个的,肯定有两下子,不过,每次总是输。顶多是个平局。皇帝没招了,就御颜一绷,说,你再输,我马上把你扔到御河里喂王八。实不得已,这次贾元使了使劲,赢了。皇帝大喜,赏给他锦袍一件。表示自己输得口服心服。这赵光义很不简单,在“日理万机”的空儿里,还没忘记研究棋局。到底给后人留下了几种棋势,据记载叫什么“对面千里势”,“天鹅独飞势”,“海底取珠势”。看名字,很有气魄,但不知威力大小,因为——失传了。

 

   下围棋的故事多传于宫中,皆因它在过去是有闲阶级的一种娱乐,平民百姓很难有这种闲情逸致拿好多时间搁在上面。不过中国之大,无奇不有。明代一饱学士,好棋,家贫,每腹饥时即与人博杀。从早至晚,专心对决,以此忘掉饥饿,既省钱。又省粮。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不知道家里已经断炊了啊,一家人大眼对小眼但等他老先生拿点什么回来好充饥,结果——,末了,这人竟还作了一首诗,记录此事 :“弈罢归路逆风疾,冻耳入门儿女啼,瞪目嘡然作直视,难将黑白做饭食。。。。”真可谓不知愁到极致了!

 

附录:歐阳修的围棋诗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2008.9.16

附:青少年学围棋的好处 【录自网上】;

一、智慧的煅练:下围棋是煅练智慧的好方法。对弈时,每下一子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就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脑象做体操一样,得到良好的煅练。


二、和数字做朋友:围棋当中运用数字的地方特别多,比如气的计算、围地的大小、胜负的计算等。在学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自然轻松的接触数字,逐渐成为数字的好朋友。


三、陶冶性情:在下棋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心要静、气要定,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临危不乱的镇定功夫。同时,棋品的培养可以有助于个人思想品德修行的煅练。

 

四、训练十种能力:1、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快速抓住问题重点的能力;3、面对现实的能力;4、随时不放弃希望和理想的能力;5、组织的能力;6、果断的能力;7、尊重别人优点、检讨自己缺点的能力;8、眼光远大,不求近利的能力;9、坚韧不拔的能力;10、逻辑科学的能力。


五、助学上进:目前,国内诸多名牌重点院校纷纷推出招收特长生的优惠政策。围棋是其中一项,通过特长测试考生的录取分数线将被降低40分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