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 【中医临床经验版】

 修和 2010-12-10
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 【中医临床经验版】
《伤寒论》第338条云:“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乌梅丸主之。”故乌梅丸为治蛔厥之良方,不仅如此,在临床上,以此方化裁治疗痢疾、肠痈、痛经等证,均取得明显效果,现叙述如下。

1 治疗胆道蛔虫症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例1,患者,女,68岁。自述5天前因误食生冷之物,遂感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甚引向右肩胛部放射,并伴四肢不温,恶心、呕吐、不欲食,曾吐蛔虫2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稍弱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李克绍教授遂用:乌梅12g,川椒6g,炙甘草6g。取3剂,3日后患者欣喜复诊,自云服药1剂,疼痛顿时减轻;3剂尽而疼痛竟全消失,并便下蛔虫数条。继以香砂六君子汤2剂善后,患者因误食生冷而诱发且无上热之象,故去苦寒之黄连、黄柏,并弃参、归等安脏之药,仅用乌梅、川椒安蛔驱蛔,药少而精,但药精力专,紧扣病机,故能收到如此满意之疗效 [1] 。

例2:患者,形瘦神疲,面色青黄,右上腹痛如刀绞,时痛时止,并吐蛔1条,心中疼热,呕吐酸水,四肢厥冷、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数。邓县已故老中医周连三先生辨为蛔厥腹痛,方用:乌梅24g,细辛、蜀椒各4.5g,黄连、黄柏、当归、党参各6g,炮附子、桂枝各9g,槟榔15g,干姜18g,服1剂,自觉四肢厥冷减轻,但心中疼热不解,又加烦躁、口渴、喜饮,急来诊治,恰逢张感深先生,确诊蛔厥无疑,认为乌梅丸乃中的之方,而出现反应的原因在于重视下寒而忽视上热,遂减干姜为9g,增黄连为12g,加大黄12g,服2剂而愈。此为上热下寒偏上热者,故临床加减显奇效 [1] 。

2 治疗痢疾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例3:患者,患休息痢,多方求治,历时数月,缠绵不愈,虽便次不多,但均带脓血,里急后重较轻,时时恶寒,微热,腹痛较甚,舌红,苔黄,脉沉数,手指发凉,予以乌梅丸加减:乌梅9g,黄连、黄柏、制附子、桂枝、广木香、花椒、细辛、干姜各6g,当归、白芍、大黄各12g。开水煎服,服2剂后,腹痛缓解,手指转温,再进1剂,腹痛脓血便全止。大便化验,全部转阴而康复 [1] 。

例4:患者,中年女性,患休息痢,经西医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大便检查:粘液(++~++++),脓细胞(+~+++),血细胞少许。病后即积极治疗,效而不固,尤以进食油腻生冷,病必加重。以乌梅丸加减:乌梅9g,附子、桂枝、干姜、花椒各6g,黄柏、黄连、广木香各6g,当归、白芍、罂粟壳各12g,党参、肉豆蔻各9g。连进5剂,脓血粘液便消失,粪便化验,全部转阴而愈 [1] 。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例5:患者,男,51岁。脾胃素虚,又食生冷,遂发为痢,日20余次,先后服西药和枳实导滞丸等,病稍缓解,但仍日下剩10余次,迁延3月余,遂求治于张感深先生,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肢倦,头晕目眩,大便粘冻,白多赤少,腹痛绵绵,喜暖喜按,饥而不欲食,食则腹胀,四肢厥冷,小便清长,舌边尖红,苔白多津,脉沉细。处方:乌梅24g,黄连、黄柏各12g,当归、党参、炮附子各6g,干姜、蜀椒、桂枝各4.5g,细辛3g。3剂,效不显。遂求治于周连三先生,认为乌梅丸证无疑,然干姜量少,而黄连、黄柏量大,清上有余,温下不足,于是增干姜为15g,减黄连为9g,黄柏为4.5g,服12剂而愈 [1] 。故治疗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可重用生姜。

3 治疗肠痈

肠痈并非只能用大黄牡丹皮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其中尤以寒热错杂证者,必以乌梅丸化裁方有著效。例6:患者,中年男性。患肠痈3日。恶寒发热、呕吐, 右下腹疼痛剧烈,屈膝侧卧,舌淡红,苔黄,脉沉紧。因不愿手术,前来求诊。以乌梅丸加减:乌梅9g,花椒、桂枝、附子、干姜、细辛、黄连、黄柏、广木香各6g,当归、赤芍各12g、大黄18g,服药后大便畅泄5次,腹痛缓解,憎寒发热不著,去大黄后再进2剂,诸症消失而愈 [1] 。

4 治疗

小儿手抖小儿之病,疳积(营养不良症)、虫证甚多,王海如以乌梅丸治疗蛔虫扰动厥阴的手抖1例,取得满意之疗效。例7:患儿,女,7岁。其母述其女两手发抖已有数月,前医选用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生地、桑叶等平肝熄风之品治之不愈。察其面色苍黄,体质瘦弱,食欲不佳,夜间喜伏卧,有时腹痛,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下唇内有粟状颗粒,白睛有蓝斑。此乃蛔虫扰动厥阴之蛔厥症,而非湿热伤津,肝风内动之掉摇。遂予以乌梅丸:乌梅10g,黄连6g,黄柏3g,桂枝3g,党参3g,附子3g,细辛3g,当归3g,干姜4g,川椒15粒。服用2剂手抖减轻,继2剂,手抖已止 [1] 。

5 治疗痛经

痛经久不愈者,多因肝脾失调,气血不和,气机失于调畅,郁久而生寒热,致虚实互呈,寒热错杂之证,可用融汇祛寒热,调肝脾,和气血诸法于一方的乌梅丸治之。例8:患者,32岁。经行时少腹疼痛,月水不畅,其色时淡时黯,或挟瘀块,历经3载,月月如是,多方求医不效,以致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查其面色萎黄,心烦口渴,手足不温,乏力肢酸,舌质淡胖,边尖红,苔薄黄,右脉细软,左脉弦细,少腹按之拘急、痛引阴户,以乌梅丸为汤剂,每月经前3剂,经期3剂,经后3剂,3个月而愈 [1] 。

综上所述,乌梅丸不仅是治疗蛔虫症的良方,而且经过恰当的配伍加减,可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