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古文集锦

 专治牙痛 2010-12-1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释:

明明德、阐明光辉的德性。第一个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第二个明是形容词。亲民:爱民。亲,形容词作动作。  止:达到。

译文:

大学的核心思想是阐明光辉的德性,是爱民,是使自己的修养达到完美的境界。

提示:

1大学是指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我们今天的读大学大学

2、《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注释:

止:此指要达到的目标。 定:坚定的志向。

译文:

知道了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就能立下坚定的志向。立下坚定的志向以后就能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以后就不会浮躁。不浮躁就能深思熟虑。深思熟虑就会出成果。

提示:

1、这段话概括了天下所有做研究工作的人的心理历程。这段话中所强调的对当今的青少年尤其具有针对意义。当今青少年有一常见的毛病,就是浮躁。浮躁的人永远成不了大器。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

胖(pán):舒坦。

译文:

钱财可以修饰房屋,品德可以修饰自身,心胸宽广可以使自身舒坦,所以君子必须使内心诚实。

提示:

4        这段话是因果倒装,因为内心诚实、没有私心杂念,所以心广体胖,德能润身。

5        “心广体胖后来成为一条成语。注意胖字的读音。

(一)修身在正其心。

(二)齐其家在修其身

(三)治国必先齐其家。

(四)平天下在治其国。

注释:

齐家:管家。

译文:

(一)修身就是端正自己的心。

(二)齐家就是管好自己的家。

(三)治理国家先要管好家庭。

(四)平定天下就是治好国家,

提示: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都是读书人的四项主要任务。正如明朝顾宪成给东林书院所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可着重选读以下的文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认识明确;使自己认识明确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探究事物的原理以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以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内心端正,内心端正才能修养自身道德,修养自身道德后才能整治自己的家庭,整治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注释:

所由生:指产生的地方。 所字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具有名词性。

译文:

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要从孝开始。

提示:

1、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人类各种各样的优良平德都是从孝开始的。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孝,他还会爱身边的同志吗?他还会爱自己的家乡吗?他还会爱自己的祖国吗?这种人,连最起码的良心和人格都没有,如果再有抗日战争,第一个报名当汉奸的人就是他。所以,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的开始。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反思,越来越认识到孝之不可弃,这也是一种进步。

2、我们的祖先造,左边是孝,右边是手执教鞭,所以教的本义就是教育小孩行孝,体现了教之所由生的道理。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

终于立身:指孝的最终归宿是修身处世。

译文:

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侍奉君为继续,以忠孝两全为修身处世的归宿。

提示:

1、这一段话是孔子对孝道的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意思是说;孝道,最初是侍奉自己的父母,但这只是狭义的孝道,还要继续扩大,将孝敬父母扩大到忠于国君。在古代,忠君与爱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所以,孔子所说的忠于事君,按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忠于祖国,孝道的归宿,或者说最高境界,就是孝父母,爱他人,忠于祖国。

过去和现在许多人把孝理解为仅仅是孝敬自己的父母,是不对的。

2、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历经磨难而不分裂,不断层,这强大的凝聚力就是一个孝字。

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注释:

:此指父母。    安之:使之安。

译文:

父母活着的时候,使他们生活安乐,父母死后,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享祭,因此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所以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治理天下。

提示:

1、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民行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古代的封建王朝提倡以孝治天下,曾经出现了辉煌的时代,如汉武帝时代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在我们当今的时代仍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千万不要丢弃。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注释:

所以:这里的所以表示……办法………”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因为……所以……”的性质不同。

译文:

教人孝敬父母,所采用的办法是孝敬天下人的父母。

提示:

1、只孝敬自己的父母不算孝,同时孝敬天下人的父母才算孝。这就是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注释:

莫:无定代词,表示没有……没有……事物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别。此两句中的性质相同。  咎(jiù:凶险。

译文:

没有哪一种祸患比不知足更大了,没有哪一种凶险比贪得无厌更厉害了。

提示:

1、俗话说知足长乐知足,并不是不要奋斗和进取,而是指只取自己本份的东西,不贪非份的东西。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注释:

所倚:所字加动词倚构成所字结构,具有名词性,表示所倚的地方。下句所伏也是所字结构。

译文:

灾祸啊,幸福就倚靠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就伏藏在它里面。

提示:

1、老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人间祸福,指出祸中有福,福中有祸,即所谓因祸得福坏事变成好事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等等,都是这个道理。也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当今的学生总体来说生活都很幸福,这固然是好事,但缺少艰苦生活的锻炼,也是坏事。所以,老师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磨练自己。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

成:建立。

译文:

圣人始终不自高自大,所以能建立伟大的功绩。

提示:

1、这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注释:

上善:此指最崇高的品德。   善利:长于利。此句的善字是形容词,前一句的善字是名词。

译文:

最崇高的品德就像水一样,水长于给万物恩惠却不与万物争利。

提示:

1、老子打了一个非常生动、洽切的比喻:上善若水。如果人人都学习水的品德,天下自然和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水的品德。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注释:

莫:无定代词,表示没有……的人   咎(jiù)此指灾祸。

译文:

金玉满堂的富贵生活,没有哪一个人能永远保有。富贵的人骄傲自负,自己给自己招来灾祸。大功告成之后归隐田园,这是自然规律。

提示:

1功成身退的成语出在这里。

2功成身退的思想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注释:

强:此指战胜自己最难,所以说

译文: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更聪明。战胜别人的人靠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最刚强。

提示:

1、成语自知之明就出在这里。

2战胜自己最难,这是至理名言。许多英雄人物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却不能战胜自身的缺点,以至铸成大错。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注释:

枉:弯曲。  洼:低陷。  敝:旧。

译文:

委曲反能保全,弯屈反能伸直,低陷反能满盈,敝旧反能出新,少取反而有得,贪多反而迷惑。

提示:

1、老子列举了六对互相转化的矛盾,充分体现了老子思想的辩证法。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

累土:同垒土

译文:

多层的高台,是由一筐土一筐土地垒成的。遥远的行程,从第一步开始。

提示: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来成为一条成语。

道法自然

注释:

道:此指宇宙天地人生万物运行的规律。

译文:

道效法自然。

提示:

1、这是理解老子《道德经》的一把钥匙。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注释:

道:见前文注释。 无为:指不故意作为。

译文:

道不故意做作,但没有哪一件事不是道所做。

提示:

1、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无为而无不为后来成为一条成语。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注释:

天网:天道。 恢恢:宽广无边。

译文:

天道宽广无边,稀疏但不遗失。

提示:

1、老子说的天网,即天道,本指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今人多将天网恢恢比喻国法。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注释:

莫:无定代词。下句莫字也是无定代词。  而:转折连词。

译文:

天下的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攻坚的力量没有比水更厉害的,因为天下万物没有哪一件能代替水的柔弱。

提示:

1、天地间水的力量最大。水可以造出生命,滴水可以穿石,水可以冲决一切阻碍,也可以移山填海……但水无形,是最柔弱的东西。老子多次举水为例来说道,可知他对水德的推崇。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注释:

傅:师傅,与师同义。

译文:

国家兴旺,就尊师重教。国家衰败,就轻师废教。

提示:

1、这是致理明言。文革期间老师被打成臭老九,全国停课闹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教师成为阳光下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人们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由此可知,是否尊师重教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事,而且是一个国家兴衰的表徵。

(一)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二)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三)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四)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五)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

(六)君明臣直,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家之福也。

(七)盗名不如盗货

(八)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九)悍戆好斗,似勇而非。

(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十一)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注释

更:改变。  何觉时:何时觉悟。   涅:可染黑色的矿物。

译文

(一)前面的车已经翻倒了,后面的车还不知道改道行驶,何时才觉悟。

()蓬草生在青麻中,不用扶持自会长直;白沙掉在涅水中,与涅水一样黑。

(三)君子用良言送人,小人用钱财送人。

(四)对别人说几句好话,别人就感觉像布帛一样温暖;对别人说几句坏话,别人就感觉像矛戟一样刺伤内心。

(五)对君要讲究臣下的礼节,对同乡要讲究长幼的礼节,对老师要讲究学生的礼节,对朋友要讲究谦让的礼节,对年轻、对地位低下的人要讲究宽容的礼节。

(六)君圣明臣子忠诚,这是国家的福气。父母慈爱,儿子孝顺,丈夫守信,妻子守贞,这是家庭的福气。

(七)盗名的人比盗货的人还要坏。

()很难向井底之蛙讲述畅游东海的快乐。

(九)粗鲁好斗,表面勇敢,其实并不算勇敢。

(十)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它比蓝草更蓝。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十一)山中有玉草木繁茂。深水有珠崖岸不枯。

提示

1 以上共集《荀子》名言十一句,其中形成成语的有前车之鉴三句好话暖人心欺世盗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中是指示代词,代青这种染料,于蓝中的是介词,表示……之中青于蓝也是介词,表示……”之意。

3第十一句比喻内涵纯洁,外表优秀。

墨子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注释

兼相爱: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

译文

如果能使天下的人都互相友爱,使国与国之间都不互相攻伐,家与家之间不互相扰乱,也就没有盗贼,君父慈,臣子孝,若能实现这样的理想,天下自然太平了。

提示

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即人人相爱,反对战争。他在《非攻》一文中说:今至大为不义,功国,意思是说,天下最不义的、最罪恶的是战争。当然,墨子没有区分战争的性质,也是一个缺点。

  

(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二)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三)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注释:

醴():甜酒。  白驹:驹是马,白驹比喻阳光。  凫():野鸭。

译文:

(一)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甜蜜。君子之间的交往清淡,所以能长久。小人之间的交往甜蜜,所以翻脸不认人。

(二)长期与贤人生活在一起,就少犯错误。

(三)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好像阳光照射空隙一样,转眼之间就没有了。

(四)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的认识是无限的。

提示:

君子之交讲情义,所以能长久;小人之交讲钱财,所以翻脸不认人。这段话后来成为一条成语:君子之交淡若水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注释:

和:和谐。

译文:

君主与臣民不和谐,即使表面安定,也一定会发生危机。

提示:

1、这段话古代指君主与臣民的关系,当今则可理解为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注释:

计:计划、打算。  莫:无定代词。以下各句的莫字都是无定代词。

译文:

一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植五谷更重要的了。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植树木更重要的了。一辈子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了。

提示:

1、这段话后来成为一条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善人者,人亦善之。

注释:

善:形容词作动词,指善待他人。

译文:

善待他人的人,他人也善待自己。

提示:

1、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就是这个道理。

吕氏春秋

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

注释:

时:机遇。

译文:

一个人虽有智慧但没有好的机遇,也不能建立功业。

提示:

1、不但是一个人,即使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也要善于抓住机遇。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注释:

弗():不。悖(bèi):乱。

译文:

治国没有法制就乱,死守过时的法治不变也乱。乱就不能保持国家的安定。时代在变化,法制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提示:

1、《吕氏春秋》的治国方略与《韩非子》的治国方略大致相同,都主张以法治国。《吕氏春秋》在这里特别强调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我们现今强调与时俱进,这道理古今是相通的。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注释:

期:希望。  莫邪():古代名剑。  骥、骜(áo):千里马。

译文:

好剑只希望它能砍断东西,不希望它一定是莫邪,良马只希望它跑得快,不希望它一定是骥、骜。凡是能建立功劳的都是千里马。

提示:

1、不管是什么剑,能砍断东西的就是好剑,不管是什么马,能跑得快就是好马;不管是什么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古今名言,一理相通。

(一)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二)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注释:

益:更加。  假:此指学习。  竭泽:把池塘里的水全部弄干。竭是形容词做动词。 渔:捉鱼,动词。

译文:

(一)善于学习的人,是学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二)把池塘里的水弄干捉鱼,怎么会捉不到鱼呢,但明年就没有鱼了。

提示:

第五段文字体现了古人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很宝贵。竭泽而渔

后来成为一条成语。

晏子春秋

(一)华而不实

(二)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三)君子居必择邻。

注释:

华:通花。 实:结果。  莫:无定代词。

译文:

(一)开花不结果。

(二)衣服没有比新的更好,人没有比旧交更好。

(三)君子安家要选择好邻居。

提示:

1华而不实后来成为一条成语。

2、古有孟母择邻的故事。

孙子兵法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释:

善之善者也:好中最好。 屈:使……屈。

译文:

百战百胜,并不是好中最好,不战却能使敌人屈服,才是好中最好。

提示:

1、孙武讲的是战争,但推而广之,也可将这一道理运用到其他事情上去。

(一)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二)以近待远,以逸待劳。

(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四)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注释:

奇:奇计,即出奇制胜

译文:

(一)避开敌人进攻的锋芒,在敌人懈怠思归时才打击他。

(二)凭近距离对待远来之敌,用休整已毕的军队对付远来疲劳的军队。

(三)在敌人没有防备时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进攻。

(四)深知对方和自己军情的人百战不败。

(五)作战没有固定的公式,流水没有固定的形态,能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法取胜的人叫做用兵如神

提示:

1、以上集《孙子》名句五条,既可用在战争,也可用在其他社会事务。

2、这五条名言中形成的成语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出奇制胜用兵如神

淮南子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受厚禄,三危也。

注释:

厚禄:优厚的待遇。

译文:

天下有三种危险:品德不好却很受宠爱,这是第一危险;才能低下却身居高官,这是第二危险,没有大功却享受优厚的待遇,这是第三危险。

提示:

1、这三种危险当今许多人不以为忧,反以为喜,令人叹惜。某些党政干部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往往栽倒在这三种危险之上。《淮南子》的这段话,真可为后人之鉴。

(一)视死若归。

(二)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三)言不苟出,行不苟为。

(四)物盛而衰,乐极生悲。

(五)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乎千里之外矣。

(六)人以类别,物以群分。

(七)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八)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九)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

注释:

庙堂:此指朝庭。  国:此指地方。  讳:忌讳。

译文:

(一)把自己的死看作是最有意义的归宿。

(二)与其在河边老想着捕鱼,还不如回家织网。

(三)话不要乱讲,事不要乱做。

(四)事物极盛的时候就开始衰落,快乐到极点时就会产生悲哀。

(五)在朝庭上决策,在遥远的地方取胜。

(六)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按不同的类别来区分。

(七)志同道合的人千里相随不分;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即使互相住对门,也不往来。

(八)不能用地位的高低来评伦是非。

(九)走到这个地方就要按这个地方的风俗办事,进到某人的家就要回避这家人的忌讳。

提示:

1、上引十二段话分别形成了如下成语:视死若(如)归临渊羡鱼,不如归家织网乐极生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入乡随俗

论衡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染自黑。

注释:

蓬:蔓生的野草。  缁():黑色。

译文:

蓬草生在青麻中,不用扶持就会长直;白纱放进黑色的染料中,不用操作就黑了。

提示:

1、青麻茎直,所以可使蓬草长直,缁色黑,所以可使白纱变黑,王充打这两个比方是要说明环境对人善恶品性的重大影响。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

注释:

遇:机遇。

译文:

做大官的不一定才德优秀,只不过他的机遇好罢了;做小官的也不一定才德不好,只不过他没有好机遇而已。

提示:

1、一个人的才德如何,不能以官职大小高低来论断。

潜夫论

忠臣必待明君乃能显其节,良吏必得察主乃能成其功

注释:

察主:即君。

译文:

忠臣良吏必须遇到贤明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提示:

1三顾茅庐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将明君理解为好上级,这道理也适用于当今社会。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故曰: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注释:

征怨:招致仇怨。  贿:财富。

译文:

子孙如贤,不依赖财富多,如果不贤,财富越多子孙越招仇怨,所以说:品德不好但财富多就是祸根。

提示:

1、当今有些父母只重视为儿女聚财却不重视教育儿女,便为儿女日后埋下祸根。对儿女们来说,品德与才能比财富更加重要。

世说新语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注释:

多子:指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果,无人采摘。

译文:

李树长在路边,树上却有许多李子果,无人采摘,这李子果必定是苦李。

提示:

1、这是很有名的推理故事。

(一)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二)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三)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四)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五)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注释:

桑榆之光:指日落时的余光。

译文:

(一)用小人之心来推测君子之心。

(二)这小伙子从管中观察豹子,有时也可看到豹子的一片斑纹。

(三)日落时的余光按理说也照不远了,但希望明天早晨的朝阳按时出现。

(四)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多危险呀!

(五)夜光珠不一定要产在黄河,巴掌大的美玉不一定出在昆仑山。

提示:

1、所引五段文字出了四个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管中窥豹桑榆之光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

颜氏家训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注释:

慈:爱。

译文:

父母威严又慈爱,子女便会戒惧谨慎并有孝心。

提示: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屋檐水滴在原处,怎样做父母?严慈二字而已。

(一)识人颜色,知人喜怒

(二)幼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注释:

颜色:此指脸色。

译文:

(一)看一个人的脸色,就知他心中的喜怒。

(二)青年人好学,如朝阳东升;老年人好学,如点着烛火走夜路。

提示:

1、俗话说:出门看天色,看人看脸色这是经验之说。

2、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秉烛夜行比喻抓紧人生中最后的时光学习。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注释:

天:指大自然。行健:运行健劲不止。

译文:

大自然的运行健劲不止,君子应该向大自然学习,永远奋斗,永不停止。

提示:

1、这是《周易》的名句,与《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一理相通。

厚德载物

注释:

厚:此指地厚。

译文:

大地承载万物。

提示:

1、大地凭着它的深厚广博的品德,所以能承载万物。《周易》号召人们向大地学习,学习大地的深厚广博,就可承载万物。

左传

多行不义,必自毙

注释:

毙:倒下,夸台。

译文:

坏事做多了,自己会夸台。

提示:

1、这两句话后来成为一条成语。

慎子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注释:

察:仔细看。

译文:

不吹开毛故意寻找那些小毛病,不洗去污垢故意仔细看那些很难看到的东西。

提示:

1、成语吹毛求疵就出在这里。

尸子

农夫比粟,商贾比财,烈士比义。

注释:

何好:好何,爱好什么。好读去声。

译文:

(一)盂方里面的水就方,盂圆里面的水就圆,皇上爱好什么,老百姓没有不听从的。

(二)农民比粮多,商人比钱多,烈士比义重。

提示:

1、第一段文字说明统治者的好恶对社会风气的重大影响。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是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困:困惑不懈。  自反:反省自己。  相长(zhǎng):相互促进。

译文:

学了以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以后才知道困惑不懈。知道不足以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困惑以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提示:

1教学相长是至理名言,也是成语。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然后,用法都相同。然后是两个词,是指示代词,,是副词,合起来表示这样以后

3、《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春秋繁露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注释:

一:合为一,数词作动词用。

译文:

天也有喜怒哀乐的表情,与人性相同,同类相配,所以天人合一。

提示:

1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春秋繁露》的核心思想,虽然其中有一些唯心主义的因素,但他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却为当今社会所接受。这里的天,就是大自然。天的喜乐,就是自然环境的受保护,表现为风调雨顺,山青水秀。天的哀怨,就是自然环境的被破坏,表现为水淹干旱,沙尘满天。保护自然环境,大自然就给人恩赐;破坏自然环境,大自然就要报复人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天人合一

扬子法言

(一)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

(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

(三)务学不如务求师

译文:

(一)人不学习,虽然也可无忧,但与禽兽相比有什么两样呢!

(二)河流向海学习,终于到达大海;丘陵向山学习,却永远达不到山的高度。

(三)努力学习固然很好,还不如努力寻找一个好老师,将更好。

提示:

1、河流是向前奔流的,所以能到达大海,丘陵是不动的,所以永远达不到山的高度。第二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凡事不断地做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如果空想不做,永远不会成功。

申鉴

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

注释:

审物:观察事物。

译文:

君子一切顺应自然所以不忧,观察事物明辨事理所以不惑。

提示:

1、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即用此意。

盐铁论

议不在己者易称,从旁议者易是,其当局则乱

注释:

易称:评论。  易是:易肯定。 当局:当事人。

译文:

不涉及自己的事容易评论,从旁议论的事容易肯定,一旦自己成了当事人就拿不定主意了。

提示:

1、世事常常是这样:评别人容易,自己做就难,俗话说:看别人好看,自己做出汗,就是这个道理。

文中子中说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

注释:

势:此指权势、地位。  不与:不做。

译文:

利用权势、地位交的朋友,一旦权势和地位没有了,友情也就没有了。利用金钱交的朋友,一旦金钱没有了,友情也就散了。所以君子不交这种朋友。

提示:

1、民间称这种朋友为狗肉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求权势和金钱,所以能长久。

文子缵义

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渊媚。

注释:

蕴(yùn):此指包藏。

译文:

石中包藏美玉,山林就显光辉;水中潜藏珍珠,深潭格外美丽。

提示:

1、人们常用这两句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内在外表都美丽。

(一)苦语利行,苦药利病。

(二)为善而人不知,谓之至善;为恶而人不知,谓之至恶。

(三)施报之理,种瓜得瓜,种果得果,恩怨之报,理一如之。

注释:

苦语:批评之辞。  施报:回报。

译文:

(一)批评之辞对行为有利,苦药对治病有利。

(二)做了好事不让人知道,这是最好;做了坏事不让人知道,这是最坏。

(三)回报的道理,种瓜得瓜,种果得果,有恩报恩,有怨报怨,道理是相通的。

提示:

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与第一段文字同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