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须要理解、知道自己的下属 【原文】曰若稽古1。皋陶2曰:“允3迪4厥5德6,谟7明弼8谐9。” 禹曰:“俞10,如何?” 皋陶曰:“都11!慎厥身,修思永。惇12叙13九族,庶14明励15翼16,迩17可远,在兹18。” 禹拜昌19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吁20!咸21若时22,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23,能官24人。安民则惠25,黎26民怀27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28?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29壬30?” 【译文】传说是这样来考查古代,皋陶说:“诚信于任用人的品德,谋略明白辅佐和谐。” 大禹说:“是的,怎么施行呢?” 皋陶说:“啊!要谨慎其身,自身修养要坚持长久。远近亲戚的次序要明确而敦厚笃实,希望明白勉励于恭敬谨肃,由近及远,从这里就做起。” 大禹拜谢了这番美好的议论,说:“是的。” 皋陶说:“啊!除了修养外,还在于知人善任,在于安定民心。” 大禹说:“呜呼!都像这样,连尧帝都将认为困难了。理解知道别人那么就能明智,就能管理别人。安定民心就是仁爱,众多民众就会怀念。能做到明智而又能与人仁爱,怎么还会担忧欢兜这样的人呢?怎么会流放三苗呢?怎么会畏惧那些花言巧语很坏的人呢?” 【说明】本节是大禹与皋陶对话的记录之一,皋陶希望大禹要诚信于任用人的道德品质,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希望辅佐君王的人 —————————————————— 【注释】1.曰若稽古:见《尧典》注释。传说是这样来考查古代的。 2.皋(yao姚)陶:人名,相传上古是舜的司法官。《书·舜典》:“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3.允:(yǔn殒)《易·升·初六》:“允升,大吉。”《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书·大禹谟》:“祗载见瞽瞍,夔夔斋傈,瞽亦允若。”《诗·小雅·鼓钟》:“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尔雅·释诂上》:“允,信也。”《正字通·儿部》:“今俗许诺曰允。”这里用为相信而承诺答应之意。 4.迪:《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诗·大雅·桑柔》:“弗求弗迪。”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史记·周本纪》‘不迪’作‘不用’,迪为不用之‘用’。”这里用为任用、进用之意。 5.厥:(jue缺)《易·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诗·小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诗·大雅·文王》:“世之不显,厥犹翼翼。”《尔雅·释言》:“厥,其也。”《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其”之意。 6.德:《书·大禹谟》:“侮慢自贤,反道败德。”《书·洪范》:“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诗·大雅·荡》:“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周礼·地官》:“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篇海类编》:“德,德行。”这里用为品德、品行之意。 7.谟:(mo莫)《书·大禹谟》:“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诗·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犹辰告。”《尔雅·释诂》:“谟,谋也。”《孟子·万章上》:“谟盖都君咸我绩。”《淮南子·脩务》:“周爰谘谟。”这里用为计谋、谋略之意。 8.弼:(bì毕)《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书·益稷》:“予违汝弼。”《书·说命上》:“梦帝赉予良弼。”《说文》:“弼,辅也。”这里用为辅佐之意。 9.谐:(xié协)《书·尧典》:“克谐以孝。”《周礼·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左传·襄公十一年》:“无所不谐。”《尔雅》:“谐,和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这里用为和谐之意。 10.俞:(yú于)古同“愈”。文言叹词。犹言“然”。表示应答或肯首。《书·尧典》:“俞!予闻,如何?”《书·舜典》:“帝曰:‘俞,咨!’”《书·大禹谟》:“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11.都:(dōu兜)表示赞美的叹词。《书·大禹谟》:“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 12.惇:(dūn敦)《书·舜典》:“惇德允元。”《书·洛诰》:“惇大成裕。”《国语·晋语四》:“守学弥惇。”《韩非子·诡使》:“而惇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说文》:“惇,厚也。”《汉书·公孙弘传》:“惟戾以惇谨复终相位。”这里用为敦厚、笃实之意。 13.叙:(xù序)《书·舜典》:“百揆时敘。”《书·康诰》:“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周礼·宫伯》:“行其秩敘。”《周礼·天官》:“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荀子·富国》:“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淮南子·本经训》:“四时不失其叙。”《说文》:“敘,次弟也。”这里用为秩序,次序之意。 14.庶:(shu树)《书·舜典》:“黜陟幽明,庶绩咸熙。”《书·大禹谟》:“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诗·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尔雅·释言》:“庶,幸也。”《玉篇·广部》:“庶,幸也,冀也。”这里用为希冀之意。 15.励:(lì丽)《书·立政》:“用勵相我邦家。”《鬼谷子·决篇》:“励于一言。”《说文》:“勵,勉力也。”这里用为勉力、努力之意。 16.翼:《诗·小雅·六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诗·小雅·采芑》:“四骐翼翼。”《论语·乡党》:“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荀子·修身》:“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这里用为恭敬,谨肃之意。 17.迩:(er耳)《书·舜典》:“柔远能迩。”《诗·周南·汝坟》:“父母孔迩。”《诗·小雅·小旻》:“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诗·大雅·民劳》:“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戎事不迩女器。”《论语·阳货》:“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说文》:“迩,近也。”这里用为“近”之意。 18.兹:(zī姿)《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总兹戎重。”唐李白《送友人》:“挥手目兹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兹游快且愧矣。”这里用为“这里”之意。 19.昌:《书·大禹谟》:“禹拜昌言。”《说文》:“昌,美言也。”这里用为美好、善良的语言之意。 20.吁:(xu虚)《书·尧典》:“吁!嚚讼可乎?”《书·召诰》:“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诗·周南·卷耳》:“云何吁矣。”这里用为呼天而告之意。 21.咸:《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国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这里用为共、同之意。 22.时: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诗·秦风·驷》:“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仪礼·士冠礼》:“孝友时格。”《尔雅》:“时,是也。”《荀子·非十二子》:“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 23.哲:《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诗·小雅·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诗·小雅·小旻》:“民虽靡膴,或哲或谋。”《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尔雅》:“哲,智也。”《说文》:“哲,知也。”《汉书·叙传》:“或悊或谋。”这里用为聪明有智慧之意。 24.官:通“管”。《书·吕刑》:“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管子·山国轨》:“轨守其时,有官天财。”《荀子·君道》:“大夫擅官,士保职。”《荀子·解蔽》:“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说文》:“官,吏事君也。”《字汇·宀部》:“官,司也。”甲骨文字形,从“宀”,以冖覆众,本意则有治众的意思。这里用为管制,管理之意。 25.惠:《易·益·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书·皋陶谟》:“安民则惠。”蔡沈注:“惠,仁之爱也。”《诗·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小雅·小弁》:“君子不惠,不舒究之。”《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周颂·烈文》:“惠我无疆,子孙保之。”《论语·阳货》:“恭、宽、信、敏、惠。”《孟子·滕文公上》:“分人以财谓之惠。”《荀子·君道》:“宽惠而有礼。”《说文·惠部》:“惠,仁也。”这里用为仁爱之意。 26.黎:(lí厘)假借为“齐”。《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书·舜典》:“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诗·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祸以烬。”《尔雅》:“黎,众也。”《礼记·大学》:“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饥不寒。”《汉书·司马相如传》:“觉悟黎烝。”这里用为众多、数目很多之意。 27.怀:《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管子·七法》:“立少而观多,则天下怀之矣。”《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国语·晋语》:“戎狄怀之。”这里用为归向、依恋之意。 28.驩(huān欢)兜:人名。尧帝的大臣。与共工互相勾结,结成死党。《书·尧典》:“驩兜曰。”《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29.孔: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很”。《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诗·大雅·桑柔》:“多我觏痻,孔棘我圉。”《诗·大雅·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楚辞·九章·怀沙》:“眗兮杳杳,孔静幽默。”《尔雅·释言》:“孔,甚也。” 30.壬:(rén人)假借为“佞”。《尔雅·释诂》:“壬,佞也。”司马光《与王介甫第三书》:“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这里用为巧辩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