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日本建筑艺术(三)

 tingqianbai 2010-12-10

——禅宗思想与日本当代建筑庭园

肖 艺 吴隽宇

    经 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以“禅宗”哲学为基础的审美观念,在当代仍然牢固地根植于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新一代日本建筑师们,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设计出许多具日本传统风格的作品。对于建筑中的庭园设计,他们并没有停留在传统“形似”的模仿,或者局限于日本古典园林的框框,而 是着重去表达对传统庭园意境的继承,从而充分地体现出传统庭园中抽象、简洁、意味深远的审美追求。下面以几位日本建筑师的作品作为实例加以说明。

    1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现代建筑,有着独特的韵味,简洁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中,蕴含了许多丰富的感官效果。他继承了日本庭园的美学传统和枯山水的直觉体验,并进一步 “将自然还原为光、风、水和空气等基本要素,通过同几何形状的相互共振运动,作为抽象的存在而升华”[1]。他在北海道奥尻(Awaji)岛的“水之教 堂”设计中,表达了一种几何、自然的“结晶建筑”。教堂前的长方形人工湖,用堤岸和西南向的7形围墙双重限定,而东北方向的密林开敞,水声和围墙将人们导 向玻璃盒子似的入口门厅,再从门厅通过回形楼梯,进到礼拜堂。礼拜堂的大片玻璃窗、天空、十字架、密林,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实物与影像虚实幻变,构成一 副旷奥的图景,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在这里,安藤通过不加修饰的混凝土墙壁与水体巧妙配合,以及遮蔽、开放、转折、光影效果等诸种方式,塑造出一种扑朔迷 离的宗教气氛[2]。


“水之教堂”中颇具禅境的水面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

    2 黑川纪章

    以共生哲学为其建筑理论和创作思想核心的黑川纪章,也深受日本庭园艺术的影响,并对茶道与茶室建筑进行了潜心的研究。虽然他的众多作品都采用了高技术的结 构、材料以及施工手段、但其中却明显透出日本传统文化的深层韵味。他不仅将带茶道的日本庭园、置于诸如巴黎德方斯太平洋大厦、泰国塔乌萨特大学日本学研究 所、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等海外建筑中,表达异质文化共生的思想,也常将日本庭园的细部、通过抽象和象征的手法引入其作品之中。如在名古屋美术馆的主入口 广场上,布置了水池和室外展览广场。池中具有隐喻意味的岛和仿桂离宫水盆的座凳形式。自然形态的岸线和明澈的浅水、与建筑的规则几何形体、以及花岗岩、大 理石、不锈钢等素材相互冲突、且又相互包容。体现了黑川对日本庭园的热爱和深邃思考、也给人以幽静、闲适、深远的意味[3]。这一池碧泓饱含的理念与意 涵、远非匆匆过客所能体悟。庭园、池水和格构墙,格状可透景的构筑墙体,由木、竹等多种材料构成。相得益彰,向人们阐述历史与未来、理性与感性、整体与部 分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哲学。


名古屋美术馆

    3 结语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当代许多日本建筑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思索与把握,在不断引入异质要素的同时,将两者加以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完善自己的创 作风格和理论。反观我国近年来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创作领域,虽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许多建筑环境设计中,常常对景观处理进行粗浅的模仿,而 对自身的传统性和地方性不予考虑,让使用者难以对场所产生认同感。进入21世纪,是建筑生态与个性共存的时代,建筑与环境概念正在新的文化基础上,更深刻 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不断发掘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髓,以现代人的意念加以创新、才是对传统最有效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夏敏.安藤忠雄近期作品中的东方精神[J].新建筑,1998(2):27-29

    [2]沈朝晖.安藤忠雄建筑精神的源泉——禅宗思想[J].时代建筑1999(1):92-94

    [3]郑炜,陈蔚真.理水与当代日本建筑[J].华中建筑,1999(2):22-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