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除了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切近的,我能读对的没有几个。有些地名是因为生僻字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当地方言和文化历史的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北京之前堡(bao)没有被念成pu(四声)的,南北文化的差异造成,南方带堡字的地名也很少吧。有的地名可能一直被误读,误读的人多了反而成了主流。 在人多地广的中国,这个帖子中收集的恐怕还只是一小部分… 因为还没有全部整理出来,不断更新中…… 浙江的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台州(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 安徽的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 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 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 湖南的耒阳(Lěi垒) 被误读成来阳,而真正的莱阳在山东; 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我家乡) 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 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所以有一次一个朋友和巴彦淖尔的同志一起联欢,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热情地感谢读对了他们家乡的名字。可见平常误读率很高。 有些误读是因为地名中含有多音字,需要坚持的是“名从主人”的原则,例如: 河北的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 安徽的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六安,正确读音是Lù(路); 山西的繁峙县,正确读音是Shì(是);长子县,正确读音是Zhǎng(掌); 山东莘(Shēn深)县(上海莘庄读xin),学生们一般读不错,因为有莘莘学子之说;但我到上海又读错了上海莘庄(Xīn新)。江西铅山(Yán盐),误读率一定很高,因为谁想到普通的”铅”还是多音字而且是地名专用的字音。反正一不留神我可能就会读错。 象福建厦门、广东番禺、安徽蚌埠,虽然也含有异音字,但因为知名度高,被误读的几率相对比较低。读错山东东阿的比较少,感谢关于阿胶的广告;读错涪陵的比较少,感谢来自涪陵的榨菜;读错山西洪洞的也比较少,因为那句“苏三离了洪洞县”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辽宁阜新,在辽宁一般被读成Fú(扶),在北京一般被读成Fǔ(抚),而正确的读音却是Fù(富)。 另外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有些字根本就没见过,望字猜音,跟着感觉走。包括我们这些以说话念字为职业、普通话水平一级甲等的人在内,如果能第一眼就读对95%的中国地名,那就相当超水平发挥的了。 山西的隰县(Xí),山东的莒县(Jǔ),茌(Chí)平 河北的井陉(Xíng),蠡县(Lǐ); 四川的郫县(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 安徽的黟县(Yī),枞阳(Zōng); 湖北的郧县(Yún),江西的婺源(Wù);浙江的鄞县(Yín); 江苏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 河南的柘城(Zhè),武陟(Zhì); 看着其中的某些字,仿佛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很多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往往都固化在地名里了。 当然,语言是流动的,是液态的,今天的错误有些或许就成为明天的正音了,字典只是一个特定时代的语音规范。语音的确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是人逐渐造就的。 河北唐山乐(音“涝”)亭县 山东省南部有个临沂,北部有个临邑,沂和邑虽不同调但同音,容易混淆,山东人多称北临邑南临沂! “曲阜”,要读准这两个字,还真不太容易。在山东,有念qūfǔ的,有念qǔfǔ的,也有念qǔfù的,而正确的读音qūfù。 山东有一单县 珠海的“上涌”(读:冲音)和“下栅”(读:册音)。 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大栅栏(这条街有七百年历史了,在前门,不知道地图敏感狂同志光临过没有)要读成“大实烂儿”,不能按本音读 还有浙江的天台(Tāi)被读成天台(Tǎi),乐(Yǜe)清读成乐(Lè)清,浙江慈溪的市政府驻地浒(Hǔ)山被读成浒(Xǘ)山,因为江苏的浒(Xǘ)墅关名气比较大 苏州有个甪直,很多人读角直,吴江有个北厍(she去声)常被人读作北库,也算是一乐。 河北的蔚县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的就给读成wei县了。把这个地名改成玉县,就没有人会读错了 有啊,像珠三角地区地名里的“涌”字全都念“冲”这是典型的粤语特色,而且“chōng”这个音也已经被收录到了词典里成为“涌”字的其中一个音。但实际上“涌”字本来也就只有这个音,另一个音“yǒng”只不过是“湧” 字在简化了之后并入“涌”字得到的,但“涌”字的本音总不能丢掉吧,这就是必要性了。像另外的一些字,如“六安”的“六”字,我们有时很难理解它为什么和 “陆”同音,实际上它也是方言字音的残存,江淮方言就好像粤语一样也是“六”“陆”同音的,它们都是古语,甚至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为什么“六”字的大写会 是“陆”……等等。虽然说一个地名的另类念法是当地人在用为主,但如果写入标准让全国人民都来知道,让大家都能来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是受益匪浅的。 还有很多呢,还有吉林的珲春,“珲”念hun (估计有不少人要念成hui了) 山东德州的乐陵市,当地人读作“涝(音lao)陵”。 在行政区划简册上,河北乐亭音lao,但山东乐陵音le。 因为在北京话里,不存在单元音 o(北京话只有 uo,汉语拼音的“bo po mo fo”实际上中间都有介韵 u),山东话的 o 在北京一律变 ao。而古汉语里的元音 o,在北京话里一部分变扁,成了汉语拼音的“e”,一部分变成 ao,这就是普通话“乐”字读音的来源,但“乐”字在北京话里也有 lao 的发音,而且这甚至不止北京有,北京周边的唐山等地也是如此,李大钊的故乡——唐山的乐亭县,“乐”就念 lao,唐山当地的发音。 经过我的整理,这里为大家重新版列出来: 记得以前在书上看到过的 没看过之前 我去巴彦淖(Nào闹)尔就是读成ZHUO了 当时觉得好丢脸哦 呵呵 因为六安瓜片 历史古城 郫县豆瓣 所以 这三个 我不会读错 其他的就不一定了 提高知名度,如盱眙龙虾,就不被误读于台。 四川荥经县很容易被误读为”荣经县”实际是是荥(盈)经县. 陕西柞水不念zuo(四声)shui , 念zha(四声)shui 四川阆中lang 很久以前听到的一个笑话。安徽宿县一个语文老师给学生带读“宿”:s-u-su,宿(xu)县的su。听课老师当场笑倒。 湖北武汉黄陂(Pi,二声) 安徽的六安,亳州错误率很高! 山西运城市西南15公里解州(hàizhōu) 这个好,我喜欢 最易读错的是江西的“铅山县”,读音是“沿山县” 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