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之眼:迷幻的西域〈之六〉

 logikov 2010-12-11

 

历史之眼:迷幻的西域〈之六〉

犍陀罗的荣光

 

      古印度的西北部地区,其中心为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包括与之毗连的周围地区,西北到阿富汗东南部的哈达,东南到今印度河东岸,东西宽200多公里。境内西北多高山,东南是印度河谷地。这就是著名的犍陀罗(Gandara)地区。今天,我们在欣赏希腊罗马歌剧《阿依达》时,不禁为剧中男主角拉达梅斯凯旋归来的庆祝场面的宏大、辉煌的凯旋仪式所感染,而犍陀罗地方所具有的古典荣光,正是希腊式的,但它远远超出了希腊的意义。

19世纪,从印度到犍陀罗地区最早的西方旅行家,在富楼(即今白沙瓦)和竹刹尸罗(《大唐西域记》作怛叉始罗)发现一批12世纪的佛像雕塑。令他们惊讶万分的是,这些古印度的佛,却有着古希腊的外貌。首先是脸部,高鼻深目,神色端庄高贵,与典型的希腊式神像和人物像十分相似。头发也非印度型的涡状短发,而是波浪型的长发。最明显的是,其宽大轻飘的外袍,褶折多是从左肩往右下方成放射形分散。这些西方人的发现当然震动了西方世界,随后一段时间,西方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来到此地,从灰色岩片上切割下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使原址的岩石上只留下无法弥补的空白。

竹刹尸罗即巴基斯坦历史古都塔克西(Takxila)距首都伊斯兰堡32.2公里,位于拉瓦尔品第西北。梵文原义为石雕之城。印度最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佛教典籍《佛本行集经》、《贤愚经》等均有记载。塔克西拉博物馆面积不大,它收藏了曾任印度考古局局长的英国人马歇尔主持发掘的文物。藏品有一件文物其珍贵程度恐怕连价值连城无法形容。这就是全世界仅存的一件最早的古文字石刻文物——公元前3世纪的ARAMAI——阿拉米文石。阿拉米人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阿拉伯半岛闪米特部落迁徙到前亚各地的移民,其后裔为亚述人。阿拉米文字即为阿拉米人于公元前10世纪初出现的以腓尼基文字为基础的辅音文字。阿拉米文字的最早记载在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纪之间。著名的卢文字母源于阿拉米字母,拼写的语音为印度西北俗语。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至今仍在普遍使用的属阿尔泰语系的文字中,维吾尔文字、哈萨克文字、柯尔克孜文字、蒙古文字、满族文字等等,都跟阿拉米文字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亲缘关系。在国外,阿拉伯文字、叙利亚文字以及爪哇文字、巴利维文字等等,均与此阿拉米文字有渊源关系。德国学者克林凯特说:“(中亚)绿洲城市主要是某种教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者。……所说的较高文化的表现之一,就是书写形式,其特点是吸收了大量的不同种文明文字,共有24种。这方面也反映出中亚各个绿洲的对外开放性,人们在这些绿洲中发现过用16种语言写成的文献。在犍陀罗的塔克西拉,站在阿拉米文字的石刻面前,你会想到这就是文化最本原,最古老的内核。其经典的古老灵光令人激动难抑。

富楼沙和竹刹尸罗(白沙瓦和塔克西拉)处在一个三岔路口。往恒河流域去的和从恒河流域到西亚、中国的商队都要经过这里。从发现的遗址看,这里不仅是古印度北部学术、宗教、艺术的集中地,它不单吸收了佛教精粹和希腊艺术,也是中国、蒙古、朝鲜、日本佛教艺术的策源地。由于喜马拉雅山庞大山体的阻隔,印度佛教艺术要到中国来,必须经过犍陀罗的中转

大夏诸王之一的弥兰陀王和佛教高僧那伽犀那的谈话,记录在《那先比丘经》中,里面记载:皈依佛门的希腊人,大约从公元前1世纪中叶起,开始在犍陀罗地方雕刻佛像,修建寺院。大概从这时候起,与德干高原石窟艺术风格不同的犍陀罗石窟艺术开始形成。中国的米兰、库车及环塔里木遗址、河西石窟遗址等地均有动人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文物出土或石窟佛像。

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两位著名的君王有关。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25年,希腊马其顿部迅速崛起,统一了希腊全境,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小亚细亚、埃及、波斯、粟特,率军涉过阿姆河,到达印度河上游,甚至来到帕米尔以东喀什一带。这一庞大帝国的崛起使大批希腊学者、诗人、艺术家、工匠和各色人等,得以在印度河上游一带繁衍子孙。希腊罗马文化与本土文化迅速发生融合。

公元50年前后,西汉时从中国河西之地迁往大(即吐火罗斯坦)的大月氏贵霜帝国建立,其境最盛时北达咸海、康居,南抵恒河,东越葱岭。贵霜王朝最著名的迦腻色迦王大兴佛教,并迁都富楼沙后,犍陀罗地区成为西北印度的佛教中心。因此,犍陀罗佛教艺术在教科书上释义是带有希腊文化色彩的古印度犍陀国一带的佛教造型艺术

希腊罗马文化、本土文化、及佛教文化经过上千年的融合、酝酿、创造,铸成了犍陀罗地区举世无匹的壮丽荣光。歌剧《阿依达》中的盛大场面和华丽庄严的《凯旋进行曲》仿佛是犍陀罗的颂歌,让人不由得激起无限向往的憧憬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