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人自古崇尚水,因为水是至高智慧的象征,“滴水石穿”代表着其“以柔克刚”的智慧,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又代表着水的谦卑和随和。 水至高的形象大概就是大海了。生活在海边,我是幸运的,可以随时看到海,可以随意观察海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风和日丽时,大海平静如镜,那么的贤淑、那么的温柔,像柔情似水的女子,更像温暖体贴的母亲,让你很想亲近。在海里游泳,海水一浪一浪地轻轻拍来的,让你觉得是爱人的温柔抚摸;躺在海面上随波摇荡,又像躺在妈妈轻轻摇晃着的摇篮;于是,就想起了邓丽君的“恰似你的温柔”里的那句话:“只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温柔...” 水是柔和的、谦卑的。可是,如果你认为水只有温柔和谦卑的话,就大错而特错了!“滴水石穿”只是水柔韧的表现,而水的刚毅亦是无与伦比的。你可曾见过大浪淘天?你可曾经历过翻江倒海?“泰坦尼克号”这艘无与伦比的神话般的豪华游轮,却在几小时内被大海吞没;远古时代,上帝想毁灭罪恶的人类时,只需淅淅沥沥下了49天雨,地球上的生物就灭绝了! 水可以默默无闻,静卧深山,又可以惊世骇俗,奔流千里。水孕育了生命,带来了绿色,又可以消融物质于无形,摧枯拉朽于无声。水可以是柔情万种,就像我们女人--正如曹雪芹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水又是阳刚的,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的气势又是如此的壮阔,如此的磅礴;水还是理性的,难怪朱熹在水的临照下,也感悟到智慧的源头,写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古人曰:“上智若水”。 水之智慧,首先表现在“善”。水利万象万物,“善心”备焉。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水可降温,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可发电生能……水的作用无数,水之善心无边。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永远是“大道无言”,不争、不贪,柔和而谦卑; 其次表现在“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穿石,是水之以柔克刚的智慧的最典型例子;有人曾对各种男人做过总结:上等男人,有能力没脾气;中等男人,有能力有脾气;末等男人没能力大脾气。虽然我们一致认为男人是刚性的,但是正真优秀的男人,也同样是柔情似水,刚中有柔的。只知道胡乱发脾气的男人,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是无能为力的表现。刚柔并济,方显男人本色。! 第三在于水之随机应变。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水看似渺小,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让它改变形态,改变方向。但它却是那样的豁达,无论是险峻的山峦,还是幽深的沟壑,它都可以流淌。无论是方是圆,各种规格的容器,水也都能泰然入之。水以不变呈万态,以其无形,所以无碍,所以无所不成。 第四在于水之厚积薄发,“有容乃大”。“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庄子)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没有滴滴弱水的经久积累,有如何成就浩瀚的江河海洋?海洋中,不仅有鱼虾,更有蛟龙;不仅有泥沙,更有宝藏。因其包容,成就其广博和浩瀚。 水,还成就了中华文化,姑且称之为“如水文化”。“流水不腐”,暗示人要想身心健康就得常运动;“饮水思源”暗示人们不要忘本;“顺水推舟”昭示人们要善于顺情;“高山流水”是知音,“行云流水”为妙境。 人在世上有诸多不顺。如能“若水”,不怨天尤人,以平常心行善;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适境而生,适境而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味水之智慧,让心宁静若水,安详自在,大道就在身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