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参考答案

 opponent1976 2010-12-1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参考答案

1:C.水稻、小麦、玉米
解析:

吉林省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

江西省以水稻种植为主,

河南省的小麦、玉米产量均高。

 

2:B.安徽
解析:

安徽省水稻、小麦均高。

 

3:A.①②③
解析:

赤道地区降水最多、副热带地区和两极地区降水少;

赤道地区气温最高,两极地区气温最低;

副热带地区雪线最高,两极地区雪线最低。

 

4: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解析:

副热带地区雪线最高,两极地区雪线最低;

 


5:A


6: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解析:

核电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石油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天然气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

 


7: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解析:

中国以煤为主,美国能源消费最多,日本单位GDP能耗最少,剩下④为俄罗斯。

 


8:C.③④
解析:

中国人口约13亿、美国人口约3亿、日本人口约1.2亿、俄罗斯人口约1.4亿。

 


9: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偏食
   解析:甲地位于西经150度,意味着使用的时间就是该地地方时,而此时为10月,昼短夜长,且甲地纬度高,17:55已经日落(10月14日前后北半球18时前已经日落,故甲地看不到日偏食)


10:B.西10区的区时
解析:

与北京时间相差16小时,故为西10区的区时

 


11: C.2小时 
解析:

乙地能看到日偏食,乙地在180°经线附近,与西10区的区时相差2小时。

 


36: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塔里木        盆地、     柴达木          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准噶尔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和   华北         平原。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风力较大、河流湖泊较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沙尘暴多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冬春季节我国北方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风力较大、沙尘易扬起。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与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相对应,出现大致以22年为周期的波动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500        次。

 

39:

(1)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A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有三个不同的航运方向。

E位于河流入海口,可以海运与河运相结合。

(2)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工农业基础好、经济发达。

(3)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选择。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

 京广线  京九线  京沪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