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筝箫伴竹韵悠悠

 文静1961 2010-12-11

 

 

古筝清悠,箫韵缭绕。筝箫之外,隐隐传来水声潺潺,窗外轻风,摇响竹叶沙沙。静心赏乐,偶观竹影,一种空灵之感也就由然而生了。


     悠悠千古,随便翻开书页,都能看到国人写下的爱竹诗句。随意打开画册,呈现在眼眸的也还是大师留下的墨竹丹青。

人们爱竹、赏竹、拜竹、赞竹,决不是因为它的竹枝柔情似水,也不是它在风动时的百媚千娇。而是竹的自然天性与独特的品质,给予人们以哲理的启迪,并赋予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

宋人的李昉,在他的《文苑英华》中是这样论述竹之四德:“劲本坚节不受霜雪,刚也;绿叶凄凄翠阴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擢秀,义也。”

就是竹有了这“刚、柔、忠、义”之四德,它才能做到:“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俱。”旋律悠悠,那深邃的意境,不是随意可以言说的。只有静心冥想。那悦耳的激昂,是歌竹,不于花争艳,不随季节枯。明心清似镜,所怀虚若谷。那抒情的流韵,是唱竹,临风不折,过雨不污,中通外直。筝弦跃动,描的是,叶似利剑锋而不露,清瘦节劲,不卑不亢,不骄不燥。箫韵如水,表的是,玉立于天地之间,俗世之中,却不随波逐流,不于世同污,无为无我,无嗔无怒。

竹,虽被人们与梅、兰、菊并称为君子,但,竹有梅傲而无梅冷,有兰幽而无兰愁,有菊雅而无菊寂。一肩担尽高风亮节,披一身翠绿安然自若,当风雨迎面,繁花殆尽,却是与风同唱潇潇。沐雨挺立苍穹,一派悠闲惬意,风过,依旧高节,雨停,更加清碧。

于是悠悠华夏,竹就当之无愧地成了人们心中的国粹。它是文人笔下的诗,它是墨客纸上的韵。它是豪杰杯中的酒,它是巾帼心中的歌。

旋律悠悠,那深邃的意境,不是随意可以言说的。纵观滚滚红尘间,何处不在追名逐利,何处不是明枪暗箭?官场上的“君子”们,谁人能如郑板桥那样以竹之心,善体民间之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又有几人,能如他那样真悟竹的心性呢:“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我只是一俗人,心中没有郑老怪那般的大志,也没有它那般洒脱。我只想在悠悠的筝箫中,让思绪随着乐韵,漫步在幽幽的竹林之中。心随着乐韵飘出了窗处,步入了竹林,和着轻风,伴着土香,没有喧嚣,没有污浊,只有宁静和无边的沉醉。

举目四望,青青之竹,婆娑摇曳。一滴绿色的雨露飘落在面颊,爽然、惬意。一支支散曲般的鸟鸣,从茂竹翠叶的深处渗逸而出。虽闻禽鸣,却不见鸣禽,也许是画眉,也许是杜鹃,就是就是最不继山雀又如何呢?这真实的自然之音,不远胜于那都市的喧嚣与现实的虚假之声吧?

凉凉的,一阵清新。现实中,早已无法找到如此恬静的感觉。在俗世之中,起与落似乎是生活的唯一定义,太多的心结随着季节的流转逐渐冰冻在风化的枯境,人的肉体,更是麻木到了快没有知觉的地步。在日与月的轮回中,似乎只是被一根牢不可损的绳子牵动着,终日走在那定了形的古路上,灵魂就这样渐渐地被迷失在了天际。

好希望,自己也能效那“竹下七贤”隐于空山竹林深处,日出对竹抚琴长歌,日落举杯邀月同醉。风起听竹叶萧萧,水流感翠竹清韵。渴了,品一杯竹心凉茶,饿了,食一碗竹笋米饭,在随风吟竹中,感悟那份超然的淡泊心境。

风吹过,一叶落下方梦醒,手上绑着的还是那根无形的长绳。唯有那筝箫之音,还在描绘着竹的恬淡与雅致,竹的清秀与俊逸。还在刻画着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的无尽魅力。

悠悠筝箫,让心融进了莽莽竹海,卸落了一身的浮华与躁动,随韵吟竹,在聆听天籁之中,让灵魂,回归在自然的原生态的境地中。

筝箫悠扬,在竹林的深处无尽地蔓延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