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心不足蛇吞象

 山川唐 2010-12-12

人心不足蛇吞象

 

唐善纯(南京理工大学)

内容提要:在东方南方沿海汉语的方言中,有一个古越语底层,湘、苍梧、仓吾等组成的一个词族就是一个例子。它们的含义用汉语无法探明,在壮侗语中却能获得圆满的解释。

关键词  巴蛇食象 商代象尊 苍梧 仓吾

蛇是一条细长细长的爬虫,肚皮很小,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只庞大的象,真有点太自不量力了。相传宋代仁宗时,相某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年迈多病,不能干活,日子过得很苦,相某30多岁还没讨上老婆,靠卖草来维持生计。一天,相某在草丛里发现一条小蛇,浑身是伤,动弹不得,相某拿回家,为它编了一个篓,精心护理,蛇伤逐渐痊愈,蛇也长大了。话说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觉得厌烦,想要一颗夜明珠玩玩,就张贴告示,谁能献上一颗,就封官受赏。这事传到相某耳朵里,回家就对母亲谈起这事,蛇说:“你们对我有救命之恩,总想报答。实话告诉你,我的双眼就是两棵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了。”相某毕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蛇说:“不要紧,我能顶住。”于是,相某挖了蛇的一只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宝珠献给皇帝,到了晚上,宝珠发出奇异的光彩,把整个宫廷照得通亮,仁宗皇帝非常高兴,封相某为大官,并赏了他很多金银财宝。西宫娘娘见了,也想要一颗,不得已,仁宗再次下令寻找宝珠,并说把丞相的位子留给献宝人。相某想,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来献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吗?万没想到,去取第二只眼睛时,蛇直言:“我为了报答你,已经献出了一只眼睛,你也升了宫,发了财,人不可贪心。”相某早已鬼迷心窍,那还听得进去,说:“我不是想当丞相吗?你就成全了我吧!”他执意要取第二只眼睛,蛇见他变得这么贪心残忍,就一口吞下了这个贪婪的人。

在历史时期,“苍梧之野”指蛮越分布区,其名称来源不可用汉语解释。“苍梧之野”常与象、蛇神话连接在一起。《山海经·大荒南经》:“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象、虎、豹、狼、视肉。”《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以后又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

《岳阳风土记》云:“有巴蛇庙,在岳阳门内。…象骨山,《山海经》云‘巴蛇吞象’,暴其骨于此。”在古代,蛇与象,可能是相邻的两个部落,在古越语中,象称tsa:Y,称蛇为Y?,而这正是“苍梧”的对音“苍梧之野”就是象部落、蛇部落居住地的意思。 

1975年湖南醴陵县狮形山曾出土一件商代象尊 (公元前16—前11世纪),造型、纹饰独具匠心。全器为象形,上扬的鼻为中空的流,流口是一组虎、鸟组合,鼻下有一蛇纹;象额有涡状蟠虺纹一对;耳正面为云雷纹,背饰凤纹;器表饰龙纹、兽面纹。缺盖,根据同类器推断,盖钮可能也为象。象尊的腹部两侧各饰一个巨目圆睁、阔口眦牙的大兽面纹,颈部和接近臀部处各饰一鸟纹。在象尊四条粗壮的腿上各装饰了一个横置的鸟纹,在前面两条腿横置的鸟纹上部,分别装饰有一个倒立的变形龙纹,只是省略了龙的眼睛,使其形象与蛇纹近似。湖南出土的象尊并非仅此一件,而是发现多件,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象尊都说是出土于湖南。

在商周青铜器上,常常将兽面纹作为主题纹饰,同时配有龙纹和鸟纹,在这些兽面纹和龙纹、鸟纹的配置中,有一种就是在兽面纹的两侧,各装饰一个倒立的龙纹和一个鸟纹。马承源对这种兽面纹和龙纹、鸟纹的配置做过研究,他认为兽面纹的主题是神、是帝,而鸟纹和龙纹则是神的使者,它们负有向世俗传达信息的使命,所以兽面纹的这种配置,其作用“是向帝和神即上天表达世俗的愿望,简言之,就是希冀天人相通”。也有一种可能:象与鸟代表古越族部落,蛇龙与虎代表三苗,象尊集象纹、龙纹、虎纹和鸟纹于一身,表明古越族部落与三苗在湖南地区的和谐共生,但以古越族为主的关系。

早期 苍梧之野可能指北方某地。《淮南子·修务训》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礼记·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其中帝舜帝丹朱均为虞夏时人,而夏朝疆域南界尚未到达长江流域,故以上苍梧非指战国秦汉才开发的江南九疑 此后随人口南迁和南方地区开发,此地名不断南移。象部落最先曾在中原地区活动过,他们是在中原地区与舜部落发生交往和矛盾。豫为九州之一,亦为河南省简称。《说文》:“豫,象之大者。从象,予声。”段注:“此豫之本义,故其字从象也,引深之,凡大者皆称豫。”上古读“豫”为d?a,当是古越语tsa?失去尾音的读法。

     《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

这里记载的舜的父子兄弟的恩爱情仇故事,实际上是远古部落之间相互结盟和吞并历史的反映。所谓“瞽叟更娶妻而生象”,是说象部落与舜部落具有共同的祖先,所谓“象傲”,是说象部落与舜部落常发生冲突。

《史记·五帝本纪》封弟象为诸侯”来看,“象”肯定曾是方国名称。这个方国正是豫州得名的由来,也有可能,这个方国后来迁到湖南去了,于是也把二妃寻舜的故事带到了湖南。

 “苍梧”之名最早以“仓吾”形式出现。《逸周书·王会解》云:“蛮扬之翟,仓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孔晁注:“仓吾亦蛮也,翠羽,其色青而黄也”。说明“仓吾”初为南方一部族名称,后当引申为仓吾族居住地名。当时仓吾部族首领贡纳的翠羽,被中原统治者视为珍品,因而被记载下来。

进入战国以后,湘水上游及邻近粤北、桂北地区,楚文化逐渐取代了越文化。近年来,广西恭城、平乐,广东清远、广宁等地均发现有战国楚墓群,出土器物与长沙楚墓以及河南、安徽楚墓的器物,有诸多相同之处。这正是战国时期,特别是吴起平“百越”时,楚地向南扩展的结果。春秋时期,楚人向南开发仅限于湘西北及古“洞庭”泽周边平原;五岭以北的九疑山及今衡阳以南还主要为越文化分布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楚悼王于公元前401至前381年在位,即战国中期。此时,“洞庭、苍梧”已是对“南楚”之地的泛称。《战国策·楚策一》与《史记·苏秦列传》都记“(楚)南有洞庭、苍梧”之语。结合里耶秦简看,战国晚期楚国当已设有洞庭、苍梧二郡。其中,楚苍梧郡在洞庭郡以南,位于楚国南界。
  楚苍梧郡与九疑山有关。《山海经·海内南经》 “苍梧之山”句下郭璞注曰:“即九疑山也”。《水经注·湘水》亦载:“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流山,西流迳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其中九疑山较为固定,不易发生变化,故可作为确定楚苍梧郡腹地的重要参照物。楚苍梧郡范围包括九疑山及周边地区,即今湖南宁远、兰山、江华、临武、绥宁,广西全州、桂林,广东连州和韶州等地。至于楚苍梧郡治所,据徐少华考订,其地位于今湘南九疑山附近、江华县桥头铺镇一带的老屋地城址(《从出土文献析楚秦洞庭、黔中、苍梧诸郡县的建置与地望》,2005。此后秦国在此基础上重设苍梧郡,并修筑灵渠,最终使秦军顺利地平定南越。

与楚秦苍梧郡都在五岭以北不同,西汉苍梧郡移至五岭以南。汉武帝时期,向南开疆扩土,在五岭以南重设苍梧郡。《汉书·地理志下》: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开。莽曰新广,属交州。此处当指新设苍梧郡。汉苍梧郡主要在岭南的两广之地,治所在广信,即今广西梧州,其辖境北至今湖南江华、江永,东至今广东肇庆、罗定,南至今广东信宜、广西藤县,西至都庞岭、大瑶山。故汉苍梧郡辖境与楚秦苍梧郡有明显区别。
  


  作者简介:唐善纯(1944-),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出版过《中国的神秘文化》、《华夏探秘》等学术专著,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本文为其新作《语言学视野里的古代中国》之一部分。遗憾的是,网络页面在显示国际音标时,会出现乱码。这个问题将待此书正式出版时解决。

通讯地址:210017  南京市建邺区云河湾花园5幢二单元12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