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50

 余宗双 2010-12-13

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规范

TICW/032009

2009-05 -01发布

2009-05 -01实施

 

TICW

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

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

 

 

 

 

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发布


编者按

随着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目光又投向了特种电线电缆产品上,所谓特种电线电缆在使用场合、产品技术性能指标上肯定有其特殊性,因而较普通电缆具有较高的利润率,目前正被众多电缆企业争相开发并投放市场。

但对于目前量大面广的氟塑料电缆、硅橡胶电缆和计算机及仪表电缆等特种电缆目前都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各个企业各自为政,制造的电缆结构尺寸要求、使用的材料及要求、电压等级、使用环境温度、规格截面、使用场合等等都不统一,非常不规范,给用户的选择和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并且由于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产品要求不规范,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这些电缆市场监管无法可依,大量不合格或劣质电缆充斥市场,不仅为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为使用电缆的设备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严重威胁着电气控制设备、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及人身财产的安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电缆行业的声誉,近期特种电缆出现质量事故和纠纷案例的增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为此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托上海电缆研究所五十几年的技术底蕴、本身二十几年的检测经验和人才优势,应广大特种电缆使用者的要求,邀请了国内众多在特种电缆制造方面技术领先的电缆制造企业,以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标准和用户要求为基础,编制了0.6/1kV氟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等特种电缆技术规范

氟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等特种电缆技术规范的制定,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净化国内氟塑料电缆等特种电缆型号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控制,并将使设计院有了选择电缆的依据,采购方和用户有了产品质量考核的依据。

 

 

 

 


地址:上海市军工路1000    电话:021-65494605     传真:021-65490171     网址:www.ticw.com.cn


   

本规范为额定电压0.6/1kV氟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的用户选用和产品检验提供依据。

本规范主要参照了GB/T 9330《塑料绝缘控制电缆》及GJB 773A-2000《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HG/T 2904-1997《模塑和挤塑用氟塑料树脂》(等效于ASTM D2116-02《氟化乙丙烯(FEP)-碳氟化合物模制和挤压料》)等标准 。

考虑到护套材料使用温度应与绝缘材料匹配,因此氟塑料绝缘电缆的护套应采用氟塑料护套材料。

氟塑料本身具有难燃性,其氧指数高达90以上,氟塑料绝缘护套电缆本身就是阻燃电缆,因而型号中省去燃烧特性代号。

由于国内高温挤出机和氟塑料材料本身挤出性能的限制,大直径氟塑料绝缘护套电缆挤出工艺和性能难以保证,加上氟塑料电缆一般用于特殊场合,大直径氟塑料控制电缆使用场合较少,因此本规范对芯数和截面进行了限制(详见规范中电缆规格表)

本规范编写参照GB/T 1.1-2000GB/T 1.3-1997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

本规范由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吴长顺  肖继东  杨立志 毛阿兴 夏凯荣 周汉亮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房权生         常州八益电缆有限公司           郭大利

江苏昌盛电缆有限公司           杨文伟         无锡市沪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柳尧裕

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李万松         安徽华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周友芝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管新元         安徽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陈永军

江苏华宇电缆有限公司           吴洪卫         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付世财

东莞市日新传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           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           梁国华

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陈余雷         兴乐集团有限公司               张成学

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王安东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鲁建军

扬州亚光电缆有限公司           鲁永林                       

             

 

 

 

 


地址:上海市军工路1000    电话:021-65494605     传真:021-65490171     网址:www.ticw.com.cn


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温环境或有酸碱腐蚀等场合下使用的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挤包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的产品名称、结构、尺寸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有耐高温或耐酸碱腐蚀要求的交流额定电压U0/U0.6/1kV及以下控制、监控回路及保护线路等场合使用的控制电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900.10       电工术语  电缆

GB/T 295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 2952-1989       电缆外护层

GB/T 304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

GB/T 4910-1985     镀锡圆铜线

GB/T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JB/T8137-1999      电缆包装盘

3 定义

本规范采用GB2900.10和下列定义

3.1 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电缆的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使用和进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额定电压用U0/U表示。

U0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与“地”(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U为多芯电

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意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在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的系统的标称电压,这个条件对U0U值都适用;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准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注: 系统的工作电压允许长时间地超过该系统标称电压的10%,如果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等于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则电缆可在高于额定电压10%的工作电压下使用。

3.2 尺寸值(厚度,截面积等)定义

3.2.1 标称值 nominal value
  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在本规范中通常标称值引伸出的量值考虑规定公差,通过测量进行检验。

3.2.2 近似值  approximate value

一个既不保证也不检查的数值,例如由于其他尺寸值的计算。

3.2.3 中间值  median value
  将试验得到的若干数值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排列时,若数值的数目是奇数,中间的那个值为中间值:若数值的数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为中间值。

3.2.4 假设值  fictitious value
  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计算所得的值

3.3  有关试验的定义

3.3.1 例行试验  routine tests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3.2 抽样试验  sample tests
  由制造方进行,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3.3
 型式试验  type tests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规范所包含的一种类型电缆在供货之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能满
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电缆的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4 使用特性

4.1 额定电压:U0/U450/750V0.6/1kV

4.2 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200

4.3 最低使用环境温度为:-65

4.4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

——无铠装层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8倍;

——有铠装或屏蔽结构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

5 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及电缆规格

5.1 型号

电缆常用型号如表1

1 电缆型号

型号

名称

KFF
KFFP

KFFP2

KFFR

KFFRP

KFF9F

铜芯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
铜芯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编织屏蔽控制电缆

铜芯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铜带屏蔽控制电缆

铜芯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软电缆

铜芯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编织屏蔽控制软电缆

铜芯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钢丝编织铠装控制电缆

   注:本表中未列出的电缆型号可按下面的规定组成。

 

5.2 代号                    

5.2.1 系列代号

控制用电缆                                  K

5.2.2 材料特征代号

铜导体                                    省略

氟塑料绝缘                                  F

氟塑料护套                                  F

5.2.3 结构特征代号

编织屏蔽                                   P

铜带屏蔽                                   P2

/塑复合薄膜屏蔽                          P3

软结构(移动敷设)                         R

钢丝编织铠装                               9

氟塑料外护套                               F

5.3 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规范编号表示。

5.3.1 产品型号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如下

 

 

 

 

     

                                       外护套

                                       屏蔽、铠装层

                                       软结构特征代号

                                       内护套(挤包内衬层、隔离套)

                                       绝缘

                                       系列代号

5.3.2 控制电缆同一品种采用规定的不同导体结构时,第1种导体用(A)表示(省略),第2种导体用(B)表示,在规格后标明。

 

举例:

1)铜芯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固定敷设用,额定电压450/750V7芯、1.5 mm2,表示为:

1类导体结构者:K FF-450/750V 7×1.5    TICW/03-2009

2类导体结构者:K FF-450/750V 7×1.5(B) TICW/03-2009

2)铜芯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铜带屏蔽控制电缆,固定敷设用,第1类导体结构,额定电压0.6/1kV19芯、1.5mm2、铜带屏蔽,表示为:

KFFP2-0.6/1kV 19×1.5 TICW/03-2009

3)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编织屏蔽控制软电缆,移动敷设用,额定电压450/750V19芯、1.5mm2、编织屏蔽,表示为:

KFFRP-450/750V 19×1.5 TICW/03-2009

(4)铜芯氟塑料绝缘氟塑料内套铜带屏蔽钢丝编织铠装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固定敷设用,第1类导体结构,额定电压0.6/1kV7芯、1.5mm2、钢带铠装,表示为:

KFFP2-9F-0.6/1kV 7×1.5 TICW/03-2009

 

5.4 电缆规格

电缆规格见表2

 

 

 

 

 

2 电缆规格

   

                                             mm2

0.5

0.75

1.0

1.5

2.5

4

6

         

KFF

KFFP

-

2-19

2-12

KFFP2

-

2-19

2-12

KFFR

2-19

2-12

KFFRP

2-19

2-12

KFF9F

-

2-19

2-12

注:推荐的芯数系列为:2345781012141619

6 导体

6.1 材料

导体应是退火铜线,导体中的单线可以不镀锡或镀锡。

6.2 结构

固定敷设用电缆的导体采用GB/T 3956的第1种圆形实心或第2种圆形绞合导体。

移动敷设用软电缆导体采用GB/T 3956的第5种柔软圆形绞合导体

7 绝缘

7.1 材料

绝缘应为聚全氟乙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其它相当的氟塑料

7.2 厚度

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任何隔离层的厚度应不包括在绝缘厚度之中。

3 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

mm2

绝缘标称厚度  mm

导体标称截面

mm2

绝缘标称厚度 mm

450/750V

0.6/1kV

450/750V

0.6/1kV

0.50.75

0.30

0.35

2.5

0.35

0.40

1

0.30

0.35

4

0.45

0.50

1.5

0.35

0.40

6

0.45

0.50

 

7.3    性能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表4的规定。

绝缘线芯应按GB/T 3048的规定经受工频火花试验检查,试验电压:额定电压450/750V4kV,额定电压0.6/1kV6kV

 

 

 

 

 

4 绝缘和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绝缘

护套

试验方法

F

F

1

1.1

1.2

2

2.1

2.1.1

2.1.2

2.2

 

 

2.3

 

 

3

3.1

3.2

4

4.1

 

 

4.2

 

4.3

 

5

老化前机械性能*

抗张强度      最小
断裂伸长率     最小
空气烘箱老化后机械性能*
处理条件
——
温度(偏差±3)

——持续时间
抗张强度
a)
老化后数值    最小
b)
变化率**     不超出
断裂伸长率
a)
老化后数值    最小
b)
变化率**     不超出

抗开裂试验
——温度(偏差±2)
——持续时间

低温性能试验
未经老化前进行试验
——直径<12.5 mm的低温卷绕试验
——温度(偏差±3)
哑铃片的低温拉伸试验
——温度(偏差±3)
冷冲击试验  
——温度(偏差±3)

耐酸碱试验

 

/mm2

%

 

 

h

 

/mm2

%

 

%

%

 

h

 

 

 

 

 

 

16

200

 

 

240

168

 

14

±30

 

200

±30

 

250

6

 

 

 

-55

 

-55

 

-55

附录C

 

16

200

 

 

240

168

 

14

±30

 

200

±30

 

250

6

 

 

 

-55

 

-55

 

-55

附录C

GB/T 2951.11

 

 

GB/T 2951.12

 

 

 

 

 

 

 

 

 

GB/T 2951.31

 

 

GB/T 2951.14

 

 

 

 

 

 

 

本规范附录C

* 拉伸速度为50mm/min±5mm/min

** 变化率:老化前后得出的中间值之差值除以老化前中间值,以百分数表示。

 

7.4   绝缘线芯的颜色识别方法

7.4.1       一般要求

五芯以下电缆的绝缘线芯采用着色标识。

各种颜色应能清楚地识别并耐擦。

客户无特殊要求允许采用印数字编码识别。

7.4.2  五芯以上电缆绝缘线芯的颜色识别

线芯识别应采用 (i) 数字识别;或(ii)色码识别(领示和标识系统)

7.4.2.1 数字标志

电缆中所有线芯应按GB/T 6995印上数字标志进行识别。

7.4.2.2 色码(领示和标识系统

每层中两根相邻的线芯应着上易区别的颜色,其余线芯的颜色应相互一致。

7.4.2.3 耐擦性

数字标志应耐擦。

8         成缆和填充物

8.1   绞合方向和绞合节距

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右向。

绞合节距:

固定敷设用的硬结构电缆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20倍;

——移动场合用的软电缆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16倍。

8.2 排列

绝缘线芯采用数字标志时,由内层到外层从1开始按自然数序顺时针方向排列。

8.3填充物和隔离层

绝缘线芯间的间隙允许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填充物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成缆线芯和填充物可以用非吸湿性材料薄膜带绕包隔离层。

填充物和隔离层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应不会熔融。

9         金属屏蔽

屏蔽型电缆在缆芯外应由一根或多根金属带绕包或金属丝编织结构组成金属屏蔽。

屏蔽和缆芯之间应重叠绕包二层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子。屏蔽后,允许绕包一层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子。

9.1   铜带绕包

采用0.050.10mm的软铜带重迭绕包,铜带绕包搭盖率应不小于15%

9.2   铝塑带绕包

采用0.050.10mm的铝塑带重迭绕包,铝塑带绕包搭盖率应不小于15%

绕包时允许在铝塑带下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20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构成的引流线,移动敷设软电缆的引流线应为多根结构的绞合软线。

9.3   圆铜线编织

编织屏蔽由软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构成,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每1长度上允许更换金属线锭一次。

编织用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

              5  编织用圆铜线标称直径

编织前假定直径d

mm

圆铜线标称直径

mm

d10

10d20

20d30

30d

0.15

0.20

0.25

0.30

 

编织层编织密度按公式1计算

P=(2pp2)×100  ……………………..1

式(1)中:P——编织层编织密度,%

p——单向覆盖系数

 

式(2)中:D——编织层的平均外径,mm

d——编织铜线的直径,mm

m——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n——每锭的编织线根数(上下锭股线不一样时为上下锭编织线根数的平均数);

L——编织节距,mm

10      内衬层

10.1 结构

金属铠装电缆应采用内衬层,内衬层可以挤包或绕包。

10.2 材料

用于内衬层的材料应是与绝缘使用温度等级相当的氟塑料或相当的类似物。

10.3 内衬层厚度

     挤包或绕包内衬层厚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挤包的内衬层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绕包内衬层可采用双层或多层重迭绕包。

6 内衬层厚度

挤包或绕包前假定直径d

mm

内衬层厚度 (近似值)

mm

d10

d10

0.3

0.4

11       金属铠装

11.1 本规范只规定镀锌钢丝编织铠装。

 编织线的接头应焊接、扭接或编进编织层,但整个编织层不应接续。编织层应均匀一致。

11.2 编织钢丝单线直径

编织钢丝单线的标称直径符合表7的规定:

7 编织钢丝单线标称直径

铠装前假设直径d   mm

单线标称直径  mm

d ≤10
10
d ≤30
d
30

0.2
0.3
0.4

 

11.3 编织密度

     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0%

编织层编织密度按9.3条的公式1计算。

11.4 使用的铠装层应既不粘连内护层或内护套,也不粘连外护套。

12       护套

12.1 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绞合的绝缘线芯、隔离层或金属铠装层上(若有),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或护套。

护套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

12.2 材料

外护套材料应为与绝缘的耐温等级相适应的聚全氟乙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其它相当的氟塑料

12.3 厚度

护套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8的规定。铠装型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0.8mm

电缆护套厚度测量值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护套厚度测量值的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 85%-0.1mm

8 护套标称厚度

挤包护套前假定外径d

mm

护套标称厚度

mm

挤包护套前假定外径d

mm

护套标称厚度

mm

d10

10d16

0.6

0.7

16d25

25d30

0.9

1.1

注:暂不考虑大直径氟塑料绝缘护套控制电缆

 

12.4 性能

护套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表4的规定。

13 成品电缆     

13.1 成品电缆外径

在圆形护套电缆的同一横截面上测得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之差(f值)应不超过测得的平均外径的15%,测量两处,取最大差值。

如用户对电缆外径上下限值有要求,其电缆外径平均上限值和平均下限值的规定值按用户要求或按附录C计算。

13.2 导体电阻

电缆的每芯导体在20时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 3956中的规定。

13.3  成品电缆的绝缘电阻常数20时应不小于3000MΩ·km。工作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常数应不小于3 MΩ·km    

13.4 成品电缆耐压试验

13.4.1额定电压450/750V成品电缆应能经受工频交流2500V电压试验5min不击穿。

额定电压0.6/1kV成品电缆应能经受工频交流3500V电压试验5min不击穿

13.4.2       浸水电压试验:

额定电压450/750V成品电缆绝缘线芯应经受环境温度下,浸水至少1h、试验电压为2000V的工频电压试验5min,试验过程中应不发生击穿现象。试样长度(1015m

额定电压0.6/1kV成品电缆绝缘线芯应经受环境温度下,浸水至少1h、试验电压为2400V的工频电压试验,电压应逐渐升高并持续4h,试验过程中应不发生击穿现象。试样长度(1015m

13.5       成品电缆的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

13.6       成品电缆的护套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

13.7       成品电缆标志

成品电缆的护套表面应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及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或在护套下放置印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及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的标志带。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
   成品电缆标志应符合 GB/T 6995 规定。

14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14.1  产品应由制造厂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14.2  每批抽样数量按交货批至少抽取1个试样,也可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抽样检验项目的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应对整批产品逐一进行试验。

14.3  产品外观应在正常视力下逐批检查。

14.4  产品按表9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验收。

 

15  交货长度

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

双方如无协议时允许交货长度为:

成圈长度为100m,成盘长度应不小于100m

24芯及以下:允许长度不小于20m的短段电缆交货,其数量应不超过交货总长度的5%

24芯及以上:允许长度不小于20m的短段电缆交货,其数量应不超过交货总长度的10%

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

16 电缆、运输和保管

16.1 电缆应妥善包装在符合 JB/T 8137 规定要求的电缆盘上交货。
   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应加保护罩,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300mm

重量不超过 80 Kg 的短段电缆,可以成圈包装。

16.2 成盘电缆的电缆盘外侧的及成圈电缆的附加标签应标明:
   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 电缆型号和规格;
   c) 长度,m
   d) 毛重,kg
   e) 制造日期:年 月;
   f) 表示电缆盘正确滚动方向的符号;
   g) 本规范编号。

16.3  运输和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电缆应避免在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
   b)运输中严禁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
   c)吊装包装件时,严禁几盘同时吊装。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必须放稳,并用合适方法固定,防止互撞或翻倒。

 

 

 

 

 

 

 

 

 

 

 

 

 

 

 

 

 

 

 

9  产品试验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种类

试验方法

1

结构尺寸

 

 

 

1.1

绝缘厚度

 本规范   7.2

TS

GB/T 2951.11

1.2

成缆

本规范    8

TS

正常目力和直尺

1.3

屏蔽

本规范    9

TS

正常目力和千分尺

1.4

内衬层厚度

 本规范  10.3

TS

GB/T 2951.11

1.5

铠装

 本规范  11.3

TS

GB/T 2951.11

1.6

护套厚度

 本规范  12.3

TS

GB/T 2951.11

1.7

f

 本规范  13.1

TS

GB/T 2951.11

2

电性能

 

 

 

2.1

导体电阻(20

 本规范  13.2

TR

GB/T 3048.4

2.2

绝缘电阻试验

 

 

 

2.2.1

20绝缘电阻

 本规范  13.3

TR

GB/T3048.5

2.2.2

工作温度绝缘电阻

 本规范  13.3

T

GB/T3048.5

2.3

电压试验

 

 

 

2.5.1

5mim电压试验

  本规范  13.4.1

TR

GB/T3048.8

2.5.2

浸水电压试验

  本规范  13.4.2

T

GB/T3048.8

3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本规范  13.5

TS

GB/T 2951和本规范

4

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本规范  13.6

TS

GB/T 2951和本规范

5

外观

 

 

 

5.1

识别标志

   本规范7.413.7

TS

GB/T 6995

5.2

表面

本规范  12.1

TS

正常目力检查

6

交货长度

本规范  15

TR

计米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确定护层尺寸的假设计算方法

A.1 概述

本计算方法用于确定电缆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尺寸以确定选用相关的数值,避免在单独计算中引起的任何差异。

A.2 假定值的计算方法

A.2.1  导体的假定直径

将列于表1中第1类、第2类和第5类的值作为计算用导体假定直径d

A1 电缆用圆形铜导体的假定直径

标称截面

mm2

计算用导体假定直径*

mm

1

2

5

0.5

0.75

1.0

1.5

2.5

4

6

10

0.80

0.95

1.10

1.35

1.75

2.2

2.7

3.5

0.85

1.05

1.20

1.45

1.85

2.35

2.9

3.8

0.95

1.10

1.25

1.50

1.95

2.5

3.0

3.9

*本表列出的导体直径只能作为本规范计算基础,而不能通过测量来检验

 

A.2.2 绝缘线芯的假定直径

A2.1条所给的导体直径的相应值加上规定的绝缘厚度与每根绝缘线芯其他任何必需的隔离层厚度平均值之和的两倍,计算出绝缘线芯的假定直径D1。如下式:

D1=d+2Δi

式中: d ——计算用导体假定直径(见表A1

Δi——绝缘层的标称厚度 (见表3

A.2.3  线芯绞合的假定直径

将第A2.2条计算的值乘以表A2中给出的相应的成缆系数k,与绞合线芯时加入任何的隔离层厚度的两倍计算出缆芯的假定直径Dt。如下式:

Dt=kD1+2ΔB

式中: k——成缆系数(见表A2

ΔB——隔离层的标称厚度

除非规范中另有规定,隔离层应采用下列值:

——绞合绝缘线芯外的氟塑料薄膜隔离层 0.10mm

——绞合绝缘线芯外的无纺布带或玻璃丝带等隔离层  0.20mm

 

 

 

 

A2 线芯绞合成缆系数k

绝缘线芯数

成缆系数k

绝缘线芯数

成缆系数k

绝缘线芯数

成缆系数k

绝缘线芯数

成缆系数k

2

3

4

5

6

2.00

2.16

2.42

2.70

3.00

7

8

10

12

14

3.00

3.45

4.00

4.16

4.41

16

19

24

27

30

4.70

5.00

6.00

6.15

6.41

37

44

48

52

61

7.00

8.00

8.15

8.41

9.00

 

 

A.2.4 金属屏蔽的假定直径(若有)如下式

Du= Dt+2Δu+2ΔB

式中: Du——屏蔽层的假定直径

Δu——屏蔽层的标称厚度

——单层金属带屏蔽时,Δu等于金属带的厚度(见9.19.2条)

 ——双层金属带屏蔽时,Δu等于2倍金属带的厚度(见9.19.2条)

——圆铜线编织屏蔽时,Δu等于2.5倍的编织单线直径(见表5

A.2.5 内衬层的假定直径(若有)

铠装型电缆应将A2.3条或A2.4条所计算出直径的相应值加上规定的内衬层厚度标称值的两倍计算出内衬层假定直径Db。如下式:

Db= Dt+2Δb   Db= Du+2Δb

式中:Δb——内衬层的标称厚度(见表7

A.2.6 铠装层的假定直径(若有)如下式:

Da= Db+2Δa

式中:    Da——铠装层的假定直径

Δa——铠装层的标称厚度

镀锌钢丝编织铠装时,Δa等于2.5倍的编织单线直径(见表7

A.3  数值修约

对于上述每一种情况,计算值均应修约;

——当计算值应修约到最接近的第一位小数;

——如果修约前,要保留的后一位数字是0123、或4,则应保留不改变(舍去)。

——如果修约前,要保留的后一位数字是9876、或5,则应增加1(进位)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耐酸碱试验方法

应按GB/T 2951.21-200810条的方法做试验。使用如下条件:

处理条件:

—— 酸液类型  N-盐酸标准溶液(1mol/L

—— 碱液类型  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mol/L

—— 温度     23±2)℃

—— 时间      168h

试验要求:

       ——  抗张强度变化率  最大 ±30%

       ——  断裂伸长率     最小  100%

 

注:需要做两项独立的试验,一项使用酸液,一项使用碱液。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圆形导体的电缆外形尺寸平均值上限和下限的计算

C.1 概述

本附录规定了圆形铜导体电缆外径平均值的上限和下限的计算方法。

C.2 平均外径下限的计算

C.2.1取导体直径为D,其值见表C.2 给出的导体下限值。

C.2.2 导体直径(C.2.1)加两倍绝缘厚度的规定平均值和线芯上任何其他规定的包覆层的两倍规定平均值来计算线芯的标称直径。

C.2.3 C.2.2得到的值乘以表C.1的绞合系数k的值来计算绞合缆芯后的标称直径。

C.1 绞合系数k

C.2.4 将由C.2.3所得值加两倍护套厚度规定平均值和电缆绞合缆芯规定的其他包覆层(必须或任选)的两倍厚度规定的平均值来计算成品电缆的标称外径D0。编织层的厚度为编织单线直径的2.5倍。

C.2.5 D0乘以0.97修约后得到的值,即为电缆平均外径的下限Dmin

 如果0.97D05mm,那么修约到最接近的较小的一位小数。

如果5mm0.97D010mm,那么修约到最接近的较小的一位偶数小数。

如果0.97D010mm,那么修约到最接近的较小的0.5单位。

 例如:

0.97D0=4.33   Dmin=4.3

0.97D0=7.33   Dmin=7.2

0.97D0=11.33  Dmin=11.0

0.97D0=11.83  Dmin=11.5

C.3 平均外径上限的计算

C.3.1取导体直径为D,其值见表C.2 给出的导体上限值。

C.3.2 导体直径(C.3.1)加两倍绝缘厚度的规定平均值和线芯上任何其他规定的包覆层的两倍厚度规定平均值来计算线芯的标称直径。

C.3.3 C.3.2得到的值乘以表C.1的绞合系数k的值来计算绞合缆芯后的标称直径。

C.3.4 将由C.3.3所得值加两倍护套厚度规定平均值和电缆绞合缆芯规定的其他包覆层(必须或任选)的两倍厚度规定的平均值来计算成品电缆的标称外径D1。编织层的厚度为编织单线直径的2.5倍。

C.3.5 平均外径的上限Dmax按下式计算到二位小数

                    Dmax =1.05D1+ X

      式中:

      对于单芯电缆,   D15mmX0.3mm

                       D15mmX0.4mm

      对于多芯电缆,   D15mmX0.4mm

                       D15mmX0.5mm

      Dmax修约法与Dmin一样(见C.2.5,但用修约至最接近的较大值代替修约至最接近的较小值。

      例如:

      1.05D1+ X=4.84    Dmax=4.9

      1.05D1+ X=9.23    Dmax=9.4

1.05D1+ X=12.11   Dmax=12.5

      1.05D1+ X=12.62   Dmax=13.0

C.2 圆形铜导体直径的下限和上限

标称截面

mm2

1种导体直径mm

2种导体直径 mm

5种导体直径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0.5

0.75

1

1.5

2.5

4

6

10

0.80

0.98

1.13

1.38

1.78

2.26

2.76

3.57

0.90

1.18

1.33

1.58

1.93

2.54

3.09

4.00

0.85

1.10

1.15

1.45

1.86

2.35

2.89

3.75

0.95

1.30

1.35

1.65

2.10

2.63

3.22

4.18

0.85

1.10

1.15

1.45

1.85

2.35

2.95

4.00

0.95

1.30

1.35

1.65

2.10

2.63

3.25

4.5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氟塑料树脂性能

D1 聚全氟乙丙烯性能要求见表D1

D1

序号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1

外观

半透明颗粒,其中不得夹带金属屑和沙粒等杂质,含有可见黑点的粒子百分数不超过

1

2

2

熔体流动速率(3725kg)  g/10min

2.1~4.0

3

抗张强度     MPa        

25.0

21.0

19.0

4

断裂伸长率   %          

300

275

5

相对密度

2.12~2.17

6

熔点               

265±10

265±15

7

介电系数         106Hz  

2.2

8

介质损耗角正切   106Hz  

7.0×10-4

9

20体积电阻率   Ω·cm 

1.0×1016

10

挥发份(380,30min)  % 

0.1

0.3

11

耐热应力开裂(250,6h)

不裂

试验方法见HG/T 2904-1997

 

D2聚四氟乙烯性能要求见表D2

D2

序号

 

指标

1

抗张强度     MPa        

24.0

2

断裂伸长率   %          

200

3

熔点               

320~335

4

介电系数         106Hz  

2.2

5

介质损耗角正切   106Hz  

2.5×10-4

6

20体积电阻率    Ω·cm

1.0×1017

7

热老化(313,120h) k1 %

50

8

压缩比                  

500

试验方法见相关标准

k1拉伸强度保留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