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络古法】子午流注纳子法

 昵称4581014 2010-12-13
【中医经络古法】子午流注纳子法 [转贴 2010-04-05 09:56:24]   
我顶 字号:
    子午流注纳子法以“天人相应”观点为基础,结合人体经脉循行、气血流注原理,配以阴阳、五行、地支等学说,以一天十二时辰(地支)配合相应经脉按时开穴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整理,本文认为经脉配地支的理论基础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自然界存在着节律
宇宙中,与人类最为密切的天体有太阳、地球、月球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十二时辰的变化;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磁场、表面温度等发 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气候的风雨寒热,季节的春夏秋冬,以及地区东西南北的差异。自然界的物质如动物、植物、水源、阳光、空气等物质因素的变化,无时 不给人类带来内部“节奏反应”的变化。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这些变化,从而使人类也具备与自然界万物同样运动的内部因素。《灵枢·痈疽》 云:“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说明人体气血的流注,与日出日落、四时的更替保持同步的节律。子午流注纳子之法正是抓住一日十二时辰的更替变 化与人体内部因素变化对应的规律而产生的时间针灸学说。
十二地支是年、日节律
一年之内有十二个月,一日之内有十二 时辰,都是阴阳有规律地消长运动的结果,自然界万物也会随着做出适应的变化,人体亦然。《史记·律书》云:“寅,万物始生螟然;卯,言万物茂也;辰,万物 之震也;巳,阳气之尽也;午,阴阳交曰午;未,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阴用事申贼万物;酉,万物之老也;戌,万物尽灭;亥,该阳气藏于下也;子,万物滋于 下;丑,纽也,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一日之内,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故也以十二地支表示。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原理
将后天八卦进行五行配属,即震、巽属木,包括足厥阴肝、足少阳胆、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离属火,包括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兑属金,包括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坎属水,包括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艮属土,包括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见图1、图2)
人体内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有一定的次序,如《河洛精蕴》所云:“督任二脉者,人身之天地定位;肺金脾土,大肠金胃土者,人身之山泽通气;心火肾水,小肠火 膀胱水者,人身之水火不相射;心包络三焦之相火,肝胆之阴木,即人身之雷风相薄。人身与造化相符如此,而兑、离、震阳仪之卦,其脉行于手;巽、坎、艮阴仪 之卦,其脉行于足,自然之理,千古未经人道也。”又云:“十二经脉,起于手太阴肺,终于足厥阴肝……兑与艮,离与坎,震与巽,符乎六子之序,循环周流,昼 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以应大衍之数。”(见图3、图5)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3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5

  《灵枢·营气》篇明确提出营气的昼夜循行规律:“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于 肺,流溢于中,散布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以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 合……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即营气循行于各经的顺序为: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 脉→任脉→复行于手太阴肺经,开始下一次的营气运行。
十二经脉与十二地支相配原理
《内经》中有关天人相应、经脉气血流注、针刺须候气逢时等学说,为子午流注的按时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人体受季节更替、月亏月盈、日光强弱等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多种有关节律性的变化。这一重要的调节适应系统就是经脉及其在经脉中运行着的气血。
首先要从“寅”说起,甲骨文的“寅”字有繁简两款(见图4):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4

  其一,上部如同箭矢之形的符号,表示脐带联接的方向,下部的符号“文”则表示母亲产 门,中间的“口”表示产门的内外。三形会意用来表示胎儿产出后,胎盘尚未产出,仍依赖脐带牵连着的情景;其二,上部的“三角”乃是胎盘,中间两边各有一 手,表示小心翼翼接引胎盘的下落,其本义为“导引”胎盘出降。金文也有繁简两款:一款刻意绘出了胎盘的形状;另一款秉承甲骨文,却将两手合并,但仔细观 察,甲骨文的形义在此仍很明晰。小篆承接金文,上部讹变后,演变为  。楷书承接小篆,双手之形发生讹变,写为“寅”。
所有的胎生动物,其胚胎都依赖脐带与胎盘相连。分娩时,包在胎儿外面的膜先破裂,羊水流出,接着胎儿出世。由脐带引导胎盘的出降,“寅”字引申出恭敬迎接之义。如《尚书·尧典》中的“寅宾出日”,即上古先民恭敬肃穆迎接太阳的升起。
从一年来看,正月建寅为一年之首;从时辰来看,寅时天光始明;从几粒种子来看,种子初入土中为先天之元到丑种象始裂,寅萌芽出于土,也就是从寅开始生 长;从人象来看,子丑胎无之期,寅为胎儿离母之时,凡婴儿出生后第一声哭,是肺的功能,因哭使肺接触后天的空气,开始呼吸,人有了后天的呼吸,气血才能循 经脉运行。肺似压气机,心似压水机,心肺的机能不停,则人的生命长存,一旦失常,或发生病变,或导致死亡。所以十二经纳地支,寅时配肺经为十二经气血流注 的始源。
《河洛精蕴》云:“卦之序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去其乾、坤当督、任,则六子为兑、艮、离、坎、震、巽。脏腑经脉,依次 接续周流,虽一日行五十周,而气血又有所注之时,二者并行而不悖也。寅时肺朝百脉,故肺始于寅。阳仪先脏而后腑,阴仪先腑而后脏。阳仪之脏为寅、午、戌, 腑为卯、未、亥;阴仪之腑为辰、申、子,脏为巳、酉、丑。(见图3)心为一身之主,正当午时之阳;胆为甲木之首,故应子时之始。是为子午流注,医家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者,应横图之六子也。”而图5就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以及与十二地支配属关系的高度概括。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1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1

纳子法

  此法又称纳支法,较纳甲法简单方便。它既不考虑天干,也不考虑时辰阴阳,而是将一天分成十二时辰,每一个时辰配合一条经脉,固定不变。其具体分配如下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由于人体气血按十二经流注循环的次序固定不变,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流注的起点,而十二地支在一天之中的分配也是固定不变的,地支中的寅时为一天的开始,因此,纳子法的流注顺序始于肺经,从寅时开始,依顺序流注,至肝经丑时而终,一经配合一时辰计2小时。在具体开穴应用时,分为二种形式。

  1.按时循经开穴法

  此法是根据上述的经脉配合时辰而应用,当某经出现病症时,即可在其所配属的时辰内开取有关的腧穴,如肺经有病,出现咳喘、咯血、胸痛等病症,可在寅时(3-5)时开取肺经穴治疗;胃经有病,出现胃痛、呕吐等病症,则可在辰时(7-9)时开取胃经穴治疗。余皆类推。临床开穴时,通常多选用本经本穴和原穴进行治疗,如胃属土,胃病时则可在辰时开取本穴即土穴足三里和原穴冲阳来和胃理中。余经皆然。

 

 

 

 

 

 

 

 

纳子法按时循经取穴
时辰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时间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23-1 1-3
经脉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
本穴 经渠 商阳 三里 太白 少府 阳谷 通谷 阴谷 劳宫 支沟 临泣 大敦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渓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五行

 

  2.补母泻子开穴法此法是在上述按时循经开穴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虚实之不同,结合五输穴的五行生克关系,采用“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一种开穴治疗方法。

  由于十二经的脉气流注有先后盛衰之不同,所以几是十二经的实证,都在它所属的时辰内泻该经的子穴,此属“迎而夺之”如肺实证,可在寅时开取肺经的子穴尺泽泻之,这是因为气血于寅时流注入肺经,肺气方盛,肺属金,金生水,故当取水穴尺泽泻之,这就是“实则泻其子”之意;凡是十二经的虚证,都在它所属的时辰的后一个时辰内补该经的母穴,此属“随而济之”。如肺虚证,可在卯时开取肺经的母穴太渊补之,这是因为气血天卯时刚流过肺经,肺气方衰,土生金,故当取土穴太渊补之,这就是“虚则补其母”之意。余经皆然。

  若遇补泻时间已过,或为不虚不实等证时,则可采取第一种形式,选取本经的本穴和原穴来进行治疗。

  补母泻子歌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渓母,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渓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渓,肝泻行间补曲泉。

 

 

 

 

 

 

 

 

 

 

 

 

 

 

 

 

十二经纳子法补泻取穴及针刺时刻
经脉 五行 流注时间 病候举例  补法   泻法 本穴 原穴
母穴 时间 子穴  时间
辛金 寅3-5 咳嗽等 太渊 尺泽   寅 经渠 太渊
大肠 庚金 卯5-7 咽喉痛等 曲池 二间   卯 商阳 合谷
戊土 辰7-9 腹胀等 解渓 厉兑   辰 三里 冲阳
己土 巳9-11 腹泻等 大都 商丘   巳 太白 太白
丁火 午11-13 咽干等 少冲 神门   午 少府 神门
小肠 丙火 未13-15 颔肿等 后渓 小海   未 阳谷 腕骨 
膀胱 壬水 申15-17 癫疾等 至阴 束骨   申 通谷 京骨
癸水 酉17-19 腰痛等 复溜 涌泉   酉 阴谷 太渓
包络 丁火 戌19-21 心烦等 中冲 大陵   戌 劳宫 大陵
三焦 丙火 亥21-23 耳聋等 中渚 天井   亥 支沟 阳池
甲木 子23-1 胁痛等 侠渓 阳辅   子 临泣 丘墟
乙木 丑1-3 疝气等 曲泉 行间   丑 大敦 太冲

 

 

    子午流注(纳子法)又称“十二经纳支法”或“十二经{MOD}补泻法”。它比“纳甲法”推算更容易,是“纳甲法”若遇闭穴时的一种补充选穴治疗方法。用十二地支推算,逐日定时开穴的一种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一日12个时辰,按气血流注的顺序,一个时辰流注一经,根据各经的五输穴的五行相生关系,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母泻子取穴法,进行针刺治疗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纳甲法”合用。

    十二经气血流注纳地支歌《针炙大成》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子午流注纳子法 十二经{MOD}穴位补泻表(同经异时{MOD}补泻取穴法)

经脉

五行

流注

时辰

时间

泻穴

(子穴)

泻法治疗时辰

补穴(母穴)

补法治疗时辰

原穴

开穴

本穴开穴(五行属性)

23:00-1:00

阳辅 ()

侠溪 ()

丘墟

临泣 ()

1:00-3:00

行间 ()

曲泉 ()

太冲

大敦 ()

3:00-5:00

尺泽 ()

 太渊 ()

太渊

经渠 ()

大肠

5:00-7:00

二间(水)

曲池 ()

合谷

商阳 ()

7:00-9:00

历兑(金)

解溪 ()

冲阳

足三里()

9:00-11:00

商丘(金)

大都 ()

太白

太白 ()

11:00-13:00

神门(土)

少冲 ()

神门

少府 ()

小肠

13:00-15:00

小海(土)

后溪 ()

腕骨

阳谷 ()

膀胱

15:00-17:00

束骨(木)

至阴 ()

京骨

通谷 ()

17:00-19:00

涌泉(木)

复溜 ()

太溪

阴谷 ()

心包

相火

19:00-21:00

大陵(土)

中冲 ()

大陵

劳宫 ()

三焦

相火

21:00-23:00

天井(土)

中渚 ()

阳池

支沟 ()

 

子午流注纳子法十二经{MOD}穴位补泻表(异经同时{MOD}补泻取穴法)

时辰

时间

脏腑

五行

补穴

五行

泻穴

五行

临床意义

23:00-1:00

中渚

输木

阳辅

经火

补三焦、泻胆

1:00-3:00

侠溪

荥水

行间

荥火

补胆、泻肝

3:00-5:00

曲泉

合水

尺泽

合水

补肝、泻肺

5:00-7:00

大肠

太渊

输土

二间

荥水

补肺、泻大肠

7:00-9:00

曲池

合土

历兑

井金

补大肠、泻胃

9:00-11:00

解溪

经火

商丘

经金

补胃、泻脾

11:00-13:00

大都

荥火

神门

输土

补脾、泻心

13:00-15:00

小肠

少冲

井木

小海

合土

补心、泻小肠

15:00-17:00

膀胱

后溪

输木

束骨

输木

补小肠、泻膀胱

17:00-19:00

至阴

井金

涌泉

井木

补膀胱、泻肾

19:00-21:00

心包

相火

复溜

经金

大陵

输土

补肾、泻心包

21:00-23:00

三焦

相火

中冲

井木

天井

合土

补心包、泻三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