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专家支招手足口病防治

 但永清 2010-12-13

                      中医专家支招手足口病防治

作者:徐亚静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     点击数:5     发布时间:2010-5-28 15:31:24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转暖,全国各地的手足口病疫情出现上升趋势,部分省份出现了患儿死亡病例。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特色与优势,日前记者就如何有效防治该病采访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手足口病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王融冰主任医师。王融冰提醒民众,预防手足口病关键要讲究卫生,中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可乱吃。

  春季高发是规律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CoxA16、EV71多见)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患儿可发生死亡。

  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4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27278例,发病数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1.51%;其中重症病例5454例,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死亡260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0067例,其中肠道病毒71(EV71)感染5399例,占实验室诊断病例的53.6%。

  王融冰指出,从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春季进入高发期是一个规律,一般4~5月病例明显增多,5~7月发病形成高峰。但与往年不同,今年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提前了大约一个月。这可能与今年春季气温变化急骤,人体抵御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另外,现代人频繁的外出活动可能也是本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流行地区越来越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症患者增多的原因在于今年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EV71。该病毒除具有嗜皮肤特性外,还具有很强的嗜神经的特性,极易破坏病童的神经中枢,导致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迅速造成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衰竭。 

  “虽然手足口病今年在个别地方发病比较多,并出现了一些死亡病例,但总的来说本病的发病有规律可循,也并未爆发大面积的流行,因此完全不必恐慌。”王融冰说。

  家长是“第一道防线”

  虽然发病率增高、病情有风险,但手足口病并非难以预防。王融冰介绍,手足口病的发生与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卫生习惯不良、个人抵抗力低、接触已感染病毒的人员等因素有关。因此,家长做好孩子的清洁卫生是手足口病的“第一道防线”。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要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即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检,经常在阳光下晾晒衣被等,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

  王融冰特别强调,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症状,应立即就诊,并对其日常用品进行消毒。在确诊为手足口病后,家长不要过度紧张,但也不要漫不经心。她特别提醒广大家长,手足口病病情的轻重与皮疹的多少无关,而是与发热的时间、程度密切相关。患儿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发热时程、精神状态,特别应注意孩子是否易惊。如果发现上述情形,说明孩子的病情较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切莫延误诊治。

  预防用药没必要

  王融冰表示,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多次组织专家深入病区进行调研,各地也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科研项目培训会在合肥召开,有关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也进一步完善。也就是说,对于本病的预防与治疗,各地卫生部门还是有把握的。

  总的来说手足口病的特点是传播快、易流行,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一般8~10天内即可康复。只有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即使是对这些重型患者,现代的治疗也较为成熟。以北京地坛医院为例,该院2009年收治的数百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仅1例死亡。

  有些担忧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服用一些抗病毒的中药,像板蓝根、金银花等。王融冰特别强调,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一方面,单味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是药三分毒,中药虽然较为安全,但婴幼儿生长发育不完全,乱服中药很容易造成肝肾损伤。因此,只要不是处于高发地区,只要注意卫生,就可以有效预防该病,不必服用预防药。 

  另外,王融冰指出,从中医理论来看,容易发生手足口病的患儿本身体质偏胜,即有的小孩体内有热或是湿热等。因此最好的预防方法不是吃一些预防的中药,而是做好生活起居的调摄,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清凉饮料,调理小儿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对于确是处于高发区的患儿,则可以适度地应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来进行预防,如银翘散等,还可参考各地中医管理部门推荐的预防方剂。

  相关链接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医治疗方案 

 

  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  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基本方药: 甘露消毒丹加减。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加减:便秘加大黄;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  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基本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  主症: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蒙,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 肺气欲脱证  主症: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治法:回阳救逆。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浓煎鼻饲或结肠滴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5.恢复期:气阴不足 余邪未尽  主症:低热,乏力,或伴肢体痿软,纳差,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治法:益气养阴,化湿通络。基本方药:生脉散加味。人参、五味子、麦冬、玉竹、青蒿、木瓜、威灵仙、当归、丝瓜络、炙甘草。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分3~4次口服。针灸按摩:手足口病合并弛缓型瘫痪者,进入恢复期应尽早开展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

  6.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1日2~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