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钟山记》练习题

 姚黄魏紫绿豆豆 2010-12-13
《石钟山记》练习题
江苏省如皋中学  郭祥圣
1、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彭蠡(lǐ)        栖鹘(hú)        颧鹤(guàn)      噌吰(zhēng)
B、钟磬(qìng)    穴罅(xià)        磐石(bān)          磔磔(zhé)
C、桴止(fú)        夜泊(bó)        无射(yì)          汝识之乎(zhì)
D、莫夜(mò)    穴罅(xià)        铿然(kēng)      镗鞳(tāng)
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A、水石相搏(击)       舟行适临汝(往)
B、下临深谭(面对)     虽知不能言(说)
C、扣而聆之(听)       余方心动欲还(心里有所感动)
D、桴止响腾(上升)     自以为得其实(真相)
3、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人觉得恐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鼓:振动)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即使;)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恰好) 
C、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向:刚才的)
汝识之乎(识:记得)
D、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无射:无射钟)
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②送之至湖口         ③徐而察之
④汝识之乎                    ⑤周景王之无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6、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   (      ) 
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此余之所得也                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7、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8、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A、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B、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C、我从齐安去临汝,但是大儿子苏迈将要去饶州的德兴县去做县尉
D、余下的船从齐安出发到临汝去,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9、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
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北音清越
C、长乐王回深父
D、然而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
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12、列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彭蠡之中有石钟山焉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于是余有叹焉
C、至莫夜月明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而此独以钟名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微风鼓浪                    事不目见耳闻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大石侧立千尺
D、扣而聆之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4、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
B、此三者,吾遗恨也            有大石当中流
C、得双石于潭上                盛以锦囊
D、此世所以不传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用兵,本来是极其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不也。”赵括既代廉颇,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15、对“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所友者以百数”、“尽以与军吏士大夫”、“赵王亦以括母先言”四句中加点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亲身    交友    赠给    由于
B、亲自    交友    分给    因为
C、亲身    结交    分给    由于
D、亲自    结交    赠给    因为
16、对“东向而朝”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括面向东,在早晨接见军吏。
B、赵括在东边,让军吏们来朝见。
C、赵括面向东朝见军吏。
D、赵括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朝见。
17、对“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倘若有不称职的情况,我恐怕要受到牵连吧。
B、就是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够不受到株连吗?
C、倘若出现不称职的事情,我能够不连坐吗?
D、就是出现不称职的事情,我恐怕要跟着受株连吧。
18、从全文看,对赵括兵败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赵括不从实际出发,只会纸上谈兵。
B、赵括治军过于严厉而脱离了部下。
C、赵括只顾私利,不知体恤部下。
D、赵括不爱护部下,部下不肯出力。
19、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尝与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③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20、翻译下面句子: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而陋者及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答案
1、C(A项中“噌吰”的“噌”应该读“chēng”,B项中“磐石”的“磐石”应该读“pán”,D项中“莫夜”的“莫”应该读“mù”)
2、A(B言,用语言表达C心动,心惊D腾,传播)
3、A 
4、B,该项中“适”应该解释为“往”  
5、A。(1)(5)两处的“之”解释为“的”,(2)(3)(4)三句中的“之”是代词。 
6、C      7、B        8、A         9、D 
10、B。ACD三项的通假字分别是“莫”“父”“厌”。B项没有通假字。
11、D.“其实”的意思是“它的真相”,在现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实际上”,故选D。
12、D,加点词语都是介词,“用”的意思。
13、C。加点字的活用情况都是名词作状语
14、C,都是状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B判断句和省略句,D判断句和被动句)
15、B          16、D           17、C         18、C      
19、①赵括曾经跟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认为他正确
②假使不让赵括为将就罢了,如果一定以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
③赵王也因为赵括母亲有言在先,竟最终没有杀掉她。
20、(1)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
(2)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的真相。
(3)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4)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ziyuan1/uploadfile/0707/200783105337.as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