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骂一骂就能解决问题吗? 【原文】君子洁其辩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非知也,其势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己之潐潐1受人之掝掝2者哉? 【译文】君子简洁自己的辩辞而志同的人就会相合同,和善自己的言论而同类的人就会回应。所以马嘶鸣就有马回应,这并不是马有智慧,而是自然趋势如此。所以刚洗过澡的人必然要抖动一下衣服,刚洗过头的人必然要拍拍帽子,这是人之常情,这谁能以自己的将要流尽的水受别人分裂呢?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亦是说 另一条就是,和善自己的言论而同类的人就会回应。有许多人在辩解问题时并不是就事论事,而千方百计地要牵涉到人身攻击,并且言论不善,诋毁诽谤,所以荀子强调要和善言论才能有人回应。骂人的话谁不会?可是骂一骂就能解决问题吗?骂吼叫诋毁诽谤只能使矛盾激化,却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所以,荀子举例说,马嘶鸣就有马回应,这并不是马有智慧,而是自然趋势如此。所以刚洗过澡的人必然要抖动一下衣服,刚洗过头的人必然要拍拍帽子,这是人之常情,这谁能以自己的将要流尽的水受别人分裂呢?这里就牵涉到“势”的问题,“势”就是时机,时机到了,君子就要辩,但辩时首先要使言辞简洁,然后要使言论和善,才会有听的人,才会有回应的人,如果自己的言论象将要流尽的水一样,又怎么能受别人的分裂呢?这就说 —————————————————— 【注释】1.潐:(jiao较)《说文·水部》:“潐,尽也。”《玉篇·水部》:“潐,水尽也。”章炳麟《新方言·释地》:“高邮谓水尽为潐。”这里用为水尽之意。 2.掝:(huo或)《广雅·释诂二》:“掝,裂也。”《集韵·麦韵》:“掝,裂也。”这里用为分裂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