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各朝代语言演变探索--古代普通话,闽南话,粤语,客家话,吴语

 微寒 2010-12-15
1联合创意网 2010-05-11 23:51

从“扎西德勒”说起

扎西德勒在藏语里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但是这个词的来历另有一个确切说法。唐朝时期,官方语言是现在闽南地区的泉州话,在唐朝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一部分朝廷官员和王室贵族成员举家南迁,到现在的闽南地区定居,因此才有了现在的闽南话,被语言学家誉为中华语言的活化石,其实是唐朝的官方语言。前面所说做个铺垫。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相当于今西藏)赞普(藏族首领)松赞干布,当一行人到了陌生的土地时,随从们就用当时的官方语言(即现在的闽南话)问:“这是哪里”?(在闽南话里,这四个字读音读起来就像“扎西德勒”)反映了随从们的好奇和焦虑。但是藏族的引导官员却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以为唐朝人在向他们问候,而且当时唐朝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于是藏族官员就理解为是问候“吉祥如意”,于是在此之后,藏族人向别人问候的时候,就将“扎西德勒”挂在嘴边了。

粤语和闽语是古代的河北、河南、山东话

南方人的汉语方言均出自古代中原地区。粤语、闽语这些汉语方言,现在的北方人一点都听不懂(感觉听起来好像是日本话、韩国话),尤其是语法上跟现代汉语差别不少。其实这些汉语方言是古代的中原地区的汉族移民南迁时带来的古代汉语。(朝鲜话来源还可参照我以前发的关于商代遗民箕子朝鲜故事)

粤语来自古代的河北话,最早是2100年前的河北一支汉族军队带到广东的。

闽南话来自古代的河南洛阳话(即古汉语语言学家眼里极其著名的“河洛话”)。

闽东话(福州话)是来自古代中原的齐语。现在的福建闽东地区(福州市和宁德市,约1000万人口)的方言汉语,就是古代齐国的汉语语言。闽东话叫“平话”,它很古老,它是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齐语(山东沿海的地区,即齐国的语言)。

客家话 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区的客家话来自湖北至中原一带的古汉语(客家话是古汉语,是比较年轻的古代汉语),客家人是汉族人,不是少数民族。

闽粤方言很古老,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北方人一点都听不懂。以为是外国话,从而讥笑它们为鸟语,事实上,正好相反,这些所谓的鸟语是正宗的汉语,而北方中原人所讲的不正宗的年轻的现代汉语(即胡人的汉语,胡式汉语,胡化汉语)才是真正的鸟语。历史事实就是这么搞笑。尊重历史事实是我们应该有态度。

古代的河南话、河北话、山东话不是现在的河南话、河北话、山东话,前者是古代汉语,后者是现代汉语。两者文字发音和用词差别巨大。 汉唐时期的汉语是没有翘舌音的,汉唐时期的汉语与现在的北方中原汉语天差地别。现在北方话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过来的,历史上游牧民族数次占领中原地区,占领中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介入了古代汉语,改造了原始的古代汉语,使古代汉语发生了断裂式发展,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因为游牧民族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这种胡式汉语就成了中原地区的官话在中原传播,中原地区汉族人的古代汉语被胡人hu语式的汉语彻底消灭并取代。如果你现场“观看”当时的历史镜头,说不定你会为历史上元朝清朝的新统治者推行的严酷的同化政策而毛骨悚然。比如说,《康熙字典》的光环后面,是每根毛细血管都留着血汗的文字狱。

北方中原地区的胡式汉语就是现在语言学家所说的现代汉语(即现在的普通话和各种北方汉语方言),它们也被称为“金元虏语”(即胡式汉语,是宋朝那时和之后出现的)。而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仍然保留了原始的汉唐时期古代汉语。这些原始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文字读音天差地别。 唐诗应该用闽粤汉语念才能还原唐朝那时创作者的原始真实话音,因为那个时候根本不存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个时候现代汉语还没出生呢!普通话的历史到现在也才几百年!唐朝离现在都1000多年了。
普通话是满族式的汉语,是满大人讲的专用汉语(是满清官话,后来成为国语,即普通话),普通话的英语单词是mandarin了。

所谓的"鸟语"台湾话的秘密
    ----
--她是闽南语,居然还是古代的河南洛阳话 ,是正统的华夏汉语.

台湾话是闽南话,闽南话这种南方汉语方言的前身是古代的河南洛阳话,河南洛阳话再往前推则是西周王室的语言,即雅言,孔子游历诸国,就是用雅言作为语言工具的.古代“雅”字通“夏”字(那时是同音字,都念"阿"或者"ei"),雅言就是夏言,就是华夏之言,是汉族人的正统。粤语和闽语虽然也有一点点广东福建古代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词汇(如今的闽语还有一点点的吴语的成分),但是来自当时中原的古代汉语是粤语和闽语的绝对主体(占99%),粤语和闽语的汉字发音基本上还是古代中原地区不同时期的汉字发音.广东和福建的汉族人是从中原地区移民而来的。其语言也是从中原地区带来的.只是时间上有些不同.

北人南迁,这是历史事实,北人南迁的同时,汉族人的纯种汉语语言和汉族文化也南迁到广东福建,并被他们的后代大部分保留至今,现在的粤语和闽语成了古时候汉语的活化石,这是中国语言学家公认的。如今的中原汉语和北方各个地区的汉语已经不是古时候(汉唐时期)的汉语了,这是历史事实,也是语言学家确认的,所谓的南方汉语是鸟语的说法是无知的说法,南方汉语恰恰是汉族人早期的、正宗的古代汉语的继承者。而北方汉语则是古代汉语在北方游牧民族介入后,发生断裂式发展而形成的胡式汉语,再发展演变成现代汉语。

同属于古代汉语发音系统的朝鲜语和广东话、福建话的发音是一样或者相似的,而属于胡语发音特征的胡式现代汉语普通话则与前三者差别巨大。

现代汉语普通话不是汉唐时期的汉语,是胡语式的汉语。
比如“人间”二字,朝鲜语念“音干”,广东话汉语念“养干”,福州话汉语念“音干”普通话念“任尖”。
韩国总统“李承晚”,在朝鲜语里念“里新满”,广东话里念“类森满”,福建福州话里念“里新满”。普通话念“里成碗”
“仁”字,朝鲜语念“音”,粤语念“养”,福建福州话话念“音”。普通话念“人”。
“街”字,朝鲜语念“该”,粤语念“该”,福建福州话念“gei"普通话念“接”
“金”字,朝鲜语念"gin或kin",粤语念”gaen”,福建福州话念“gin",普通话念“jin"
“教”字,朝鲜语念“giu" ,粤语念"gao",福建福州话念”gao" 普通话念“jiu"
“救命” 朝鲜语念“giu main", 粤语念"gao main ",福建福州话念“giu miang",普通话念”jiu ming"
“万”字,朝鲜语念“满”。粤语念“满”。“晚”字,朝鲜语念“满”,粤语念“满”,福州话念“满”
“城”字 朝鲜语念“森”,粤语念“森”,福建福州话念“想”
“平壤”朝鲜语近似念“碰 渊",粤语近似念”碰 渊", 福建福州话近似念“办 渊”
“仁川”,朝鲜语念“音cheon", 粤语念”养 ciong", 福建福州话念“音cuon"
“幸”字 朝鲜语念“哼”, 粤语念“喊”,福建福州话念“恨”
“未来”,朝鲜语念”米累”,粤语念“妹 loi ".福建福州话念“mui 累”
“釜山”。朝鲜语念“bu san 或pu san",福州话念”bo san"
“今”韩语念“geum",福州话念"geum", 粤语念"gan"“干”
“武”韩语念“谋”,粤语念“谋”,舞,韩语念”谋“,粤语念“谋”
“熙”韩语念“hi”,福州话念“hi”,粤语念“hei"黑"
“济州岛”韩语念”"ce jiu do ",福州话念“ze jiu do "
“江”,韩语念“gang"刚"或者kang,福建闽南话念“gang"“刚”,福州话念“geong", 粤语念“gon",普通话念“jiang"
“房”韩语念bang 闽南语南话念"bang", 福州话念“bong",陕西土话念“pang"(接近韩语,比如阿房宫中的房字,陕西话保留了一点点这也是古音,古汉语没有轻唇音f,凡是普通话中发f音的汉字,古汉语发b音或p音)
而韩语、日语中的词语中间的称之为“虚拟助词”的语法,基本是和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粤南话的类似用法同根同源。

 

闽南话的南迁历史

闽南话,在台湾亦称为 Hō-ló-ōe(台湾话、台语、河洛语等),属于汉语闽语的方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南部的海陆丰地区、广东东北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摆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佮避乱:

  第一摆: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闽→泉州话的形成   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308)的时阵,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一带,in1共上古汉语(比如,有身、新妇、斟酌、鼎、箸、失礼)顺sua3带过来,后来成做「泉州话」。所以「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佮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滥做伙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伊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摆:第七世纪唐朝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形成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福建泉州佮广东潮州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接近安徽省)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即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第三摆:元朝初期元兵的南侵和屠杀[我将另外发文阐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语言是以现在的“吴语”为根基的,因为吴文化是周泰伯从中原带来的,比较正统,叫做“雅音”,而且由于长江天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较少受外来影响,所以比较的纯正,当然古吴语也是从楚语演变过来的。另外古吴语和现在的吴语区别同样很大(现在的苏州、上海一带人很可能是听不懂古吴语的),有研究说,古吴语可能跟现在浙南闽北一带的方言比较相似。 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南北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胡人和汉人战争、联姻、通商日益频繁,所以中原的华夏正统语言已经开始不纯正了,出现了大量的卷舌音,儿化音(正统中华语言是没有卷舌的),但长江沿岸和以南的广大地区依然是保持古老的华夏语言,当然也开始发生变化了 到了隋唐时期,北方的语言已经基本为胡族同化了,大量的古汉语所特有的音韵消失了,不过这时候的官方语言依然是南方吴音,这个可以从大量的唐诗韵脚中得以验证,在隋唐时期,现在的长江中下游的北岸一带(南京、扬州、镇江)还是在讲吴语的,这一块区域是北方话和吴音的分界 从宋朝开始,江淮一带的吴语也为北方话所侵蚀,成为了江淮官话,当然在明代,由于朱元璋首先定都南京,所以江淮官话是中国当时的官方语言 从清代开始,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语言成为了中国的强势方言,继而奠定了现在的普通话为国语的基础,但是从语言学角度讲,北京话是非常不纯正的一种语言,是古汉语和胡语大量融合同化的结果,她失去了汉语本身的韵味,只保留了四个音韵,但由于自从明代以来中国政治中心长期在北京,所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成为了现在的国语

有趣的问题。古代没有电视,大家都说各地方言。不过皇帝说的话就差不多是官方话。比如清朝,满语比较官方,汉人说的话和现在的很接近。明朝,朱元璋是凤阳人,所以操凤阳话的人升官比较快,后来皇帝都说北京话了,那官语就是北京话。其实古代,老百姓说家乡话,官员们呢,有自己的共同语言,那就是官话。官话就是文言+套语。文言(其实是孔子时代的普通话)自从孔子那里流传下来,一直都不怎么变(老学究都很执着的),拿来当统一的语言正合适。

我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古人讲话同我们所读的文言文一们,其实不然。古人所讲的语同现在当然是有差别的,但所用的还是白话,只要读一读古代的话本小说如《三言》《二拍》之类的,就可以大至了解那时候人们说语也即口语的情况了。至于各地方言,本人没有研究过,就不好说了。只是越是封闭的地区,口语中的古今变异越小。 古代的人和我们现在一样,各地区也是有自己的方言。 就拿中原的话来说吧,我们现在的中原话就和古代不一样,由于时间的推移,人员的变迁,古时的中原话和现在的闽南话、客家话有相近的地方,因为这是有根据的(电视上的语言学家曾经讲过),大概在唐朝和宋朝的时候,由于战争的原因和出于政治的需要,当时的统治阶级把大量的中原人迁往南方,就是现在福建、广东等地(当时中原人比较多),客家人是为了躲避战乱到南方的,福建的地理相对比较封闭,所以能保留下来当时的语言信息,客家人生活的环境也比较封闭,所以说这两种语言有代表性。 现代我们说的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是在清朝是被确定的。  

在古代官话的性质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 官话方言 通称北方方言,即广义的北方话,一般所谓"大北方话"。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近1000年来,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唐宋白话到元曲到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再加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从元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脏地带,向来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因而有"官话"的名称。实际上它是汉语各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通行地域 官话方言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此外,在非官话方言区中。还有少数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话方言岛。如海南岛崖县、儋县的"军话",福建南平城关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等。使用人口 7亿以上。 分区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 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 4个次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华北官话 即狭义的北方话,它通行于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其中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山东、河南的官话各有特色,近来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另立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两支。其中中原官话包括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徐州、阜阳、陕西的西安、山西的运城等地区。 西北官话 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官话。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与此同时,有学者提出西北官话作为官话方言的一支,范围宜缩小到只包括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等地的方言,改称"兰银官话"。 西南官话 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东南部、东部除外)、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汉族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两省北缘地带。西南官话地域辽阔,但内部比较一致。 江淮官话 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其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历来不少语言学家认为可以从官话方言中分出,独立为皖南方言或徽州方言。

新中国建立初期,现在的普通话原本有段时间称为“国语”,后来为了照顾一些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的历史渊源的感情,最后改称为“普通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