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圣人中没有取得权势的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15

8、圣人中没有取得权势的

【原文】若夫总方略, 齐言行,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奥12之间,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3然平世之俗起焉,六说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仲尼、子弓4是也。

【译文】至于总括治国的方针策略,平等人们的言行,统一各种类别,并聚集天下的英雄豪杰,告诉他们古代君王的业绩,教导他们根本的原则;在房屋的西南与东南角之间,在床席之上,那些圣王的典籍文章都具备了,勃然平稳世间的习俗就会兴起;上述六种学说就不能侵入,那十二个人就不能亲近;虽然没有立锥之地,但王公贵族不能与他争名;虽然身居大夫的位置,但一个君王蓄养不了,一个国家也容纳不了;他的盛名超过了诸侯,没有一个君王不愿意以他为臣。这是圣人中没有取得权势的,孔子、子弓就是这样的人。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在批判了六种学说和十二个人物之后,荀子转向称赞孔子和子弓并指出他们之间根本的不同。总括治国的方针策略,平等人们的言行,统一各种类别,并聚集天下的英雄豪杰,告诉他们古代君王的业绩,教导他们根本的原则;这才是真正的圣人的事功!而这些东西都是存在的,早就有的,孔子和子弓只不过是钻研进去了,于是便获得真正的学识。而很多人却不去看,不钻研,视而不见,武断地认为那些古代典籍里没有适合现代的东西,于是便弃之如敝屣,斥之为糟粕,束之置高阁。现代的很多人也是这样,一听说“四书五经”,便摇头而去,认为这些东西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没有用,学它找不到钱,不能获得名誉地位。然而面对这个世界的广博,人际关系间的复杂,他们又束手无策,茫无头绪,只好束手待毙。其实,在人类发展史上,很多好的思想都出现过,但由于交通、通讯、印刷以及不肯学习、不肯钻研的缘故,有很多好的东西便失传了。但是,只要人们肯学习肯钻研,有很多好的东西还是可以发扬光大的。孔子和子弓只不过是发扬光大了古人的东西,于是便获得了圣人的称号。如今的我们现代人也是如此。当然,光是发扬光大还不够,还要创新,还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少走弯路。我们现代人动不动就说创新,与时俱进,其实这个话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说过,《大学·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这个意思是说,商朝的《盘铭》上说:“如果这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康诰》上说:“要做新的人民。”《诗经》上也说:“周国虽然是旧的一个邦国,但其因时代的趋势而成为一个新的邦国。”所以君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追求到极点——根源。这句话说的也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天地规律。道路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道路,规律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规律,然而规律和道路却不是一回事。规律没有道路,它是不断发展而且多变的,永远不会同样。所以它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道路却有规律,每一条不同的道路都有不同的规律,即使是同一条道路,走在上面的人的人生规律也不一样。所以《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学习而又经常不断地调节自己。人生的过程,人生所处的环境既然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那么天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天。那么调节自己以适应新的一天、新的过程、新的环境也就很重要了。所以《康诰》上说:“要做新的人民。”这个意思就是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紧随时代发展变化的潮流,跟上时代,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诗经》上也说:“周国虽然是旧的一个邦国,但其因时代的趋势而成为一个新的邦国。”旧邦国既然能成为一个新邦国,旧人也可以成为一个新人,只要你肯学习肯自省肯自新,即使到了老年,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所以君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追求到极点——根源,也就是基础。这就是说,明白那明白无误的规律,一定要认识到这件事情的规律,以至追求到这个规律的根源。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无,用以称述天和地的最开始状态;有,则是用以称述万物的来源。所以,平常的无,应该从最开始状态观察其微妙的情况;平常的有,应该从万物的来源处观察其错综复杂、徼绕不明的情况。而想要从万物最开始的来源处观察其微妙的情况,就要从万物最开始的来源处观察其错综复杂、徼绕不明的状态,才能理解并懂得并知道世界万物的生长、成长及发展情况。这两者,同出一源而名称不一样,共同称之为幽远而深厚,这乃是万物一切微妙的总门径。所以,不论谈“无”还是谈“有”,都要归结到幽远而深厚的最原始的过去,这是了解一切、理解一切的总门径。因为只有弄懂了根源的,只有打好了基础的,才能知道这个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才能知道未来的结果。比如再怎么大的合抱之树,也是由小苗苗生长发育而成;九层的高台,也是由泥土纍叠、积累而成。再怎么远的路,也是从脚下迈步开始的。所以,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它的道路和规律变化,都是可以从一开始就知道的。比如一株小苗破土而出,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树,然后根据这里的土壤、环境、空气、阳光等情况,就可以断定它将来是一棵健康的树或者是一棵有病的树。比如一个人青少年时期不愿意学习,那么到了中年壮年时期,他的事业就难以成功。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

【注释】1.奥:《尔雅》:“西南隅谓之奥。”《礼记·礼器》:“燔柴于奥。”《仪礼·少牢礼》:“司宫筵于奥。”《仪礼·士丧礼》:“设于奥。”《楚辞·招魂》:“经堂入奥。”《韩非子·说林下》:“曾子不起而延于坐席,正身于奥。”《说文》:“奥,宛也。室之西南隅。”这里用指为室内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之意。

2.窔:(yao要)《仪礼·既夕礼》:“比奠,举席埽室,聚诸窔。”郑玄注:“室东南隅谓之窔。”《释名·释宫室》:“东南隅谓窔。窔,幽也,亦取其幽冥也。”这里用指为房屋里的东南角之意。

3.佛:古同“勃”。《集韵·没韵》:“艴,《说文》引《论语》:‘色艴如也’,或作佛。”这里用为兴起之意。

4.子弓:据上文疑为是子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