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移居海外多年,前几天来信说她的母亲在她出国不到四个月的时候,因肺癌去世;她的父亲在三四年前,由于脑血管阻塞,也住进了医院,现在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她专程回来过几次,每次回来都天天往医院跑;但因为自己的家庭、孩子和工作,无法在国内长住。她父亲现在已经不太能讲话了,也很难辨认长期不见的孩子们了。她每回去一次,看到父亲更苍白的头发和渐渐松动、脱落的牙齿,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和悲哀。她说:“我非常清楚,父亲已经没有可能出院了……'衰老’是很残酷的。” 是的,“衰老”是件很残酷的事。对此,我与她有着相同的感触和悲哀。 我的母亲今年87岁了,虽然很多见过母亲的人都称赞她的身体棒,但我知道她已经是风烛残年,一年不如一年了。每天早上,她穿衣梳洗大约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年还能自己去楼下小花园坐坐,如今她双腿无力,行走缓慢,已经不敢自己下楼了;现在,她坐在沙发上,总要努力几次,才能站起来;帕金森病使她由一只手颤抖扩展到两只手,一年前每天还能写一篇字,现在不但握不住笔,连吃饭时右手也不大听使唤了;两个月前左耳突然失聪;血压从来不高的她,现在每天要靠降压药维持;身上皮屑很多,全身肌肤日渐枯瘪……只有她的大脑没有任何退化的迹象,清楚依然,敏感依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比衰老本身更残酷的事情。 因为头脑清楚,面对无法回避的衰老,她的悲哀也就格外深重。她总说的一句话是:“我不怕死,就怕拖累别人。” 我知道,这是要强的母亲最核心的痛苦。 天热,我拧一块凉毛巾给她擦擦脸,她就会忍不住说:“看看我现在,竟不如个孩子了!” 我给她洗脚或洗澡的时候,她也常感慨:“自己什么都不能干,成了活废物!”有一天,她竟对我说:“送我去养老院吧,那儿有医生,又有伴儿,也挺好。”母亲无意伤女儿的心,但她不知道,女儿的心已经为她的话疼痛不已。母亲说,由于父母公婆过世早,她没有伺候过老人,所以,面对儿女为她忙碌操心,她无法心安理得。 母亲是个极要强的人,从年轻时起,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让人代劳,现在依然。每天穿衣服,胳膊半天才伸进袖子里,但她决不会喊人帮忙;吃饭掉下饭粒,她不顾别人阻止,一定弯腰拾起;自己换下的内衣裤,总是在别人不知不觉时自己洗出来;她精神好时,我陪她下楼,她从不让我搀扶,走在路上也不准我牵她的手;我常说她该柱拐杖了,她却说:那像什么样,真 曾读过一篇文章《你可以放心地老了》,题目直击我心。我想,人怕自己老,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放心不下儿女,一是怕一切依赖别人,活得没有尊严。而后者恐怕是更重要的原因。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当年读《论语》,就是这几句话,一下子把一位头带光环的圣人还原成我身边的一位自尊自爱又令人垂怜的老人。当生命已经看得到尽头,一切不得不依赖别人的时候,每一颗清醒的心都会有如此难言的隐痛吧。 自然万物中,个体生命诞生的偶然和消失的必然,使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成为无法复制的惟一。既然自然规律不可抗拒,那么,面对衰老,面对历经沧桑的生命,作为儿女的我们,对父母的惟一报答,就是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让他们可以放心地老去。这实在比金钱的关爱重要得多。(2007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