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家大部分都希望自己能够捡漏(以新仿品的价钱买到真古董),这个心理无可厚非,它也是收藏行业的原动力之一。
很多老玩家告诫新手的是,千万不要抱有检漏的心理,否则,一定会吃大亏。这话也对,也不对。对,是说检漏真的不容易,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抱着检漏心理去淘宝真的会吃大亏。不对,是说检漏的机会确实存在,如果这样的机会不去把握,那也实在是天理不容!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古玩检漏时期,这是老天爷送给我们的机会,我们不去珍惜,那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爷的厚爱?岂不是天理不容?
第一,从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时期,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最火爆的阶段了。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从大中城市发展到了中小城市,甚至农村乡镇。这样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可以说将中国可以翻动的土地几乎都翻了个遍。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埋藏在地底下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物和古董都被翻了出来,出土文物之多据估计已经大大超过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出土文物的总和。
第二,全民收藏时代的来临,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古董值钱。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盗墓、盗窑现象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以至于形成了“十墓九空”的可悲现状。这些盗出的文物和古董,除了大部分通过各种渠道流出国门之外,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流散到在国内市场。
第三,随着科技的发达,渔民海洋设备和装备的改良,“出水瓷”也作为一个新名词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和人们口头。中国从明代开始,一直到清末都有瓷器通过海运出口的传统。由于气候、意外等各种原因,这些从事海运出口瓷器的船只,经常会发生沉船事故。据估计,几百年来,在大海中这样的沉船不下几百艘。它们上面装载的绝大部分都是中国的出口瓷器。除了政府正式打捞之外,各地渔民也经常能从海底零星打捞起各种瓷器,甚至发现沉船遗址,大量的打捞出水瓷。05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碗礁一号沉船,就是由渔民发现、打捞后政府才知道的。这类瓷器流传在市场上的数量也不在少数。(注:当前出水瓷仿品也较多,购买时需谨慎!!)
这三种情况的集中出现,使得目前市场上的古瓷流量惊人,直接导致中国古陶瓷市场的暂时性低迷(陶瓷拍卖市场2006年是这近5年来最低迷的时期)。不仅如此,由于这三类情况的主角(包工头、盗墓贼、渔民)都不具备古陶瓷的鉴别能力,他们往往对看上去精美漂亮的瓷器清代、民国瓷器要价较高,而对那些看起来笨拙、古朴的高古瓷和部分明代瓷器,大多以极低的价格批发给古董贩子。这些古董贩子一来也不是很懂这类瓷器,二来进的便宜有赚就愿意出售。这就导致一大批极有收藏价值的高古瓷和明代瓷器有可能以极低的价格被卖出,一个史无前例的检漏市场、一个空前震撼的淘宝机会就这样出现在我们这个时期。可面对这样的机会,我们许多收藏爱好者竟然毫无察觉,让许多珍宝就在自己眼前一件又一件的流失了。真是可悲可叹呀。
据我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有些从21世纪才开始进入收藏领域的玩家,路子对头的现在拥有的藏品足以匹敌当地的国家博物馆。不靠检漏,他们哪有那么雄厚的资金实力去通过拍卖会竞拍?可以这么说,除了香港、台湾以及沿海地区极少数著名企业家之外,现在能拥有几十件、甚至几百件珍贵藏品的收藏家,都是靠这些年检漏检来的。只是他们不会告诉你。如果非要他们告诉你,他们也只会告诉你,千万不要抱有检漏的心理,这个市场是没有漏可检的,你要想检漏就会吃大亏的。如果我们今天还相信这些话,我们真的就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了。
可是,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漏有,但也不是那么好检的。一定路子要对头,也就是方向要对头。清代瓷器,尤其是青三代瓷器,在市场上检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能你认为卖家的眼力也是有限的,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但是你想过没有,他的东西一定是有来处的,不是他自己生产出来的吧?这个来处就让他绝对不会走眼。你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全民收藏时代了,谁家里有个几百年的老东西,会轻易几十百把元钱就能打发了?就是那些包工头、盗墓贼、渔民,他们手头那些精美的清民瓷器也都懂得要个高价钱,也不会几十百把元就出手。所以,现在市场上检清代、民国瓷器的漏,基本上不要想了。那么该检什么漏呢?就是我一直说的高古瓷和明代瓷器,这里面的漏是可以大检特检的!
具体怎样检,当然还要主要看你的眼力。好了,路子已指明、方向已划定,能不能检到漏,能不能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收藏盛世淘到宝,就看你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