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紹安與福州脫胎漆器 2010-06-23 16:39:12 華夏經緯網 沈紹安(1767—1835年),字仲康,中國三寶之一、福州“三寶”之一——脫胎漆器創始人,福州侯官(今福州市區)人。自幼喜愛漆藝。他的名字與福州的傳統工藝脫胎漆器緊緊相連,一併名揚世界。清代乾隆年間,沈紹安漆器店開在雙拋橋附近。沈紹安在過去“夾苧”法漆器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製成一種新型漆器。其制法是取粘土製作器物模型,外用苧麻布或綢布刷漆並分層上裱,待漆幹後浸水去掉內土胎模,也就是脫胎過程,再對漆器進行打磨、髹彩漆,在傳統朱、黑兩色基礎上加了藍、綠、黃、褐等色,並貼金、銀,這就成了脫胎漆器。脫胎漆器的品種小到生活用品,如漆筷、漆碗、粧奩,大到大花瓶、人物、神像等。
自乾隆到光緒年間,沈紹安幾代人在楊橋巷、總督後、水流灣、宮巷開了鎬記、恂記、愷記、愉記、喜記等多家作坊,產品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精美。作坊也逐步發展到臺江、倉山,產品銷往廈門、上海、南京,甚至南洋等地。光緒年間閩浙總督許應骙購買了一批鎬記、恂記的脫胎漆器進貢給慈禧太后,大受慈禧喜歡,並授于沈正鎬四等商勳、五品頂戴。宣統二年,清廷工商部又頒發給沈氏兄弟頭等商勳,賞加四品頂戴。自此脫胎漆器這一福州地方特有的工藝品名揚中國。脫胎漆器精緻、輕巧、美觀,飲譽海內外,自清宣統二年(1910年)到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間沈氏漆器在美、意、德、英、菲、比、日、越等國的國際展覽會、博覽會上多次獲獎。三坊七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