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定位不可成为招商引资的营销手段

 nayier5 2010-12-16

文/唐黎明

近日,成都市新闻办先后出台了《成都市金融产业

发展规划(2010-2012年)》和《成都市政府金融办关于我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近期重点工作安排的意见》。最新出台的文件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西部金融中心。在重庆、西安等城市争做西部金融中心的咄咄逼人的形势下,倍感压力的成都再次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进一步提速,这意味着在这几个竞争城市中,成都将率先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早在今年四月,成都就高调提出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概念来源于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而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包含“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和田园城市”几个基本要素,可以细分为如下点:第一是世界级。是指具有世界影响,包括世界的经济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第二是现代化。是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的田园城市。第三是超大型。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成都1.24万平方公里,另一个是成都经济区约6.5万平方公里 。从人口讲,未来30—50年成都的人口可能接近或超过2000万,而成都经济区的人口现在已超过3000万。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都的城市定位就让人眼花缭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主要的有90年代提出的天府之都、2004年就提出中国第四城和东方伊甸园两个城市定位,还有2006年提出的休闲之都,这个定位还引发了成都与杭州的休闲之都的纷争。最近的则是2007年提的“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其他的定位还包括“美食之都”、“美女之都”、“多彩之都”、“成功之都”、“熊猫故乡”等,最新的城市定位则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最新的产业定位则是“西部金融中心”,成都的主流媒体对此也花费了大量笔墨予以宣传推广。

此外,《新周刊》曾在今年做了一个《城市代言榜》的专题,评出了25个中国城市的代言人和代言物:北京的北漂和天安[5.35 1.52%]门,天津的马三立和滨海新区,上海的张爱玲和浦东,成都的李宇春和农家乐……实际上,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结果,李宇春或许代表了成都青年人的洒脱和机智,农家乐或许代表了成都集麻将、茶馆、火锅其乐融融的休闲形象,《新周刊》认为这并不能代表成都的全部,因为这是由数以万计的普通人的私人判断构成,除此之外找不到可以量化和科学分析的指标,这或许是成都定位的困惑所在吧。

城市定位缺乏量化和科学分析的指标,也不能成为成都定位百变的理由。否则城市定位就沦落为城市营销的手段,蜕变为招商引资的口号,难以实质性推动城市发展。

那么,成都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成都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定位?这或许是萦绕在成都人和成都市政府心中挥之不去的纠结点。在这里,安邦将对成都的最新规划定位从信息分析的角度,予以简单的评估,看“田园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对于成都而言是量身定做?还仅仅是一场短命的炒作?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田园城市”设想,对其后的世界许多国家城市规划产生了很大影响,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概念正是来源于此,我们在此先比较一下二者的差异。

城市定位不可成为招商引资的营销手段

霍华德将其理想的城市规划为占地6000英亩。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人口规模限制为3万人,占地1000英亩,外围有5000英亩农业用地作为永久性绿地。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城市中心是公园,围绕在公园四周布置大型公共建筑,其中包括市政府、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画廊和医院等。它们的外围又是一圈公园,公园外圈一些商业用房,居住区位于中间地带,环状林荫道从其间穿过,大道当中布置了学校、儿童游戏场和教堂,城市外环布置了工厂、仓库、市场等工业用地。最外围是永久性农业用地。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当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由邻近的另一个城市来接纳。因而居民点就象细胞增殖那样,在绿色田野的背景下,呈现为多中心、复杂的城镇聚集区,霍华德称这种多中心的居民点为“社会城市”。这些城市以快速交通和先进的通讯手段相连接,政治上联盟,文化上密切联系,经济上相对独立,能够享受到城市拥有的一切设施与便利,而没有当时大城市的种种弊端。

了解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主要思想以后,我们发现,成都的规划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显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1,巨大的规模差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占地6000英亩(24.2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限制为3万人,城市占地1000英亩(4.0平方公里)外围5000英亩(20.28平方公里)农业用地作为永久性绿地。

而新成都的规划1.24万平方公里、1200万人口。包括一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心城市,34个小市镇,还有151个小城镇。只有这131个小城镇的规模和人口跟霍华德的类似,其余的无论土地规模还是人口数量都远远超过霍华德所界定的边界。

2,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城市零星的分布于田野中,农业用地环状包围着城市用地,农地的面积远远大于城市土地的面积,城市各功能分区之间是大面积的绿地间隔,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是和谐共生,乡村的土地面积远大于城市的面积。

成都的世界田园城市则恰好相反。基本上是田野绿地零星分布于城市中间。城市吸纳乡村的资源,成都近郊区的乡村,要么被收编为农家乐,成了成都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要么成为支援城市的后勤基地,基于城市的黑洞效应,多数地区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反而被剥夺了。

这样看来,仅田园城市的概念而言,成都显然与之相去甚远。

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有一个见惯不怪的现象,那就是一届政府一套方案,一届班子一堆口号,在权力和资本面前,花样翻新的城市定位沦为招商引资的营销手段。不断改变的城市定位让民众和投资者都无所适从,换来的或许是昙花一现的经济繁荣,却牺牲了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

* 作者系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