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和谐

 hnljk 2010-12-16

人是社会的人,人要在社会中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互帮互助,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光明磊落、以诚相待。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最集中的表现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缺乏正确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处显得不协调和紧张,成为社会和个人不安定因素。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甚至大学生,不懂得怎样与人相处,缺乏与人相处的基本知识,不礼貌、不文明、甚至动不动就打骂行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人类社会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要同社会发生关系,离开自然界,人不能生存,离开社会,人不成其为人。人同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人同人发生关系,具有社会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四、如何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1.人际交往的原则
(1) 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2) 相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 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 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5) 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发火的一方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2.人际交往的技巧
(1 )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 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6)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7)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
3.细致分析 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经验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人们的日常社交生活也会得到改善。人们不单可以减少与别人发生冲突,亦可以令自己和别人有更愉快的交往经验。
有些人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或属性。譬如,一个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较外向、善于交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人际交往能力实比移山更为艰难。多数的心理学家并不赞同这种看法。反之,他们认为只要能辨认出可以预测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设计一些课程来培训这种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二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1)对环境的辨析能力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因应情势而作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不可。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
这种"因时制宜"的说法,并非只是近代西方心理学所提倡。其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亦常被提到。例如《中庸》说:"国有道,共言足以兴国;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这便说明了进谏及保持缄默都是合宜的处事方法,但朝臣采取哪种方法才可产生较理想的后果,却取决于他们身处的国家是有道还是无道之国。又以本章开头提及的杨修为例,他是个机智的才子,但他所服侍的主公曹操是个性格多疑的人。杨修自恃聪明而多次道破曹操的心意,故招来杀身之祸。若他的主公是个宽宏大量,知人善用的人,杨修不但不会被杀,反而会被委以重任。虽然有人会慨叹杨修生不逢时,但若以"因时制宜"的说法,杨修似乎只顾一时言语之快,却忽略对方(曹操)的思想性格,因而说出一些合乎事实但不合对方心意的话,白白地把性命断送了。由此可见,要成功地达成社交目标,便要审裁客观情势的变化,因时变通,以适应各种各类的社交情境。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些虚构的处境,然后问受测者在这些处境中会有什么反应。其中两个处境是:
(一)你很怕见牙医,但现在却要到牙医那里修补牙齿。
(二)你被一群持械的恐怖分子胁持在一所公共大楼内。
人们在这两种情境中,均可以选择细心地观察周遭的危险讯号。譬如,在第二个处境中,可以留心恐怖分子有什么武器。他们也可以尽量分散注意力,不去注意一些会令自己紧张的危险信号。当然,在见牙医的处境中,主动地监察危险信号只会令自己更紧张,肌肉收得更紧,痛苦愈多。但在被胁持的处境中,留心危险信号可以提高逃生的机会。接受测试的人当中,有些人较能辨析两种情境的不同,在见牙医的处境中选择分散注意力,在被胁持的处境中选择观察环境。有些人的辨析能力则明显较低,在不同的情境中也选择观察环境。
我们的研究也显示:辨析能力愈高的人,社交能力也愈高。他们在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时,较能完成交往目标,并较能改进双方的交情。 亦有证据显示,辨析能力高的人,他们会遇上较多愉快的交生经验,而他们也较少出现抑郁的情绪。需要强调的是,"因时制宜"并非指盲目跟随形势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亦不是指盲目顺应对方的旨意。
辨析能力高的人不一定是社交变色龙,只懂得盲目附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而这些目标也可以是一些利他的目标(例如替某医院筹款)。辨析能力高的人,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懂得审时度势,既能够完成自己起初不愿捐款的人解囊相助,并让他们觉得捐款后心情愉快,这便是辨析才能的应用目标了。

(2) 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我们的研究中,曾向受测者描述一个人的行为,然后请他们将这个人的资料转述给另一位受测者听。在转述过程中,有些人自发地加入了一些对故事人物的性格和道德判断(例如"他是一个贱人"),而有些人则主动地对故事人的的内心世界加入剖析(例如"因为他想取得律师资格,所以对有权势的人所做的坏事视若无睹")。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也测量了受测者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的成果,发现越倾向性格道德判断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便越差。反之,越倾向作内心剖析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就越高。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针对思想、感
既然主动地作性格判断和道德评价对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碍,而尝试了解虽人的内心感受对社交能力有利,那么如何可以降低前一种倾向而加强后一种倾向呢?
我们的研究指出,一个人对性格和道德的看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人觉得性格和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个人素质,相信每个人也有固定不变的道德水平和性格。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他们的注意力便集中于从别人的言行举止,来推断对方具备哪种性格。也有些人相信性格和道德都是变数,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这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并不急于判断别人的性格和道德水平。反之,他们会较留心于一些可变的因素和行为的关系。譬如,他们会较留心环境因素的改变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的改变,又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问受测者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譬如,"甲旅行时给同事买了些纪念品,那很可能是因为--"。或"乙将一盒橙汁倒在同学的图画上,那很可能是因为--"。那些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乙则是一个无赖"等解释。反之,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想取悦他的同事,而乙则嫉妒他的同学"等解释。
由此可见,相信性格不可改变的人较重视评估别人的性格和道德,而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则较留心别人的行为动机和做事的情绪状态。
也有研究显示,和相信性格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觉得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较喜欢评鉴别人的行为。他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事情后,便有较大的倾向马上评价这行为是好还是坏。由于他们专注于评估行为本身的好与坏,便较容易忽略行为发生的背景和行事者的心理状态了。
这种倾向判断行为的好坏和别人的道德性格的人,不但容易忽略别人的心理状态,也较容易因为对人多作以偏概全的评价而产生偏执和成见。已有研究证据证明,在美国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对社会上的少数族群成见较深。在香港地区,我们也发现相信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人,和相信道德是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较歧视内陆人士。譬如,他们会觉得内陆的人有较多负面特征,较少正面特征,他们也觉得内陆的人在香港犯了法,应该受到较严厉的处分。
由此可见,对性格道德的看法,不单与社交能力有关,它也关系到社会上族群能否得到公平平等的待遇。
总括而言,要增进个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虽然心理学家认为社交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动机、决心、努力与恒心。
4.从社交包括的三个方面各个击破
(1)良好表达能力的培养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
一要适时。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见了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要适量。适量的社交口才还包括声音大小适量。大庭广众之中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情人间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情意绵绵的特殊关系,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都是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应该掌握的技巧。
三要社交口才适度。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言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分把握言谈的分寸度。其次,体态语也要恰到好处。
口若悬河的本领从哪里来呢?是天生的吗?有的人从小就注意培养,所以表达能力会显得比人强。但大多数人的口才,都是在成人后自觉地苦练得来的。
古希腊卓越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有口吃毛病。为了纠正口吃,清晰地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诵,迎着大风讲话。他还经常朗诵诗歌、神话、悲喜剧,经过苦练,他终于成为一位闻名于世的雄辩家。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珍惜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见解的锻炼机会,临场经验多了,口才也自然会好起来。另外,同学们在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活动中,应踊跃发言,不要放弃锻炼的机会,只要持之以恒,刻苦训练,你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增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走上社会也是一种竞争力。当然,你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口头表达能力强,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后盾,多学习各类知识。
(2)人际融合能力的培养
融合于社会,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勇敢地面对世界、接纳世界。当然接纳世界并不是要你消极等待和向困难屈服,更不是要你没有任何原则地去苟同消极落后的东西,甚至同流合污。而是要你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接纳现实,并有勇气和决心去消除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弘扬主旋律,尽一份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
当然人际融合能力并不只是简单地体现在能否接纳世界、认同世界方面,它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反映。人际融合能力的强弱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连的。一般来说,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和比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人际融合,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艺术。美国俄亥俄州的RMI公司,一度生产滑坡,工作效率低,员工面临失业,情绪不稳。受总公司委派前来担任总经理的大吉姆·丹尼尔面临着与大家融合、并带领大家改变面貌的严峻考验。他在公司中处处张贴这样的标语:"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没有笑容,请把你的笑容分些给他","任何事情只有做起来,兴致勃勃,才能取得成功"。大吉姆还把工厂的厂徽改成一张笑脸,贴在工厂的大门上、办公用品上、员工的安全帽上。亲切感产生信任感、归属感,在没有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80%。
  由是观之,与人融合,并非深不可测。一句真诚的话语,一次放松的谈心,一个会意的笑容或眼神,都可以换来健康、乐观、平和的心境,营造出宽松和谐的人际空间。关键是,你有没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这方面能力的意识。
(3)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处理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但是,当问题接踵而来,而且复杂度不断升高的同时,如何有系统地找出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考验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了。
关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不妨借鉴一下IBM培养职工的方法,IBM对此能力的培养有五大步骤:
  一要定义并理清问题:先收集资料并分析,确定问题确实存在之后,将问题写下来,成为每个人都可以了解的陈述,将问题具体化,使相关人员明了。
  二要分析问题:可以利用管理学的技巧辅助,如鱼骨图等。或是与部属举行讨论会议,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类,并且列出解决的优先顺序。
  三要订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邀请同仁脑力激荡,最重要的是把这些结果用有系统的方式整理出来,依照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是否能获得管理阶层支持,以及是否可付诸实行等原则排出顺序。
  四要选出解决方案订出行动计划:选择影响力最大、推动起来最容易的方案,立即拟定行动计划。
  五要推动解决方案并追踪结果:进行之前先给予‘成功‘的定义,在过程中不断检视决策的推行情况,并树立各阶段里程碑,确保行动达成目标。

五、总结:
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我们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使大家领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识。结合这些特点与原则,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让那些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同学,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做出一份贡情、语言交流所发生的交往关系。例如人都需要爱,这爱的表达就需要思想、感情、语言来传递。人们需要人际交往,没有交往是可怕的。国外有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个自告奋勇的被试验者关在一个黑暗、隔音的房子里,给他提供了一切生活的必需品,只是切断了他同外界的一切联系,让他什么也看不见,听不着。结果在试验的四天之中,被试者整天胡思乱想,产生了许多幻觉,甚至变得精神失常。所以,人们需要交往,交往对人类的生存很重要。

人际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友好、和谐的,另一类是消极、敌对、不和谐的。例如交朋友,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孔子说:“友直、友凉、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就是说,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支持与帮助,自然受益变好,同坏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伤害和腐蚀,自然受损变坏。人们还常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比喻,来说明交友的结果。因此,我们倡导的是积极、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反对消极、敌对、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生活和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谐,就能产生向心作用。而集体、同事之间常常吵闹、猜疑、拆台、内耗,产生离心作用。可见,人际关系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很大:

    1、产生合力。合力,就是人的力量、能力的有机组合。人的力量、能力如果按照正确的方式组合起来,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就会产生1+1大于2 的效果。我们平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

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说过: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历史上,法国与马木留克民族打仗,双方都是使用骑兵作战。马木留克骑兵骑术和剑术较精,刚强剽悍,善于单个格斗,但是纪律不好,配合较差,产生的整体力量不大。而法国骑兵骑术和剑术都不如马木留克兵,单个对打打不赢马木留克兵,但是法国骑兵具有严格的纪律,相互之间配合密切,能够产生很大的整体力量。由此可见,人们的组合方式和程度不同,其整体效应就不同。因此,人们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合力,不是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它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结合或协作的方式,即取决于人际关系的构成。

    2、形成互补。互补,是指集体内部,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实际上是通过交往,在多方面的双向交流中产生能力上的跃进的行为。俗话说:“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助”这是对人际关系互补的生动比喻。

   3、互相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对于群体中的人来说,通过互相激励,能够给群体成员带来创造活力。人际关系之所以有互相激励功能,是因为存在以下激励因素。

    (1)群体压力因素。根据现代心理学的从众心理效应原理,社会心理环境一经形成,就产生一定的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有制约和规范的作用。人的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所形成的群体压力。因此,要提倡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抑制消极的群体情绪。

   (2)人际比较因素。在人的深层意识中,存在着一种时时想估计自己的驱动力,所以人们经常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评价自己。例如,一个偏僻乡村的能人,全村的人都很尊敬他,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很杰出,但当他进入城市以后,与城市的能人相比较,就会觉得自己太平凡、太一般了。这种新的、高层次对照组的人际比较,会产生激励竞争的结果,使人的智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3)竞争因素。竞争这个词已经人人皆知,入脑入心。在竞争状态下,会造成一种生机勃勃、人人争先的局面,从而提高竞争群体的整体水平。    

(4)情感激励因素。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这就是情感。由于人是合群的,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喜欢与自己合得来的人交往,有时可以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自己喜欢的人保持一致。这就是人的情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表现。在群体内部,一部分人中产生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并不断作用于其他成员,使整个群体内部发出浓烈的积极情感,这就是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有时可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奇迹和神奇的效果。比如王若飞在狱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就激励了狱中的难友。

4、联络感情。人有合群的需要,不愿意孤立、独处。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孤独的人,会变得精神忧郁、变态,其寿命比乐观、开朗、爱交往的人短。人们通过彼此的互相交往,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增进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产生一种亲密感甚至依恋之情,从中吸取力量。因此,人际交往对人的身心健康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5、交流信息。在社会生活中,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是人们相互联系的重要形式。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娱乐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可以说,没有信息交流,就没有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对于每个人都更加重要,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以信息的两步传递法来看,第一次是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传媒,第二步是听过广播、看过电视、报纸和上过网的人将信息传递给朋友、同事、亲人。依靠两步传递的方式,使重要的信息最终传达到人们中间。

三、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有原则、有方法、有技巧,如果原则用得好,方法、技巧恰当灵活,一个人就会有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就会与他人疏远,关系淡薄,甚至剑拔弩张。人际交往有以下原则:

    (一)平等原则。在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能与他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平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们在交往中具有各自的选择权。因此,交往必须平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人交友和受尊敬的希望非常强烈,他们渴望独立,成为家庭和社会平等的一员。总之,只要是正常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因此,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

    平等交往的方法:

    1、对等法。在信件交流中,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出,通信的来往基本都是对等的。在礼尚往来中,相互之间赠送的礼品其价值也是基本相等的。在接待工作中,一般都是平等接待,例如科长接待科长,局长接待局长,国家元首接待国家元中,往往也是你对他好,他对你也好;你对他冷漠,他对你也冷漠。

    2、谈心法。这是一种谈话的方法,尤其是领导谈话的方法。高明的领导说话,不带官腔,待人和气,平易近人,既给人以教育,又给人以关怀,使人心悦诚服。谈心重在“心”字,就是实实在在说心里话,是用一种商量的口气交换意见、传递信息和讨论问题。这种商量的口气,蕴含着亲密的感情以及对对方的尊重和平等。谈心法不仅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方法,也是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方法。

    3、求同法。这是一种通过各种活动,特别是兴趣活动,寻求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方法。建立密切和谐的人际关系,途径之一就是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融洽的关系就油然而生。求同法对于社会地位有差距的人之间达成平等交往是特别有效的。比如陈毅与贺龙两位元帅在世时,平时是很威严的,但他俩爱打篮球,一到篮球场上,他们和战士的距离就缩短了。对于一般的人际交往,求同法也是适用的。

    4、交友法。这是平等交往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交友法是指要像朋友那样平等地对待交往对象,要关心、帮忙、体谅、理解、尊重他人,与群众交朋友,因为朋友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而平等的关系易于平等交往。

    (二)互利原则。人们在交往中,大多数是互利的。因为互利有三个方面,一是物质互利,二是精神互利,三是物质精神的互利。比如相互赠送礼品,相互安慰,我陪你说话,你给我钱等就是互利的。当然互利不能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我们提倡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互利。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际交往应该是互利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所关心、所注意、所爱护,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那么我们在同他人交往的时候,就要注意关心、爱护他人,使别人获得心理满足,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

      互利交往的方法:

    1、合作法。它是交往双方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物质和精神基础上进行的相互协作。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合作,有以物质为基础的合作,比如两人、两家、或两个单位的合股经营;有以精神文化为基础的合作,比如两人合写一本书;有物质与文化相结合的合作,比如农业专家与农民开展的科技种植。合作法是一种互利的重要形式,他能使合作的双方都得到利益。

    2、竞争法。它是通过竞争,给竞争者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危机感,从而促进竞争者不断地努力进取,以取得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进步。表面看来,竞争的结果有利于一方,不是互利,但大多数情况下竞争对参与的各方都有利,例如竞赛,大家为了取得好的成绩,都要加倍学习和训练,虽然最后只有一个参赛者得到第一名,但是大家都在竞争中取得了进步。

    3、交换法。交换包括物质之间、非物质之间、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交换。市场上买卖物品,就是物质交换;感情传递、思想交流、信息沟通就是非物质交换;甲送礼品给乙,乙非常感谢,使甲乙双方得到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就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

    (三)信用原则。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信用,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从古到今都把信用看的相当重要。人们常说:“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讲的是“信用”二字。自古以来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颂,不讲信用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和唾骂。在当今社会里,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没有诚信谁也不和你做生意,谁 都怕和你交往,因此说“无信不立”,这是真理。那么信用包括那些含义呢?有以下几种:一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说真话而不说假话,这叫“言必信”。二是遵守诺言,实践诺言,这叫“行必果”。三是经济生活讲诚信,如商业信用、消费信用、银行信用,不搞欺诈。

    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要守信用呢?我们知道,当一个物体向一个方向运动时,根据惯性原理可以知道它继续运动的方向。在人际交往中强调的“信”,就如同惯性一样,是有把握的。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做到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人们可以根据它的言论去判断他的行动,进行正常的交往。而一个人不讲信用,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则无法判断这个人的行动动向。这就向古人所说的那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然,对于这种人,是无法进行正常交往的。

    取信于人的方法:

    1、守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是守信的基本要求。比如在交往中严格遵守约定的时间,就是守信的一个重要标志。两人约定时间、地点相会,其中一人不到或不按时到,能取信于人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时间的准确性“是对自己和同志的尊重”。当特殊原因不能遵守约定时,一方要向另一方作出必要的解释。

    2、信任。“用人不疑”就是一种信任。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就一定是和谐的,反之,如果互相猜忌,人际关系就是不和谐的。

    3、不轻诺。不轻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所谓轻诺,就是毫无把握地许诺,轻诺的结果往往是诺言不能实现,最终失信于人。要做到不轻诺,除了对自己的能力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外,还必须对客观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养成不吹牛、不说大话的习惯谨慎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坚决做到。 

    4、诚实。诚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你诚实待人,人亦诚实待你。如同人照镜子一样,你给镜子是什么样子,镜子就给你反映出什么样子,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反应规律。

    5、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以坚定的自信心取信于人是常见的。例如在分配工作时,一个人充满自信,态度坚决,而另一个人吞吞吐吐,态度不明不白,领导就会考虑把任务交给第一个人去完成。在交往中,一个人态度不卑不亢,行动果断而不武断,为人正直而不随便附和,人们一般都会对这个人充满信任。反之,说话毫无主见,办事犹豫不决,人们一般不会对这人有信任感。因为人们在交往中有求稳、求可靠的心理,具有自信心的人说话、办事正好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感觉,所以能够取信于人。

    怎样树立自信心呢?一方面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培养,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德识才学为后盾,这两点是树立自信心的基本途径。

    (四)相容原则。相容就是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也叫宽宏大量。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着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着弹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韧性。相容是一个有自信心、有坚定意志、开朗、豁达的人对别人的谦让,他不是怕人,而是为了团结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而主动地容忍他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越高的人,相容度就越强。

    相容不是随波逐流,不讲原则。随波逐流的人表面上看来能容忍人,但实际上心中无主见,目标不明确,原则性不强。能相容别人的人则是心中有主见,目标明确,原则性强,他们容人是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达到远大目标。春秋末期,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向吴国称臣,并作为人质到吴国服侍吴王夫差,在吴国三年中,越王非常恭顺,什么侮辱都能够忍受,包括尝夫差的大便。后来吴王认为勾践已是一个失去自信心的人,对吴国不会构成威胁,就放了勾践回国。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经过长期准备,越国富强起来,终于起兵灭掉了吴国。这个故事说明了相容、忍让的重要性,越王忍辱负重,才能最终实现远大的目标。

    相容别人的方法:

    1、将心比心。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着想,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养成将心比心的习惯,就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些“冒犯”而拒人千里之外。

    2、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所谓大事,就是重大事情和原则性问题。所谓小事,就是日常琐事、小的问题。大事清楚是讲原则问题不让步,小事糊涂是讲不计较小的得失和纠缠小事,不因小失大。

    3、严于律己。就是对他人宽厚,对自己严格。严于律己,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一笔不苟,兢兢业业。表现在日常交往中就是以礼待人,遵守信约,与他人发生摩擦时首先检查自己。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就是体谅家人,少说多做,发生摩擦时主动退让。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展多元化,人的价值实现也要多元化。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相互要有包容性,需要更多的沟通,相互之间要尊重、谦让,有时也要有一种“吃亏就是福”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