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

 zmhyr 2010-12-16
人因为有思想而站立起来。

人因为读书而使生命精彩起来。——————题记

    古往今来,中外思想者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又一部辉煌的史诗。每一篇章都透露出聪明与灵气,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那些闪光的智慧,从实践中来,从读书中来,从边实践、边读书的感悟中来。

读书,拨亮的是人的心灯。诸葛亮是个读书人,他虽自称南阳乡野村夫,却非“躬耕田亩”之人,而是一个“高眠卧不足”的隐士,即隐居的书生。诸葛亮当丞相后,告诉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志当存高远”。心志要高要远,怎样高、如何远?无非是“读书”两字。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很多名人的命运是通过读书而改变的,因此读书也就成为他们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孙中山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是通过读书而成才的。

    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是啊,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冯友兰先生曾说,他第一次见蔡元培先生,就感到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美学家叶朗认为,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有高有低,中国的传统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涵养气象,就须读书,就须有生活的积累、势能的积蓄、思想的积淀。有了气象,还怕不能驾驭自我、超越自我?那些视读书为生命,视艺术为己任,视科学为灵魂的人从来不会停步,那些伟人和大师的非凡创造便是超越生命的典范。哥白尼的日心说,拿破仑的壮举,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传世之作,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他们超越了一切,征服和影响着这个世界上世世代代的人们。

不读书的人,就没有个性化的思想,

不读书的人,就没有个性化的灵魂。

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营养,获取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

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

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遮掩了的心扉。

读文学,升华我们的情感;读哲学,引发我们的睿智;读历史,观照我们的现实;读天文,读地理,读科技,我们便会认识整个世界,看清脚下的位置,应该向哪里走去……

做一名人民教师,就是要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

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教书,

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育人。

每个教师都将成为一个阅读者。阅读书中的思想,阅读书中的精神,阅读书中的真理;阅读中国和世界文化积淀的绮丽。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哲人交流,认识自己的使命与机遇。

每个教师都将争做一个思想者,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求是”,在“求是”中走路。阅读,为教师的形象添一些厚重的质感;阅读,为教师的生活添一些文化的雅致;阅读,为教师的工作添一些巧妙与机智。

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

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书是一片绿叶,点缀的是希望的田野;书是一朵蓓蕾,绽放的是春天的绚烂;书是一泓清泉,滋润的是久渴的心田。

漫漫人生路,悠悠读书情。如花的春季,阅读辉煌的黎明;如水的心境,阅读静幽的夕月;如雪的灵魂,阅读梦幻的童话;如梦的岁月,阅读美丽的人生。不知不觉间,书闯入了我的视线,占据了我的整个生命。

歌德曾说过:“一书一世界。”或许,是那“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深情慨叹;或许,是那沧桑几度,花落人断肠的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满地伤感;或许,是那在雨天讲述孩童之道的泰戈尔“天空中虽然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的但求无悔;更或许是那诠释世界千古文明内涵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让我这个不曾走出中国半步的人了解了文化的衰败、文明的掩藏、古老的湮灭、人性的丑恶……一页页,一本本,书成了我的魂牵梦绕。

读书,就是阅读人生,关照生命,爱怜自然,收藏快乐,而一本好书,更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品味,滋养人的心灵。畅游书海中,呈现于眼前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鸣翠柳的黄鹂,上晴天的白鹭;有迷人眼的乱花,没马蹄的浅草;有小桥流水,惊涛拍岸;有秦时明月,汉时雄关……听书中鸟儿浅吟咏唱,看蝴蝶翩翩飞舞,不用出门,便能采撷那大自然的珍奇,体味人生的深邃,更为生命涂抹了几笔靓丽的风采。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人的谈话。”走进书中,带着虔诚的心灵与圣贤相对而坐,斟酒小酌,倾心畅谈,去感受孔子的睿智,庄子的诙谐,老子的豁达,品品陶潜的老酒,看看杜甫的眼泪,瞧瞧东坡的华发,去领略鲁迅的犀利尖锐,倾听冰心的童真母爱,品味林语堂的幽默隽永,沉醉徐志摩的浓妆艳丽,明悟汪曾祺的恬淡纯净;去欣赏那晴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独到,或含情脉脉的元曲小说,乃至摄魂夺魄的西游,剑戈惊天的三国,情诗千载的红楼……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无颜六色的奇葩,沉醉这指间世界,人生又何求?

周杰伦在《七里香》中曾说“窗台蝴蝶,就像诗中缤纷的美丽季节”,而我却说“海滩贝壳,就像文学殿堂里那耀眼的星灯”。这些星灯,吸引着我一次次穿梭于美丽的殿堂,让我诗意地栖息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任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在指间汩汩流淌。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斗转星移,桃符更新。当世事的冗杂如泰山压来,当生活的烦扰如影而随时,书成了点亮心灵的明灯。是书伴我走过了几度春秋,品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是书给了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心灵,也因书而永远不老,生命,也因书而永远精彩!

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读书了。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里,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捧起让生命精彩的书,徜徉于那不受世俗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殿堂,给干涸的心灵以营养,做一棵快乐的芦苇吧!

让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在书中第二章有这么一个故事引起我很大的兴趣与思考。

    有一次苏萑姆林斯基去听一位教师的历史课,这堂课讲的非常成功。于是他便问这位教师:“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教师说:“我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这节课的”。我很奇怪:“怎么用一生来备一节课呢?”。我在书里找到了答案:“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这段话,讲到了教师的读书问题,另外,还有多处提到教师读书,以及学生读书的问题,苏藿姆林斯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问题,这本书有一百章,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我们教师是如何读书的呢,我们教师读了多少本教育名著,仅靠书本,实践证明,如果教育仅局限于书本,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更是教育的悲哀。中国教育报有这样一段话:“教师不读书,已是教育发展的严重瓶劲。一位不读书的教师,难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热爱读书。如果教师长年不摸书本,如果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们除了会做练习题,所有的好书与他们无关,这是多危险的事啊。遏制这种危险的蔓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师们先捧起书本。”可见,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朱教授是非常重视读书的,新教育六大行动中,他最重视的是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的支柱。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坚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30岁时就被破格晋升为特级教师,在此前六年的时间里,她听了1000多节公开课,阅读了300多万字的专业书籍,写下了20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和100多万字的教学笔记。有一次别人问她的课讲的为什么如此生动和精彩,她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窦老师引用陆游的诗告诉了大家她成长秘密,作为一个教师如果想要上好课,成为名师,必须有广泛的阅读,仅仅依靠教科书,是无法教好书的。

教师同仁,行动起来吧,捧起书本来吧,胸藏万卷凭吞,腹有诗书气自华,让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课堂因读书而充满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