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印发《大竹县机电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2

 天涯论剑 2010-12-16
产业结构的优化、工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县域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和实现我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大竹县机电产业客观上具备了进一步上规模和提升水平的条件,在充分挖掘大竹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壮大机电产业规模,提升品牌产品竞争力,促进机电产业再上新台阶,符合国家、省、市、县的产业发展要求和规划布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国家提出了装备制造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四川省是全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重庆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摩托车制造基地。大竹县可以借此机会,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实现机电产业的提高升级,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基础辅助零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我省发电设备、重大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把我省建设成为在全国有突出地位并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并分别对发电设备、重型装备、工程机械、其他装备制造业等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规划。

《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农用车、风机、水泵、电喷输油管、电线电缆、变压器等名牌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工艺和设备,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产品规模,推动重点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云内动力达州公司、川东电缆、川环橡胶、五金工具等企业的发展。

《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重点依托川东电缆公司、川东汽配公司、西南汽离公司、迅海煤机公司、工具公司、轴承公司等龙头企业,以特种电缆、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品为主体,整合机电行业资源,盘活存量,聚集增量,大力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竟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群,建立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协作体系。

二、规划性质和依据

本规划是在《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指导下,遵循工业化发展规律,结合即将编制的“十二五”规划基础上,为指导全县机电产业发展编制的专项发展规划。主要依据包括: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

――《四川省“7+3”产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大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中共大竹县委关于紧紧把握扩权强县试点机遇加快实现四大目标的决定》(竹委发[2007]41号)

――《中共大竹县委办公室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机遇加快建成川东工业强县十二条措施的通知》(竹委办发[2007]97号)

第三章 机电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机电产业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代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机械产品不断高技术化,技术含量已成为机械产品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发展将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节能、节水型产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必然趋势。因此,当今世界机电工业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高技术化。机电产业是高技术的重要载体,而高技术又为机电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机械制造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从追求生产率和优化产品的可制造性走向可预测性的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究开发,随着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环保装备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使机械产品不断高技术化,其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化。机械工业正向信息化方向迈进,新趋势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速了机械工业全球化的进程,并正在改变机械工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将提升机电产业的科技水平,进一步给制造技术带来深刻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

(三)制造绿色化。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世界各国都在制定或酝酿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机电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机电产业发展前景

(一)21世纪是加快我国机电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长期存在的瓶颈制约已经大大缓解,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变化规律来看,在交通、通讯、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将很快进入到以工业装备为重点的制造工业发展时期。21世纪必将进入到机电装备工业和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发展阶段。

(二)制造业转移给机电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机电业重心已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他们开始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机电业纷纷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实现低成本制造。另一方面,沿海开放发达地区的国内机电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特别是技工紧缺等制约因素,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只能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这是一个趋势。同时,随着大中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原来分布在城市内的企业普遍实施转移,这些都为我县机电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安排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建设和灾后重建,依靠巨大投资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国家又提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作为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我县机电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四)机电产品本身有着大容量的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机电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机电工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用下,我国农村向城市化转化的历史性进程无法阻挡,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促进,将为机械产品(无论是投资类产品,还是消费类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这对行业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利好影响。

第四章 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基础条件

(一)较为丰富的资源。大竹县境内煤炭、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产量大。煤炭总储量为1.63亿吨,符合工业标准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保有储量达1.44亿吨,发热量在5000—7000大卡/千克,煤炭年产量在340万吨左右。天然气探明剩余可开采量约760亿立方米,年产量1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管网优势明显,建有亚洲第二大天然气集输站,年输气量27亿立方米。人力资源较为丰富。大竹县职教发达,县职中、百岛湖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培养大批技术工人,同时,大竹县又是劳务输出大县,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为机电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良好的交通条件。达渝高速贯通全境,国道318线、省道218线纵横交错,县城西至襄渝铁路渠县火车站40公里,北至达州火车站67公里、达州河市机场70公里,南至重庆江北机场135公里,东至万州的梁平机场90公里、万州港176公里,已形成“半小时达州、一小时重庆、三小时成都”的交通优势。

(三)较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竹县机电产业初步形成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为主的多功能生产行业,培育了川环科技、川东电缆的等10户机电骨干企业,有多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已初步形成汽摩零配件制造业集聚的格局。2008年,全县机电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584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27821万元,利润总额6128万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的24.1%、23.6%、18.2%。机电产品出口创汇250万美元。

(四)有利的发展环境。四川省是发电设备、冶金设备、化工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大装备制造基地,重庆市是我国的汽车、摩托车制造基地,需要提供配套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多,大竹具有与重庆相邻的优势,发展机电工业较为有利。

二、制约因素

(一)产业规模不大。大竹县的机电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企业结构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至2008年底,大竹县机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仅10家,总产值不到30亿元,产值过5亿元的机电企业只有1家,产值过3亿元的企业有4家。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精不专,没有建立起“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合理产业结构,行业集中度低,缺乏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型机电龙头企业(集团),无法形成产业集群。

(二)产品技术水平较低。大竹县机电产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总体水平档次较低,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较低,市场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低,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名牌产品较少,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企业创新能力弱。一方面,由于高级人才短缺,影响了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由于研发投入不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严重滞后,多数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物质技术手段,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导致新产品开发落后。

(四)企业配套条件较差。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完善,企业融资渠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