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州

 昵称5107408 2010-12-16
广东惠州为什么被称为鹅城?不会是惠州养鹅出名的吧!!!
最佳答案
不要乱说话,才不是因为养鹅出名的咧,有典故的啦!是因为有座山叫鹅岭,以此作为惠州的象征。
传说有一位仙人骑着木鹅从北方飞来,看见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愿离去,木鹅化作一座山岭卧于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鹅城”。从这个传说,可以想见惠州风光之美,与惠州人之自豪。
27

惠州人
惠州人
广东惠州人是客家民系中一个十分值得骄傲的群体。
(一)广东惠州人分布范围:
广东惠州人,有狭义的范围,即现今惠州市的行政地域,包括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凯高新开发区;有中义的范围,即开放改革前的惠阳地区,除现惠州市所辖区域外,还包括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东莞市的前身东莞县,汕尾市下属的城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红海湾开发区、华侨管理区,河源市下属的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紫金县。有广义的范围,在中义的范围的基础上,再加上广州市的增城市、从化市,韶关市的新丰县、翁源县,梅州市的兴宁市、五华县,江西省的寻乌县、定南县,香港地区,乃至海外如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在以上的范围里,是客家先民最早到达岭南生活的地方;也是客家人和岭南另两大族群潮汕人、广府人融合得最为成功的地方;也是客家人从陆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通道之一。广东惠州人,实际上是在东江流域包括客家先民、客家人和客家后裔生活的族群。
(二)历史上的“惠州十属”:
广东惠州位于广东省的东南,历史上的“惠州十属”,首邑为惠阳,广东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设治于此,地势雄伟,依山临水,为东江之重镇, 城西有西湖,溪山环绕,风景极佳,西北罗浮山,绵亘百里,峰峦高耸,气象磅礴,为粤中之名山。惠州十属,汉以前曰广州府,汉时为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分属东郡,南齐移东官郡,于怀安梁改置,梁化郡,隋废郡置循州总管府,(元和郡志取循江为名)大业元年,改龙川郡,治归善县,唐武德五年,复曰循州,置总管府。天宝元年,改置海丰郡,乾元元年,复曰循州,五代时属南汉,(烈宗)乾亨元年,改称祯州,宋时(真宗)天禧四年,改称惠州,(文献通考避仁宗御讳改惠州之名自此始)宣和二年,赐名博罗郡,元时至元十六年置惠州路,明初改府,清代因之,民国后废州府,隶潮循道,今为广东省第四行政区,兹就所属十县沿革述之如下:“惠阳” : 汉博罗县地,陈分置归善县,民国改为惠阳。“博罗”:汉置,历代沿之。“龙川”:秦置,厥后历改为州,明初仍改为县。“河源 :南齐分龙川地置,历代因之。“紫金”:明穆宗隆庆三年分归善、长乐两县,地置永安县,民国改紫金。“海丰”:东晋时分龙川县地置,历代因之。 “陆丰” : 清时雍正九年分海丰地置,民国因之。“和平”: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分龙川地置,清代因之,及今亦沿之。“连平”:明时崇祯六年,割和河源长宁翁源四县边地,置连平州,清代因之,民国改县。“新丰”。明时隆庆三年,分河源英德翁源三县地置长宁县,清代沿之,民国改名新丰。现在的深圳、香港、东莞等地,历史上一直就是属于惠州的管辖范围。从历史的角度看,历史上“惠州十属”的海内外人士都可以称为惠州人。
(三) 梅州、惠州、河源、深圳、河源、海陆丰客家渊源
梅州、惠州、河源、深圳、河源、海陆丰客家与梅州客家实为一整体。从方言而言,自古以来惠州、梅州、深圳、韶关、河源、海陆丰就是广东的客方言区。(光绪)《嘉应州志》卷8载:“嘉应州及兴宁、长乐、平远、镇平(蕉岭)四县并潮属之大埔、丰顺二县,惠州府属之永安(紫金、龙川、河源、长宁、和平、归善、博罗,一州七县,其土音皆可相同。广州人谓以上各县人为客家人,谓其话为客家话。”清末古文与语言学家章太炎在《新方言》“岭外三州语”卷序言中说:“广东惠、嘉应二州,东及潮之大埔、丰顺,其民字晋末逾岭,宅于海滨,言语敦古,与土著不相能。广州人谓之客家,隘者且议其非汉种。余尝问其邦人雅训旧音,往往而在,即著之《新方言》“。从以上记述可见自古以来粤东的梅州、惠州、河源地区的方言就被界定为客家话。从梅州、惠州、河源、深圳、海丰的政区隶属的变动来看,公元331年,即东晋咸和六年,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其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潮一带,郡治在宝安县。当时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取名“宝安”,是由于今属东莞市的宝山,古时产银,银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所以“言宝,得宝者安,凡以康民也”。另一种说法是,“邑地枕山面海,周围二百里,奇形胜迹不一而足,而山辉泽美,珍宝之气萃焉,故旧郡名以‘宝安’”。今天梅州地区的兴宁、五华在历史上曾经是惠州府的属县。隋、唐、明、清很长一段时期兴宁、五华都为惠州属地。惠州最早是隋开皇十年(590),在梌山(今中山公园)设立循州总管府,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6县。 隋大业三年(607)改龙川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兴宁5县。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辖归善、博罗、罗阳、海丰、陆安、河源、石城、兴宁8县。 唐嗣圣元年(684)改为雷乡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5县。唐天宝元年(742)改为海丰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兴宁6县。唐乾元元年(758)改为循州,辖归善、罗阳、海丰、河源、雷乡、齐昌6县。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改为祯州、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 宋天禧四年(1020)三月,避太子赵祯讳,改为惠州,自此有了“惠州”之称。 元至元十六年(1279)称惠州路,仍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洪武二年(1369)增辖龙川、长乐、兴宁、正德十三年(1518)增辖和平县,隆庆三年(1569)增辖永安县、长宁县、崇祯六年(1633)增辖连平州。 清雍正九年(1731),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和平、长宁、永安11县及连平州。到雍正十一年(1733),长乐、兴宁才划归梅州管辖,一直至今。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辖区有今五华、兴宁全境以及龙川县东部和紫金县东北部。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数次析古兴宁置齐昌县(府),辖境多次变迁。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分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后,县境相对稳定。而惠州的紫金、龙川、河源、和平就是今天的河源属地。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龙川县分出了河源、新丰两县,都隶属广州南海郡。从此有了河源县的建制。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河源县隶属梁化郡。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梁化郡为循州,治所在归善(今惠州市东),管辖归善(今惠阳)、博罗、河源、兴宁、海丰等县,当时龙川县并入河源县。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循州改为龙川郡,治所在今惠阳东北,休吉县(即新丰县)并入河源县。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龙川郡又复名循州,河源县曾分出一个石城县,至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石城县又并入河源县。 五代南汉元享元年(公元917年)增设祯州,治所在原循州治所,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等县;循州的治所迁至雷乡,辖雷乡县(唐朝时从兴宁分出,后改为龙川县)和齐昌府(后改兴宁县)。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府,惠州府管辖七个县(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划出河源县和龙川县部分地区设置和平县。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567年)划出河源、英德、翁源三个县的部分地区设置长宁县(1911年改名新丰县)。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划出河源、和平、新丰、翁源等县的部分地区设置连平州(1912年改连平县),河源县属惠州府连平州。从惠州、河源、嘉应州的行政区划的变动,不难发现历史以来河源与梅州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这种源流关系从某种程度而言,为梅州、惠州、河源、深圳、海丰客家文化的整体性奠定了一个地域基础。
(四)广东惠州人的母亲河——东江:
广东惠州人生活的母亲河是东江。珠江上游的三大水系为西江、北江、东江。西江是广府语系的族群生活的地方,也可说西江是珠江最大的主流,是广府人的母亲河,而北江则是广府人和客家人共同生活的一条河流,岸边的城市多为广府人,而流域及支流上游则多为客家人。东江,在广东省的东中部。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定南县、安远县,其上游源头东称寻邬水,源头为寻乌县三标乡东江源村桠髻钵山;其上游源头西称定南水,源头为安远县的三百山。南流进入广东省,经龙川县、东源县、源城区、紫金县,至惠阳县、惠城区折向西,过博罗县、东莞市流入珠江,在狮子洋出虎门,经伶仃洋出珠江口入南海。东江全长约562公里,总落差约440公尺,主要支流有寻乌水、定南水、浰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水、西枝江、石马河和增江等,流域面积32,200平方公里。龙川县城以下可通航。东江取名于它在珠江所处东边的位置。古时,东江全线并不统称为东江,各段有各自的名字。在江西段,因古时寻乌属安远县,统称为安远水;在贝岭水下游,称浰水;在龙川老隆佗城段,称雷江(也有雷水、浰江之称);在河源段,称二合水;在博罗段,称罗浮水;在惠州段,称惠州河;在东莞段,称东江(也称石龙河)。这些名字在各个朝代也曾有所变化。正是这一条东江,哺育了无数的客家人成长。
(五)广东惠州人世代生活的山——罗浮山:
广东惠州人生活的重要山脉为罗浮山。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岭南第一山。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它拥有九观,十八寺,三十二庵,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一为东樵山,一为西樵山;一为罗浮山,一为官山。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顶,海拔1296米,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
罗浮山形成始于中生代的白垩纪。它是罗山和浮山合成。大约在8000万年前,这一带的地壳发生断层,巨大的花岗岩体受挤压而隆起,再经过几千万年的风雨侵蚀,才逐渐形成奇峰突兀的罗浮山。《后汉书·郡县志》载:“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之,故名罗浮。”民间有浮山泛海嫁罗山的传说。东海龙王敖广的青龙公主,清晨眺望南海之滨光华夺目,踏浪到南海想弄个明白。原是南海龙王的儿子小黄龙在珠海海滩捡到一颗大明珠,正在虎门海面上玩。青龙公主与小黄龙共戏耍,并私订终身。东海龙王发现后将青龙囚禁在蓬莱仙山的一座孤岛上。南海龙王则将黄龙用铁链锁住,打入罗山的万丈古井中。青龙思念日夜以泪洗面,泪流入海,感动海中巨灵龟,将蓬莱仙山驮向南海来。黄龙挣脱铁链,冲出古井,与青龙女紧紧拥抱在一起,罗山从此与浮山合而为一。罗山最高峰飞云顶为黄龙变,浮山最高峰上界三峰为青龙公主变,中间有铁桥峰相连。有诗记之:“浮山泛海自东来,嫁与罗山不用媒。合体真同夫与妇,生儿尽作小蓬莱。”
人类的思维规律是由神话传说,到宗教信仰,再到哲学智慧。人们对罗浮山的认识也是如此。由东海青龙公主的浮山,与南海黄龙公子的罗山,结合而成的罗浮山,至今成为中国道教的名山。据明未清初的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载:“考罗浮始游者安期生,始称者陆贾、司马迁,始居者葛洪,始疏者袁宏,始赋之者谢灵运。”秦朝的安期生是罗浮山道教的开山祖师。汉朝的陆贾两次到粤,在《南越行记》中记述罗浮山顶有神湖,湖水与南海潮相涨落;汉朝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载:“名山五千,五岳作镇,罗浮括苍辈十山,为之佐命。”肯定罗浮山为五岳外的第一座名山,并称之为“粤岳”。真正奠定罗浮山为道教圣地的是晋朝的葛洪,容后详叙。而晋朝的袁宏曾任南海太守,是第一个详细地记述和介绍罗浮山的人物,他所写的《罗浮记》是说明、介绍、解释罗浮山各种景物和传说的好文章。晋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则是第一个为罗浮山作赋的人,《罗浮山赋》云:“朱明之阳宫,耀真之阴室,洞穴之宝衢,海灵之云术。伊离情之易结,谅沉念之罗浮……”
葛洪不但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使罗浮山成为道教圣地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公元283年出生。叔祖父葛玄曾到罗浮山访道,今冲虚古观的三清宝殿供奉四位真君之一便是葛玄。葛洪年轻时到广州向南海太守鲍玄学习炼丹术,取其女鲍姑为妻。葛洪与妻在越秀山麓三元宫为群众治病。后来他听说交趾(越南)出丹,要求出任勾漏令。公元333年葛洪与妻、子侄、门徒隐居罗浮山采药、炼丹,并在山上创建了白鹤、都虚、孤青和酥醪等4座道观。葛洪是道教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建起一整套的道教理论并亲身付以实践。魏晋以前的道教理论缺乏体系,葛洪首次提出要以“玄”的概念作为道教思想体系的核心。他所说的“道家”,就是指神仙道教。所谓神仙道教理论体系,体现在葛洪《抱朴子·内篇》:1、吸收玄学思想,以“玄”为宇宙本原。2、既尊老子道论,又尊还丹金液。3、有因无而生,形须神而立。4、不必求速登仙,关键结胎受气、宝精行气,能作活神仙。5、为道当先立功德。公元363年葛洪在罗浮山升仙去逝。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唐朝大诗人李白心向往之,在《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诗吟:“心受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杜甫也以同样的心情:“南为祝融客,勉强亲杖屦。结托老人星,罗浮展衰步。”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四年间,“杖履罗浮,殆居其半”,在葛洪丹灶旁搭建“东坡山房”居住。“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来盼。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早己交前生。”“学道虽恨晚,愧比稚川翁。”“ 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寻幽探胜入罗浮,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明朝学者湛若水晚年在此办书院讲学,多有咏罗浮诗:“ 春宜居罗浮,冬宜居甘泉。”“移并罗浮春,春秋来看云。”“道逢六仙侣,知是罗浮行。罗浮众仙人,缥缈排云迎。” 清朝广东才子宋湘咏罗浮:“罗浮高万丈,为何不连天?一朝云雾起,天地来相连。”“千年流水无故新,代代今人望古人。为问罗浮真一酒,何似云安麹米春?”清末民初诗人丘逢甲咏罗浮:“上不见罗浮是惠州,下不见罗浮是广州。仙山不喜近城市,群仙日日骖鸾虬。”“西麓为白云,东麓为白水。伙颐罗浮君,广惠皆所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叶剑英咏罗浮梅花:“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姗姗几世修。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罗浮山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名流逸士,真人学者,前来研读。
(六)惠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人文:
惠州从隋庸时期起就已是“粤东重镇”,至今千余年来,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几千年来,都是东江客家人的聚居地。
春秋战国时期,惠州地区属于百越范围,曾建立过一个叫做“缚娄”小国。秦朝时期,秦始皇派下50万大军南攻岭南。在广东西部,受到越族人的顽强抵抗,秦朝军队被灭亡几十万,可见当时广东西部的越族势力是多么的强大。由于当时的越族居民从广东的南部一直绵延到越南、广西地区,势力很大,因此,以东江为界限,西边的,大量的越族人慢慢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同化成汉人,到了从粤北南雄那几十户群众南迁时,很快被浓郁的南越文化所同化,广府话因此带有客家文化的深浓印记。而东江以东,赵佗的军队并没有受到太顽强的抵抗,汉人的势力大得多,再加上经江西、福建而来的汉人势力的源源不断的补充,因此,汉人很快同化了当地的越族,“缚娄”小国在被消灭后,居民很快就被汉文化同化。东江是孕育客家文化的摇篮。秦朝军队几十万大军留守岭南。有一部分驻守惠州、河源、韶关、梅州、揭阳、潮州以及粤西地区。当时,驻守在广东东部的龙川令赵佗还从秦始皇那里申请了一万五千人的妇女来为部队士兵缝补衣服,后来又不断迁入居民。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惠州乃至广东其他地区的客家先民。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南海郡,惠州地区归属南海郡的傅罗县管辖。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傅罗县属赵陀南越国的一部分。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统一岭南,傅罗县再次归南海郡管辖。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设梁化郡,惠州地区归欣乐县管辖。后主祯明二年(公元588年),惠州变更为梁化郡的归善县,县治在今市区桥东白鹤峰下。
公元874—898年,唐末农民战争,黄巢起义,行程几万里,战争遍及大半个中国,中原汉人继续南迁到福建、江西、广东一带。中原汉人几十万人,离开中原故乡,在广东定居下来,开发岭南。有五万多在归善县世世代代居住,风俗习惯,“全是汉家风味”。唐朝海上运输发达,归善县地处沿海,造船业颇盛,有大批客家先民,乘帆船,飘洋过海,去南洋各地贸易或开荒垦殖从事农业生产,常十年、数十年或一生不返,成为华侨。
到了公元1126年11月,金军入据中原,北宋的国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市)沦陷,北宋灭亡。金军占领中原广大地区后,象“猛虎驱群羊”追杀北宋老兵和人民,焚烧城邑,村庄荒芜,大批中原汉人,被迫逃离,向南迁移,亦有部分到惠州地区的山区、半山区定居下来。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朝,公元1275年,元军渡江南下,南宋已濒于灭国,不但淮河不保,连长江也不保了。此时又有二十多万汉人涌入粤东一带,有部份定居归善,形成归善为客家人较集中的一个县。
隋朝是惠州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的时代,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设循州总管府。自此之后,惠州就成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废府,改称循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已改循州为祯州。北宋天喜五年(公元1021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州为惠州。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置惠州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称惠州府。清朝仍称惠州府。
民国时期,改惠州为潮循道、归善县为惠阳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设为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行政督察区、绥靖专员公署等。
1949年12月在惠州设东江专员公署,1956年成立惠阳专区,1958年,从惠阳县分立出惠东县和惠州市(县级市)。1959年,惠州曾一度划归广州管辖,年底又划归佛山专区。1963年7月3日,恢复惠阳专区,管辖惠阳、博罗、宝安、东莞、河源、连平、和平、龙川、紫金等11个县。龙门、增城则划出归广州市管辖。“文革”时期改为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又恢复惠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9月,广东省又将海丰、陆丰两县从汕头地区划惠阳地区。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决定撤销惠阳地区,惠州市升级为地级市,原惠州市改称惠城区。惠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殊多。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同年10月2日携侍妾王朝云、三子苏过抵惠。在惠期间,他先后写下了160首诗词和几十篇散文、序跋。其诗文歌咏惠州风物,使惠州名扬四海,诚如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于淳佑四年(1244年)建聚贤堂,10年后改为丰湖书院。明清时期,惠州文风更盛。丰湖书院是惠州的最高学府。自创立以后,虽屡经兴衰,但“从者云集,人竞向学”,培养出颇多有成就的学子,对惠州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岭南著名的书院之一。据府志记载:惠州府于宋代中进士者53人,明代44人。清代以来,惠州更是人文蔚起,名士辈出,在诗文、书画、金石等各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就。
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叶亚来等一批民主志士和知名人士皆出自惠州。惠州又是著名的侨乡,祖籍惠州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逾80万人。
惠州是客家地区,惠州人是客家人,惠州人几千年所说的话是客家话。惠州客家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原的黄河流域,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是一支由历史造就并且保留着古代中原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的优秀民系。客家先民聚居惠州,所到之处大多是战事较少的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很少,他们沿袭的是中原固有的传统,信仰、伦理、语言、习俗等社会趋势,保留着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中华民族勤俭
耐劳的精神,特别是饮食文化,史册有“全是汉家风味”的记载。
(七)惠州话(惠州客家话)
生活在东江流域的惠州、河源等地的客家人,使用的客家语言,有两种。一种是与梅县客家话有细微区别的语言,称之为“水源音”。也是客家先民来到岭南后逐东江水而居所使用的一种语言。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兵马南征时,赵佗带领一支人马在江西南部驻扎,在赣江上游的桃江或贡水濂江、湘水,通过定南水、寻乌水下东江,任为龙川县令。东江流域的客家人自秦汉以来一直至今所使用的“水源音”,同时又叫做“蛇话”。赵佗,又称赵他,无论是“佗”还是“他”,实际上都是指“蛇”。《说文》释:“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古岭南为南蛮之地,到处瘴疠,虫蛇满地,人们“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汉书?地理志》)1996年在东江边发现恐龙蛋化石后,1999年又发现恐龙化石,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是恐龙的故乡。化石历史科学地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为龙蛇之地并不为过。人们说赵佗时的话语,自然就是说“蛇话”了。另外一种是梅县音。惠州、河源、东莞客家先民南迁路线,一条是从陕西关中地区直接进入,一支从中原再经过韶关而来,一支大致沿淮河、过安徽、抵福建、江西、到广东梅州一带,再转到惠州。从梅州来的归善(今惠阳)客家先民,其南迁的路线,大致上是沿淮河到达安徽南部,再到福建、江西边界,然后来到广东梅州一带,最后再由梅州一带迁移到这块风水宝地,安居在高潭、安敦、多祝、白花、梁化、新庵、稔山、平山、良井、永湖、麻溪坑、淡水、镇隆、龙岗、坪山等山区、半山区。
(八)惠州人与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是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民系之一。目前,世界上有近一个亿的客家人,分布在全国18个省区的280多个县市以及世界上80个国家和地区。就广东地区而言,龙川、河源、惠州的部分地区是广东客家文化秦汉时期的文化中心。韶关是广东客家文化的唐朝的文化中心。惠州是广东客家文化的宋朝、明朝的文化中心。梅州、潮州是广东客家文化的的清时期的文化中心。而近现代,则是梅州客家人独领风骚!到了当代,则是深圳(客家人450万)、惠州(客家人500万)、广州(客家人400万)、香港(客家人150万)、河源(客家人380万)以及遍布在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的300多万客家人一共2100万客家人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们与广东其他两个民系一道,把珠江三角州建设成了世界知名的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梅州(客家人500万,世界客都)和韶关(客家人350万)以及潮汕、粤西等地(客家人400万)的客家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客家话中有大量古代汉语的遗留,是一种美荣誉度很高的语言。客家人坚持讲自己的语言已达数千年,显示了客家文化的强大,显示了汉文化的强大。承传了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的人大代表大多数是客家人,因此,在当时的国语选举中,客家话所得的票数,开始时比普通话还多。但由于孙中山做工作,才把普通话定为国语。可见客家话的影响力。目前,文化多元已经成为共识。为了加强与台湾的450万客家人(其中有300多万为广东客家后裔)和海外上千万客家人的联系,为了凝聚中华民心,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已经有客家精英在争取上级和各界的支持,在香港设立客家卫视总部,但具体运作在深圳,争取将信号覆盖香港、台湾、东南亚、中东、澳洲以及大陆广大地区,以继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发扬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推动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建设,早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答者: 930109555 | 二级 | 2010-5-5 03:12

111 

 

回答者: 531009166 | 二级 | 2010-5-6 04:24

宋朝天禧四年(1020年)由祯州改为惠州,始有“惠州”之称。
元朝时设“惠州路”
明清时设“惠州府” 

 

回答者: 逐奴万里 | 二级 | 2010-5-6 22:01

《宋史.地理志》直接作惠州 未记沿革
推荐《宋史地理志考异》一书或有所获吧
手头没实体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