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规范》背景下的“减负增效”策略

 爱折纸飞机 2010-12-17

《管理规范》背景下的“减负增效”策略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是《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中的刚性要求,也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减负无以谈以人为本,不减负无以谈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减负无以谈素质教育。

调查显示,目前高中生不堪重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家长的期望值等等,学生背着这些行囊,跋涉在书山学海之中,有的便演变成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今天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指数在全民中位置最低。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

有学生离家出走,有学生用铁锤砸死亲妈,有中学生自杀,问题出在哪儿,主要出在心理上。所以,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家庭、社会都必须重视其心理疏导工作,作为学校来说,不仅仅是严格执行《中学生管理规范》,以积极的姿态为学生减负,还要认真研究“减负增效”的策略。减负不代表不要负担,减负不能减效。

一、以心理疏导为“减负增效”的抓手。

高中生心理透视:

1.学习心理障碍。由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2.青春期心理障碍 。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一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3.人际关系障碍。一是与父母的关系。高中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会经常与父母产生冲突,同时,部分家庭出现种种伤痕如夫妻关系不和、单亲家庭等,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二是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三是与老师的关系问题。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这时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关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产生对老师的不理解、不信任以至产生对抗心理。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有一种压抑感并产生消极情绪。

4.挫折适应障碍。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等。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会产生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种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定势化,这就产生了挫折适应的心理障碍。

    心理疏导策略:学生自身角度。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只要有高考,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在学校有压力,将来走上社会同样有压力。所以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够自觉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就不会觉得学习是苦事。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中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谐相处,这样就不会觉得孤独。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中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高中生必须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适应学校生活环境,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

一句话,高中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有可能轻松自如地学习,从容地应对高考,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家庭教育角度。首先要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家庭氛围。家长与孩子相互之间要多一份理解与沟通。用科学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子女,让孩子在家有一种温馨的感觉。

学校教育角度。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当学生有心理压力的时候,教师要能及时的给予输导,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一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二、以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为“减负增效”的根本。

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质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教师的教育观要体现情感性。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向上的力量。做一个爱的艺术家,有时要像一位深沉四海的严父,有时又必须做一名博爱宽仁的慈母,爱的力量会使贫瘠的土地长出参天大树。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交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教师用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向你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和你亲近,和你交朋友,也乐于接受你所讲的道理。正说谓“亲其师,信其道”及至“乐其道。”同时教师锐意进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尤其对学困生,教师应用爱心唤起他们的良知,用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发启迪,使其回到集体当中和大家一起进步

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为“减负增效”的最佳境界。

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大家想一想,本来一节课可以掌握的知识,却要占用学生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甚至还要补课才能掌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降,学生的负担大大加重,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另外重能力考查,轻频繁考试也是减负的良策。频繁的考试考得学生晕头转向,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学习效果甚微。所以我们必须扭转频繁考试的做法,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摆在首要的位置,真正地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的目的。

四、以综合评估为“减负增效”的机制。

对教学的评价由于受升学率的制约,大部分学校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用分数说话。什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抽考、竞赛考,学生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可见,要为学生减负,必须改变学校的评价机制,把教师与学生都放在客观的人的本位上去考核评估。让师生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实现《管理规范》背景下“减负增效”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①吴增强主编:《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上海科教出版社。

②郑逸农:《高中生的学业负担与教育对策》,《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7期。

③徐须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中小学校长》1999年第3期。

④(美)布罗菲? 陆怡如  《激发学习动机》    20059??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向利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20046  湖南教育出版社。

⑥傅国亮、程淑华《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什么样》 200412月《人民教育》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