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伯峻《论语译注·宪问篇第十四·9》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zcm1944 2010-12-19

杨伯峻《论语译注·宪问篇第十四·9》摘记

《论语》学习 2010-03-16 09:11:04 

 

14.9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

問子西⑴。曰:“彼哉!彼哉⑵!”

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⑶駢邑⑷三百,飯疏食,没齒無怨言。”

【譯文】有人向孔子問子產是怎樣的人物。孔子道:“是寬厚慈惠的人。”

又問到子西。孔子道:“他呀,他呀!”

又問到管仲。孔子道:“他是人才。剥奪了伯氏駢邑三百户的采地,使伯氏只能吃粗糧,到死没有怨恨的話。”

【注釋】⑴子西——春秋時有三個子西,一是鄭國的公孫夏,生當魯襄公之世,爲子產的同宗兄弟,子產便是繼他而主持鄭國政治的。二是楚國的鬬宜申,生當魯僖公、文公之世。三是楚國的公子申,和孔子同時。鬬宜申去孔子太遠,公子申又太近,這人所問的當是公孫夏。⑵彼哉彼哉——《公羊傳》定公八年記載陽虎謀殺季孫的事,説陽虎謀殺未成,在郊外休息,忽然望見公斂處父領着追兵而來,便道:“彼哉彼哉!”毛奇齡《論語稽求篇》因云:“此必古成語,而夫子引以作答者。”案:這是當時表示輕視的習惯語。⑶伯氏——齊國的大夫,皇侃《義疏》云:“伯氏名偃。”不知何據。⑷駢邑——地名。阮元曾得伯爵彝,説是乾隆五十六年出土於山東臨朐縣柳山寨。他在《積古齋鍾鼎彝器款識》裏説,柳山寨有古城的城基,卽春秋的駢邑。用《水經·巨洋水注》證之,阮氏之言很可信。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宪问篇第十四》注释摘记

 

惠人:其人存心惠愛於民。《左傳》:“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子產為政嚴,而孔子特以惠愛許之,此即所謂特識也。

沒齒無怨言:齒,訓年。沒齒猶云終身。伯氏雖以此畢生疏食,然於管仲無怨言。此如後代諸葛亮廢廖立、李平為民,及亮之卒,廖立垂泣,李平致死;皆以執法公允,故得罪者無怨。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9》

 

【原文】

  14.9或问子产①,子曰:“惠人也②。”问子西③,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④,饭疏食⑤,没齿无怨言⑥。”

  【注释】

  ① 或:有人。无定代词。 ② 惠人:有恩惠于民的人。 ③子西:名申,字子西。楚国的令尹(相当宰相)。子西的政绩不足称,又曾阻止楚昭王任用孔子。孔子说“彼哉!彼哉!”这是当时人表示轻视的习惯语。 ④ 伯氏:齐国的大夫。骈(pián)邑:齐国地名。 ⑤ 饭:吃。名词活用动词。疏食:粗食。 ⑥ 没齿:指死。齿:岁数,年龄。

  【语译】

  有人问子产是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民的人。”问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问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呀。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弄得伯氏吃粗茶淡饭过日子,但伯氏(自知有罪)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解读】

  本章记叙孔子对春秋时期子产、子西、管仲三位执政者的评价。

  子产,郑国大夫,名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执政二十多年,使处在秦晋齐楚多重交叉关系之下的弱小郑国获得安宁,并受到各国尊重。他为政宽猛相济,刚柔相应,为政偏于刚猛,为民偏于宽柔,以爱人为主。所以孔子以一个“惠”字评价他,认为他是一个宽厚慈惠的人。《说苑?贵德篇》说:“郑子产死,丈夫舍玦珟,妇人舍珠珥,夫妇巷哭,三月不闻竽瑟之声。”《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孔子闻子产卒,也流涕说:“古之遗爱也。”他深受百姓拥戴,孔子赞扬他为“惠人”。

  子西,据杨伯峻《论语译注》说:“子西——春秋时有三个子西,一是郑国的公孙夏,生当鲁襄公之世,为子产的同宗兄弟,子产便是继他而主持郑国政治的。二是楚国的关宜申,生当鲁僖公文公之世。三是楚国的公子申,和孔子同时。关宜申去孔子太远,公子申又太近,这人所问的当是公孙夏。”“彼哉,彼哉”,不足持齿,不能同日而语,所以孔子采取模糊修辞手法,含糊其辞,“王顾左右而言他。”搪塞过去,不愿评,也不屑评。

  管仲,可参见本篇14.16,14.17两章,以及《八佾篇》3.22章。伯氏,齐国大夫,管仲剥夺了伯氏在骈邑三百户的采地,让他一辈子吃粗粮,到死都没有怨言,康有为在《论语注》中说:“管仲真有存中国之功,虽夺人邑而人不怨言,功业高深,可为一世之伟人也。”管仲的伟大在于执政公正,“罚而不怨。”“罚而不怨”是执政者的一种很高的境界,执政者不能是一味的好好先生,必须持正守平,坚持法则,“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政而不愠”,“刑而不怒”,“罚而不怨”。孔子弟子柴羔能够做到“罚而不怨”,柴羔在他卫国执政期间,有一个人犯罪,当受刖刑,砍脚之刑,后来卫乱,柴羔出逃,受刖刑的人正好担任守门,便帮助他逃跑,柴羔则问他,我当时砍了你的脚,你现在为什么还救我,他说:“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可见柴羔在执政期做到了“罚而不怨”。孔子评价柴羔说:“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康有为赞管仲为“伟人”,孔子赞其为“仁人”,均是赞扬他持正守平,树德不树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