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吃大鱼大肉头发容易脱落

 雨如茵 2010-12-20
痰湿体质,从头发说到肚腩
  现实问题:古人说“五谷养人”,而不是“鱼肉养人”;既然作为长期食物,没有比五谷再好的了,那么痰湿体质的人一定是多食了非五谷的食物。
  王琦解答:古人在临床上观察到,爱吃甜食、大鱼大肉的人,头发特别容易脱落。主要是因为这些食物滋腻厚重,不容易消化,使脾气的运化功能出现障碍,无法正常运化成为水谷精微,反而变成痰湿内蕴。我们看看他们从头到脚发生了什么变化:
  1.痰湿体质的人爱脱发
  对于头发的认识,中医认为主要是与肝血和肾精有关。肾精决定了头发的多少,头发的软硬荣枯,先天肾精不足,可以导致头发枯黄稀疏;另一方面肝肾精血负责头发的日常养护。这种情况下,多吃补益肝肾精血的黑五类食品和一些坚果可以乌发、美发。但是,痰湿体质的脱发很不同,这种脱发就不是枯黄干脱的,因为痰湿内生,血瘀血热,熏蒸发根,头发、头皮就出现了油腻瘙痒。
  2.额头油光光,肿眼泡
  痰湿体质之人的额头也是油光可鉴的。痰湿体质有一个虚实互杂的问题,既有以脾失健运为主的正虚,又有痰湿交阻的邪实。湿性重、浊、黏、腻,所以皮肤排出来的就是油状的湿。然后呢,肿眼泡也是一个常见现象。
  中医认为肉轮与脾是同属的,肉轮就是指我们这个上下眼睑。脾气健运与否决定了肉轮是否臃肿荣润,肉轮的颜色、形态也体现了脾气功能的强弱。痰湿体质的人,脾失健运,痰湿内蕴。由于痰湿自身黏腻的特点,阻碍了气的上下运行,导致代谢不利,容易造成痰湿的堆积,甚至出现脾气下陷。所以在肉轮这个特殊的脾气反映点上就出现了眼泡肿,眼皮下垂的表现。
  3.中年前后,肚子大了
  开头时我们谈到了胖肚子的问题。痰湿本来就是代谢产生的废物,自然表现出一派过剩和拥塞的景象。多数人认为,中年发胖是一种客观规律,是生命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就像青春期、绝经期一样。我认为,这个话要一分为二地说。首先是这个阶段容易发胖,其次是在这个阶段有的人发胖、有的人不发胖,既跟年龄有关,更和你的生活习惯有关。
  “容易发胖”主要是因为在中年前后,人的脾胃代谢功能有所降低,所谓盛极而衰,这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在女子而言,“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也就是说女子28岁~35岁间是身体状态的鼎盛时期,过了35岁,整个体力和活力会呈现下降趋势;在男子呢,则是“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也就是说这个鼎盛期是32岁~40岁之间。
  既然鼎盛期已过,发胖,必然就与没有调整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像公司的白领们,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陪客户吃饭,一桌子的酒肉,本来就不太好消化,还要边吃边想着谈工作,商场如战场,脑子里那根弦绷得紧紧的,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没有应酬的时候呢,在单位朝九晚五地呆着,对着电脑干活,中午一份工作餐,吃了之后又窝在小隔间里继续上网,或者打牌,下班回家也多是坐着看电视。一天下来,除了喝水、吃饭、上厕所,几乎没有别的运动了,气血怎能不壅滞呢?
  4.爱出汗是因为“气道”被痰湿堵住了
  生活中你去观察一下,什么人爱出汗?一般是肥胖人特别容易出汗。这跟痰湿体质是密切相关的。
  中医认为汗是阳热熏蒸,是阴液转换而产生的。但除了这种,气虚不固,门关不上、关不紧,也会导致出汗。这点我们会在阳虚体质中详细谈到。
  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出汗,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痰湿在体内堆积,使得气道不畅,气机阻滞,郁而化热,热又熏蒸津液,导致动辄汗出,吃个饭,走个路,都比别人出的汗多。
  从脾虚到痰湿的全程演变
  现实问题:我们小时候吃饭,长辈们都会说,好好吃饭,不许说话。乍一看吧,这些规矩都挺古板的,一点都不人性化,有些封建家长制。但是老祖宗明白,如果在吃饭的时候分心做别的事情,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影响健康。至于现代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了。
  王琦解答:“食不言”是一种很本质的关怀。行走坐卧确实要认真,得下功夫养成好习惯。
  现在的工作培养出了坐班一族,手指头勤快,眼睛耳朵勤快,身体其他零件倒成了幅架子,随便的往哪儿一摆。尤其是胸腹这一溜儿,成天“窝”着,又给气血的运行增加了几分人工障碍。痰、湿、瘀都堆在这儿,堆成了胖肚子。
  结果就出现脾弱身胖这种病态现象,脾的功能强弱,与痰湿的生成关系密切,我们可以了解一下脾虚的全过程,体会一下痰湿的生成历程。
  首先,一个健康的人,健康的机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时当然没有什么问题,那叫一个爽,睡觉也香,没有梦,一觉到天亮。轻舒猿臂,打个哈欠,抬眼望去,阳光从窗外洒入,而我们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浑身充满了力量。
  接下来,由于生活习惯出了问题,脾的功能衰弱,脾气渐渐虚弱,以至于我们不太想吃东西,不太想喝水,全身没有什么劲,手脚发软……整个人感觉很疲劳,懒得说话,只想找张床赶快睡觉。这时我们的身体内部同样出现了疲劳的表现,津液的运输和排泄变得缓慢,一部分津液转化成为水湿。这时候还轻,一切都还来得及。
  1.益气健脾,四君子汤
  针对这些症状,前人立了一个方子,叫做四君子汤,是治疗脾气虚弱的基础方: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人参益气健脾,恢复脾气的运化功能,可以缓解疲乏无力的状态,让人有精神,不犯困;白术燥湿健脾,加强了对后天水谷的消化吸收输送功能,把脾气从“众多债务”中解放出来,体内的津液恢复了正常的运转,之前停滞的水谷消化掉了,人也恢复了胃口,想吃东西了,吃嘛嘛香。
  2.疏通气道,异功散
  再后来,如果还没有引起你的重视,没有积极改善生活习惯,脾气就会进一步减弱,津液的运行速度进一步减慢,水湿停聚加重,反过来影响了脾气的运行。这就像交通指挥灯出现了故障,结果导致了东西南北的车“叉”在了一起,道路堵死了。这时就算指挥灯恢复了正常,可是南来北往的车已经“搅”在了一起,还是走不动。这个时候我们不但会出现上面的一系列症状,还多了肚子胀满的症状,这种状况生活中也常见,喝点水半天都下不去,一直在肚子里咣当,甚至一走路能听到响声。
  这时,我们就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一味陈皮,变成异功散。陈皮行气的作用很强,帮助我们疏通气道,恢复脾气的正常通行。陈皮性温,可以燥除湿气。这样下来,肚胀的问题就解决了。
  3.燥湿化痰,六君子汤
  可是,如果还不管它,任脾气继续衰弱,渐渐地,湿聚成痰,出现了恶心呕吐,胸脘痞闷的症状,舌苔很厚重,大便不太干,但是老不痛快。嗓子里的痰液很多,老想往外吐。这时我们中医还有办法,在异功散的基础上再加入一味半夏,名叫六君子汤。半夏辛温,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只不过,这个过程就要相对漫长了。
  从整个过程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脾虚生湿气滞生痰的一个过程,反映了正气由盛到衰,邪气由弱到强的变化。当然,临床上的变化没有这么规律,很多情况下是夹杂有之,一般根据症状相应加减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