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努力做一名良医 2010-12-20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一)
发表时间:2010-04-28发表者:祝敬燕 (访问人次:1134)

     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长眠着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特鲁多医生,但他的墓志铭却久久流传于人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行医人。“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有时、常常、总是,像三个阶梯,一步步升华出三种为医的境界。潍坊市中医院肿瘤中心祝敬燕

    回顾自己的从医经历,何尝不是如此。初涉肿瘤专业时,满腔热情,面对顽疾,总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以为自己掌握很多医学知识,可以为病人治疗所有的病痛,但事实并非如此,面对着每况愈下的病人——日渐消瘦的身体,逐渐加重的病痛,濒临死亡的绝望,我的信心也在逐渐被消磨,痛苦和迷茫充斥着我年轻的心。正是这撒拉纳克湖畔墓志铭的故事解开了我的心结。“治愈”是“有时”,不是“常常”更不是“总是”。不管医疗技术多么先进,也不管人们花费多少金钱,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可能治愈每一个病人。恶性肿瘤更是如此,即便是手术根除了,放疗和化疗也辅助了,但不久又可能复发,于是又要开始下一个周期的手术、放疗、化疗……“生命不息治疗不止”,于是便让人心生几分沮丧,治疗有何意义?医生的使命又是什么?

    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墓志铭明确指出了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我们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去安慰病人。

    我常常思索怎样才是高明的医生?怎样才是对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案。面对着一个肿瘤患者,高明的医生首先应该分辨出哪是能治愈的病,哪是不能治愈的,也就是要弄清治疗的目的,譬如一个乳腺癌患者如果没有远处的转移,我们想的是怎样根除这个肿瘤,如何合理的安排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中药以及靶向等等治疗手段,为的是让她有十年、二十年甚或是终生不再复发的临床治愈。不仅仅如此,我们的外科医生还开展了保乳房、保卵巢、保腋窝的手术,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活着而且是像健康人一样的没有缺憾的活着;“去治愈”是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几代人的实践积累。当然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肿瘤已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且这个可治愈的肿瘤疾病谱会越来越广。相反一个晚期肿瘤患者,同样也可能给他做化疗,但足量、足疗程显然并非必须,因为我们的治疗目的与前者不同。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保证良好的生存质量,让病人快乐地、有尊严地活着是我们这个时期的追求,这时医生的帮助和安慰正是病人所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