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福林谈资本市场:直面股市热点问题

 laurel.89 2010-12-20

尚福林谈资本市场:直面股市热点问题

www.eastmoney.com2010年12月20日 13:23李德林 乔晓会证券市场周刊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通常,业内将这一天定为中国资本市场正式建立之日。

  至今,中国资本市场成立已整20年。

  正是当初一批有理想的留学归国青年、金融家及政府官员,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到一起,以满腔的热情,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奔走东西。

  在姓“资”与姓“社”的争论氛围下,中国资本市场小心翼翼地开始了。

  上交所、深交所先后正式建立,以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为标志,资本市场成为中国金融系统中的独立一极。

  监管体系不畅、法治很不健全、理念无从谈起,中国资本市场趟过了混乱的时期。以深圳“8·10”事件、“3·27”国债等惊心动魄的事件为典型,早期证券市场的参与者,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进入新世纪,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法治化,股权分置改革也扫清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机构投资者大量增加,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多层次市场、新的交易机制不断建立。

  到2010年11月底,A股市场上市公司2026家,总市值超过26万亿元, 跃居全球第二。

  资本市场的建立,为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化发展提供了规范的硬约束环境,带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国有银行改革,同时对税收、会计、法律等方面的规范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年发展成绩斐然,但毕竟时间短暂,当前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各市场参与主体理念不成熟、法制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等。

  在资本市场建立20周年之际,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接受了《财经》杂志、《证券市场周刊》的联合专访,就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剖。

  ——编者

  进入12月份,庆祝中国资本市场成立20周年的气氛渐浓。有关资本市场的大小论坛,必提及资本市场成立20周年。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管机构,中国证监会也在积极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各种活动。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自然成了近一段时期最忙的人,参加各种论坛,出席各种庆祝活动。

  这位在2002年底临危受命、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金融官员,已经在其任上工作整八年,成为中国证监会历任主席任期最长的一位。

  尚福林上任后异常低调,面对市场下跌,一言不发。实际上,尚福林正在就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问题低头调研。股权分置,成为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难逾越的大山,市场因此形容尚福林“坐在了火山口上”。

  直到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发展资本市场首次提升到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随后尚福林公开强调,“开弓没有回头箭”,以此向市场表示其决心。券商三年综合治理、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硬仗,为尚福林给外界留下了“铁腕”的印象。

  这位一直在中国金融系统工作的官员,虽然屡屡在不同层级出任要职,但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

  2010年12月15日下午,尚福林在其办公室所在的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20层的会议室,接受了《财经》杂志与《证券市场周刊》的联合采访。

  采访期间,尚福林始终面带微笑,即使遇到尖锐的问题,也平和回答,还时常以身边的例子解释资本市场的种种现象。给人的印象与“铁腕”丝毫无关。

  常与尚福林接触的人形容,其性格“外柔内刚”,似很贴切。同时,也有人说其很“讲政治”。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里,尚福林回忆了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诸多困难,畅谈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违法违规现象的治理及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尚福林表示,股权分置改革对他而言,并不是无准备之仗,“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是胡说的,而是做了很多调研。“我不敢拿这个市场去冒风险。”尚福林说。

  突围股权分置改革

  记者:2002年底,你调入证监会。当时正逢全球网络泡沫破裂、国际资本市场陷入低迷状态、中国股指也面临从历史性高位持续下跌的局面,舆论普遍认为你是坐到了中国股市的“火山口”,你对面临的困难有足够的准备吗?又是如何应对的?

  尚福林:2002年,全球的股市陷入了网络泡沫破裂的低潮期,股市不断下挫,市场信心受到打击,中国股市也受到一定影响。从我国市场自身实际看,由于如何解决股权分置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一直没有明确,市场前景不明朗。部分市场参与者和理论界人士在当时对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前景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加上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券商挪用保证金、市场结构单一,一些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股市低迷。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市场形势,不断加深对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特点的认识,形成了尽快恢复市场信心,调整市场发展政策,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九条”),这几年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国九条”精神,经过市场各方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加强,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清欠解保、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重大改革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我们深化了股票发行体制改革,推出了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加强了对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打击力度。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改革,我国资本市场承载力、影响力、开放度、透明度大幅提升,有效提升了市场运行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实现了重大的发展突破和转折性变化。

  记者:可以说,没有股权分置,就没有中国股市。但是股权分置的确给中国资本市场运行造成很大的问题,而且解决难度大、风险大,为什么要在2005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尚福林:从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来看,对国有股等发起人股份流通问题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总体上采取的是搁置的办法。股权分置问题是由诸多历史原因形成的,主要是在改革开放早期,为避免姓资姓社的争论,同时又要推动股份制和资本市场试点发展而做出的一项特定安排。

  现在回头去看,这是在市场初期特定的政治、经济、观念和法律环境下推出的一种创新,在当时条件下,这种制度安排确实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资本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市场规模发展到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越来越突出了。

  一是因为一部分股票不能流通,它什么时候流通,以什么方式流通,投资者心里不踏实,就造成了投资者对市场预期的不稳定。二是因为一部分流通,一部分不流通,在这种情况下,扭曲了市场的定价机制,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受到了制约。三是市场兼并重组资源配置功能受到很大影响。好企业通过市场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这在成熟市场是普遍的一种做法。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快发展,但是国有股、法人股没有市场价,没有办法通过市场去做兼并重组。此外,股权分置还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不利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股权分置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市场稳定运行和改革发展的重大制度障碍。

  当时,一方面市场把国有股、法人股流通问题看做是悬在股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股权分置问题不解决,市场预期难以稳定,投资者信心难以恢复;另一方面股权分置问题在基本制度层面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这一问题无法靠市场自身消弭,股权分置问题拖得时间越长,积累的非流通股越多,解决的难度也就越大。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多方面深入探讨,认识到必须尽早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度性变革,为了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有关方面和专家学者、媒体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客观上形成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市场预期。

  特别是在2004年初“国九条”推出以后,大家对股权分置问题的认识也逐步统一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也由原来的国有股减持,变成了寻求全流通的方式,让国有股和法人股逐步拥有流通权。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基本操作思路的认识逐步深化,相关制度和技术条件逐步完善,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已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

  记者: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大智慧。你当时提出的“开弓没有回头箭”至今记忆犹新。但2005年股改试点开始时,股指甚至一度跌破1000点,能否介绍一下股改试点的决策以及试点过程中最艰难的地方?你们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尚福林:股权分置改革刚刚推出时,市场对当时能否平稳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还没有足够信心,对推进改革的时机选择也有争论。国务院最终果断做出了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重大决策。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十分及时的。

  从我来讲,上任后经过多方调查,觉得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市场很难往前发展。这件事儿搁不住、拖不得,越拖问题越多。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本质上是平衡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消除A股市场股份流通的制度性差异。这项改革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可循,而且上市公司情况复杂、千差万别,当时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面临两个突出问题:

  第一,是不是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我们通过反复研究之后认为,全流通本身使国有股可以得到市场的公允价格,是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

  举例说,过去,国有企业要同外资搞合资,是用净资产计算公司的价值,现在要搞合资,是用市场价格,也就是用市值去计算价格,这是对国有资产的重要保护。

  第二,股权分置改革在法律上有什么依据?通过认真研究,认为通过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用到股权分置改革上,因为在公司上市时国有股、法人股做了约定,暂不流通,国有股、法人股要流通,就要征得对方也就是流通股股东的同意,这是符合合同法法理的。最后形成了大股东提出方案,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要经过两次投票,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股东同意,方案才能通过。为了方便中小投资者投票,在技术上做了些安排,建立了网络投票平台,通过交易系统大家可以参与投票。这样通过舆论引导、法律保障、技术支持,促进了股权分置改革。

  当然,作为一项全新的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市场上对于国有股送股的看法也不一致。在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也确实面对许多实际困难,承受了很大压力。经过反复研究商讨,最终确立了“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操作原则和“试点先行、协调推进、分步解决”的操作步骤。

  “统一组织”保障了股改的大方向、大原则的一致性,而“分散决策”充分尊重上市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鼓励两类股东通过充分协商解决大股东的流通权问题,同时可以防止“整体试错”,即使个别公司的股改方案不能通过,也不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全局推进。

  第一批有四家企业参与股改,一家没通过,没通过我觉得是好事,说明市场各方主体很重视,流通股股东在积极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第二批开始很多人怀疑,认为1000多家上市公司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第二批推出了40多家,加上大型国企的加入,市场基本上形成了推进改革的预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我们会同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用工作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方案创新的办法解决改革中的各类复杂问题,形成了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的政策配合机制、地方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机制、交易所的方案指导机制、两类股东间的沟通协商机制,通过不断克服困难,改革初期存在的疑虑和争议逐步消除,各种类型的上市公司的股改难题妥善破解,改革环境逐步改善,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作用在改革推进中逐步显现,也逐步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最终稳妥地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是在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条件下,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适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道路的改革路径,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和时间的考验,为实现资本市场的机制转换、功能发挥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截至2010年11月底,A股市场流通市值为19.01万亿元,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由2005年底的32.8%上升到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