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法度规程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20

6、法度规程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原文】程1者,物之准也;礼者,节2之准也。程以立数3,礼以定伦,德以叙位,能以授官。凡节奏欲陵,而生民欲宽,节奏45而文6,生民宽而安。上文下安,功名之极也,不可以加矣。

【译文】法度规程,是万物的标准;社会行为规范,是行为节度的标准。法度规程是用来确立计算方法的,社会行为规范是用来确定伦理关系的,规律是用来排列位置的,才能是用来授予官职的。凡行为节度及进言想要严谨,而且生养人民想要宽裕,行为节度及进言严谨而且文明,上级文明下级安定,这就是功名的顶点,不可以再加了。

【说明】本节仍然是探讨读书人所必须懂得的根本问题。什么是法度规程?法度规程有什么用处?什么是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行为规范有什么用处?荀子在这里作了说明。法度规程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根据一定的法度规程,就可以计算出万物的适宜恰当与否。社会行为规范是衡量人们行为的标准,根据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可以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适宜恰当与否。所以,要按规律来办事来安排位置,要按才能的大小来授予官职。所以,人们的行为首先要有节度,要严谨,进言上书也要有节度,要严谨,才能称得上是文明。上级文明而下级安定,这就是功名的顶点了。如果人们不按照法度规程来计算,就无法衡量万物的适宜恰当与否;如果人们不按照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无法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适宜恰当。所以,不论是当领导、被领导,首先都要懂得一定的法度规程和社会行为规范,才能创建功名,才是最佳行为方式。

——————————————————

【注释】1.程:《诗·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管子·君臣上》:“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礼记·月令》:“按度程。”《荀子·修身》:“程役而不录,横行天下。”《韩非子·孤愤》:“贤士程行于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吕氏春秋·慎行》:“后世以为法程。”这里用为法度、规程之意。

2.节:《易·节·辞》:“节,亨;苦节,不可贞。”《书·召诰》:“节性惟日其迈。”《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管子·牧民》:“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礼记·曲礼上》:“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礼记·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文王世子》:“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墨子·辞过》:“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荀子·非相》:“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广韵·屑韵》:“节,制也,止也。”这里用为适度、节制、准则、法度之意。

3.数:(shu)《诗·小雅·巧言》:“往来行言,心焉数之。”《周礼·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老子·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论语·里仁》:“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礼记·儒行》:“递数之不能终其物。”《荀子·富国》:“必时臧余,谓之称数。”《说文》:“數,计也。”这里用为计算之意。

4.奏:《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荀子·富国》:“其礼义节奏也。”《论衡·对作》:“上书谓之奏。”陆机《文赋》:“奏平彻以闲雅。”这里用为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之意。

5.陵:《荀子·富国》:“陵谨尽察。”《荀子·致士》王念孙杂志:“陵,谓严密也。”这里用为严谨之意。

6.文:古“文”字是指纹理、花纹之意。后来发展为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称为“文”。文明一词就是“文”的延续。其也含有文献、学问文章之意。《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老子·十九章》:“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荀子·宥坐》:“因丽节文,非无良材也,盖曰贵文也。”《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群义之文章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