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ACD指标的使用

 王海虹 2010-12-20

MACD平滑异同平均线

百科名片

  
MACD平滑异同平均线

MACD平滑异同平均线是一种股票技术,基于均线的构造原理,对价格收盘价进行平滑处理(求出算术平均值)后的一种趋向类指标。具体的说,它是一种移动平均线的波动指标,是将长期与中期的平滑移动平均线 (EMA) 的累积差距计算出来。 在 MACD 图形中显示两条图线,一条是实线就是 MACD 线,而另一条线为虚线 (Trigger line) 就是MACD的移动平均线。在MACD线与 Trigger 线之间的差距可以画成柱状垂直线图 ,且以零 (0) 为中心轴,以柱状垂直线图 (Oscillators) 图的正负表示MACD线与Trigger 线何者在上,何者在下以作为研判买卖的最佳时机。

目录

原理
逃顶方法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原理

  MACD根据两条不同速度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来计算两者之间的离差状况作为行情研判的基础,实际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来判断买进与卖出的时机与信号。MACD使用滞后性的均线指标,来显示趋势特征。当用长均线减去短均线后,这些滞后指标就成为了一个动力振荡指标(Momentum oscillator)。其结果是它构造了一根在零点线上下摆动的振荡线,并且没有上下幅度限制。在实际操作中,MACD指标不但具备抄底(价格、MACD背离时)、捕捉强势上涨点(MACD连续二次翻红时买入)的功能,而且能够捕捉最佳卖点,帮助投资者成功逃顶。

编辑本段逃顶方法

  1、股价横盘、MACD指标死叉卖出。指股价经过大幅拉升后横盘整理,形成一个相对高点,MACD指标率先出现死叉,即使5日、10日均线尚未出现死叉,亦应及时减仓。
  2、假如MACD指标死叉后股价并未出现大幅下跌,而是回调之后再度拉升,此时往往是主力为掩护出货而再最后一次拉升,高度极为有限,此时形成的高点往往是一波行情的最高点,判断顶部的标志是“价格、MACD”背离,即当股价创出新高,而MACD却未能同步创出新高,两者的走势出现背离,这是股价见顶的可靠信号。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1、移动平均线指标使用入门
  2、股市中的护身符——MACD
  3、吉祥天的MACD
  4、十日均线法的实战价值(一)
  5、十日均线法的实战价值(二)
  6、十日均线法的实战价值(三)
  7、十日均线法的实战价值(四)
  8、十日均线法的实战价值(五)
  9、十日均线法的实战价值(六)
  10、十日均线法的实战价值(七)
  11、十日均线法的实战价值(八)
  12、移动均线与成本均线
  13、1250均线法则要领总结
  14、巧用平均线 判断买卖点
  15、简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运用
  16、葛兰碧移动平均线的买卖八大法则
  17、如何活用指数移动平均线
  18、葛兰维尔法则
  19、由移动平均线判断买入时机(一)
  20、由移动平均线判断买入时机(二)
  21、由移动平均线判断买入时机(三)
  22、由移动平均线判断买入时机(四)
  23、均线参数的设置
  24、如何活用均价线
  25、MACD逃顶技巧
  26、20日与120日线死叉的警示信号
  27、综合运用KDJ与MACD
  28、均线对均线的助涨作用
  29、MACD“将金不金”卖出法
  30、MACD指数实战运用
  31、如何判断“ MACD的背离”
  32、运用MACD准确判断买入点
  33、如何妙用MACD
  34、移动平均线对趋势的追踪
  35、移动平均线大全
  36、如何选择均线周期
  37、MACD最有效、最常用逃顶方法
  38、用MACD研判趋势拐点
  39、MACD捕捉主升浪起涨点
  40、MACD的基本研判技巧法则
  41、运用MACD指标逃顶技巧
  42、移动平均线的卖出时机浅析
  43、移动平均线组合关系的十二特征
  44、移动平均线的买入时机浅析
  45、要在最经典的MACD指标上下功夫
  46、权证一分钟MACD操作技巧
  47、“山峰”和“谷底”——MACD实战修正技巧
  48、由移动平均线指导实战(1)
  49、由移动平均线指导实战(2)
  MACD简介
  MACD是根据移动平均线较易掌握趋势变动的方向之优点所发展出来的,它是利用二条不同速度(一条变动的速率快──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另一条较慢──长期的移动平均线)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来计算二者之间的差离状况(DIF)作为研判行情的基础,然后再求取其DIF之9日平滑移动平均线,即MACD线。MACD实际就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来研判买进与卖进的时机和讯号。
  1.MACD的基本运用方法
  MACD在应用上,是以12日为快速移动平均线(12日EMA),而以26日为慢速移动平均线(26日EMA),首先计算出此两条移动平均线数值,再计算出两者数值间的差离值,即差离值(DIF)=12日EMA-26日EMA。然后根据此差离值,计算9日EMA值(即为MACD值);将DIF与MACD值分别绘出线条,然后依“交错分析法”分析,当DIF线向上突破MACD平滑线即为涨势确认之点,也就是买入讯号。反之,当DIF线向下跌破MACD平滑线时,即为跌势确认之点,也就是卖出讯号。
  MACD理论除了用以确认中期涨势或跌势之外,同时也可用来判别短期反转点。在图形中,可观察DIF与MACD两条线之间长间垂直距离的直线柱状体(其直线棒的算法很简单,只要将DIF线减去MACD线即得)。当直线棒由大开始变小,即为卖出讯号,当直线棒由最小(负数的最大)开始变大,即为买进讯号。因此我们可依据直线棒研判短期的反转点。
  一般而言,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愈来愈大。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负差离值也愈来愈大,所以当行情开始反转时,正或负差离值将会缩小。MACD理论,即利用正负差离值将会缩小。MACD理论,即利用正负差离值与其9日平滑均线的相交点,作为判断买卖讯号的依据。
  2.计算方法
  (1)计算平滑系数
  MACD一个最大的长处,即在于其指标的平滑移动,特别是对一某些剧烈波动的市场,这种平滑移动的特性能够对价格波动作较和缓的描绘,从而大为提高资料的实用性。不过,在计算EMA前,首先必须求得平滑系数。所谓的系数,则是移动平均周期之单位数,如几天,几周等等。其公式如下:
  2
  平滑系数=─────────
  周期单位数+1
  2 2
  如12日EMA的平滑系数为───=──=0.1538;
  12+1 13
  2
  26日EMA平滑系数为──=0.0741
  27
  (2)计算指数平均值(EMA)
  一旦求得平滑系数后,即可用于EMA之运算,公式如下:
  今天的指数平均值=平滑系数×(今天收盘指数-昨天的指数平均值)+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依公式可计算出12日EMA
  2
  12日EMA=─×今天收盘指数一昨天的指数平均值)+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13
  2 11
  =─×今天收盘指数+─×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13 13
  同理,26日EMA亦可计算出:
  2 25
  26日EMA=─×今天收盘指数+昨天收盘指数+─×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27 27
  由于每日行情震荡波动之大小不同,并不适合以每日之收盘价来计算移动平均值,于是有需求指数(Demand Index)之产生,乃轻需求指数代表每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时,都分别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权数(两倍),即对较近的资料赋予较大的权值,其计算方法如下:
  C×2+H+L
  DI=────────
  4
  其中,C为收盘价,H为最高价,L为最低价。
  所以,上列公式中之今天收盘指数,可以需求指数来替代。
  (3)计算指数平均的初值
  当开始要对指数平均值,作持续性的记录时,可以将第一天的收盘价或需求指数当作指数平均的初值。若要更精确一些,则可把最近几天的收盘价或需求指数平均,以其平均价位作为初值。此外。亦可依其所选定的周期单位数,来做为计算平均值的基期数据。
  3.研 判
  (1)DIF与MACD在0以上,大势属多头市场。DIF向上突破MACD可作点交叉向下,只能看作行情的回档,不能看成空头市场的开始。
  (2)反之,DIF与MACD在0以下,大势属空头市场。DIF向下跌破MACD,可作卖,若DIF向上突破MACD,是高价位抛售股东的股档的回补现象,也可看作少数投资者在低价位试探着去接手,只适合买入走短线。
  (3)牛差离:股价出现二或三个近期低点,而MACD并不配合出现新低点,可作买;
  (4)熊差高:股价出现二或三个近期高点而MACD并不配合新高点,可作卖;
  (5)MACD可配合RSI(相对强弱指数)与KD(随机指数),互相弥补各自的缺点;
  (6)高档二次向下交叉要大跌,低档二次向上交叉要大涨。
  4.评 价
  
  MACD技术分析,运用DIF线与MACD线之相交型态及直线棒高低点与背离现象,作为买卖讯号,尤其当市场股价走势呈一较为明确波段趋势时,MACD则可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但当市场呈牛皮盘整格局,股价不上不下时,MACD买卖讯号较不明显。当用MACD作分析时,亦可运用其他的技术分析指标如短期K,D图形作为辅助工具,而且也可对买卖讯号作双重的确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