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秸秆

 doggog 2010-12-21
  我国农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有优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烧掉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秸秆数量也多,加之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烧煤和使用液化气的普及,使农村中有大量富余秸秆。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秸秆的利用由原来的堆沤肥转变为秸秆直接还田。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秸秆还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秸秆还田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等多种方式。

编辑本段我国秸秆还田现状及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

我国的秸秆还田现状

  (表3-15,3-16))
  表3-15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含量 (徐新宇,1991)
  几种营养元素含量占干物重(%)
  

秸秆种类
  N P2O5 K2O Ca S
  麦秸 0.50~0.67 0.20~0.34 0.53~0.60 0.16~0.38 0.123
  稻草 0.63 0.11 0.85 0.16~0.44 0.112~0.189
  玉米秸 0.48~0.50 0.38~0.40 1.67 0.39~0.8 0.263
  豆秸 1.30 0.30 0.50 0.79~1.50 0.227
  油菜秸 0.56 0.251.13 - 0.348
  表3-16 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
  增产(公斤/亩) 增产(%)
  试验单位 试验方式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微区定位试验 19.9~85.8 55.97 5.3~22.7 14.79
  中国农科院
  大田定位试验 12.3~63.5 33.50 4.2~16.4 9.74
  土肥所
  大田调查 50.3~63.3 56.30 10.0~12.4 11.30
  翻压还田定位试验 59.0~169.0 64.0 -6.9~+28.6 11.0
  西南农业大学
  覆盖还田定位试验 33.7~43.4 38.6 8.73~11.76 10.3
  小麦压草试验 -7.9~51.4 25.9 -3.5~+65.6 11.7
  中稻压草试验 38.1~66.8 50.4 8.7~12.6 9.8
  湖北省农科院
  棉花大田试验 6.1~12.9 9.1(皮棉) 7.2~17.3 11.8
  棉花大田调查 11.7 13.1
  山西省农科院 大田定位试验 11.7~14.0 13.2
  江苏省农科院 大田定位试验 8.5~52.5 29.9 4.8~36.0 18.0
  浙江省农科院 一年三熟定位 35.8~33.7 36.6 11.17~40.7 15.2
  统计全国60多份秸秆还田试验资料 -4.8~83.4 15.7
  根据1995年我国公布的统计资料,粮食播种面积16.5亿亩,粮食总产量4.67亿吨,按粒秆比1∶1.2估算,再加上其他作物秸秆,全国年生产秸秆近6亿吨,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据张夫道等人的统计,豆科作物秸秆含氮较多,禾本科作物秸秆含钾较丰富,作物秸秆提供的养分约占我国有机肥总养分的13%~19%,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从现有的秸秆产量计算,6亿吨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400多万吨尿素,700多万吨过磷酸钙,700多万吨硫酸钾。近10年来,秸秆还田发展很快,1987年秸秆还田面积仅2亿多亩(次),到1996年突破5亿亩(次),年平均增长10%以上。全国年秸秆还田量超过一亿吨,约占秸秆总量的20%。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高留茬还田,约占秸秆直接还田总面积的60%,机械粉碎翻压和覆盖还田分别占22%和18%。秸秆还田已经成为我国沃土工程和丰收计划的重要内容,秸秆覆盖已成为以山西为代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

  把作物秸秆进行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统计全国60多份材料,增产范围在-4.8~83.4,平均增产15.7%。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编辑本段秸秆还田的增产机理

  农田生态环境即作物生长环境,它包括农田小气候,土壤结构和水热状况,植物养分及其循环,杂草生长,植物病虫害等因素。生态环境之优劣直接影响作物生长,而秸秆覆盖及翻压
  

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曾木祥等总结了我国秸秆还田增产机理方面的研究认为;秸秆还田的养分效应,改土效应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是秸秆还田的增产机理。

秸秆还田的养分效应

  1.提高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及利用率
  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都有增加,其中尤以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根据定位试验结果,全氮平均比对照提高0.005%~0.09%,速效磷增加0.75毫克/公斤~12毫克/公斤,速效钾增加8.6毫克/公斤~38.8毫克/公斤。统计全国60份试验结果,秸秆还田后全氮提高范围在0.001%~0.1%,平均提高0.0014%;速效磷增加幅度在0.2毫克/公斤~30毫克/公斤,平均提高3.76毫克/公斤;速效钾增加幅度在3.3毫克/公斤~80毫克/公斤,平均增加31.2毫克/公斤。
  表3~17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比CK速效磷(P2O5) 比CK速效钾(K2O)
  试验单位 试验方式 比CK全N提高%
  增加(毫克/公斤) 增加(毫克/公斤)
  0.0~0.01 0.6~5.6 8.3~105.1
  微区定位试验
  平均0.005 3.15 38.8
  中国农科院
  -0.004~0.028 -0.6~5.0 0.7~31.7
  秸秆翻压定位试验
  0.009 2.12 13.4
  土肥所
  0~0.009 0.4~5.4 2.6~17.8
  秸秆覆盖定位试验
  0.005 2.42 8.6
  西南农业大学 稻草还田定位试验 0.011 3.0.0 26
  浙江省农科院 定位试验 0.09 12.0
  湖北省农科院 压草定位试验 0.0078 0.75 15.64
  0.001~0.1 0.2~30 3.3~80
  统计全国60份试验材料
  0.0014 3.76 31.2
  *CK-未施秸秆处理
  表3-18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
  试验单位 试验方式 有机质增减值(%) 容重增减值克/立方厘米 总孔隙度增减值(%)
  0.01~0.27 -0.033~-0.062 1.05~2.04
  平均0.157 平均-0.046 平均1.52
  微区定位试验2年
  0.02~0.12 -0.07~0 0-2.31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 翻压定位试验2年
  平均0.067 平均-0.29 平均0.94
  覆盖定位试验2年
  0.014~0.11 -0.01~0.08 0.35-2.3
  平均0.058 平均-0.039 平均1.26
  江苏省农科院 麦田盖草 -0.06 1.90
  西南农业大学 定位试验3年 0.38 -0.07 2.64
  浙江省农科院 定位试验6年 1.47 -0.19
  湖北省农科院 定位试验3年 0.096 -0.062 4.09
  统计全国60份试验材料 平均0.0114 -0.077 3.52
  2.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硅平衡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
  作物吸收的钾在成熟期大量滞留在茎杆中,秸秆中钾素有效性高,其利用率在盆栽条件下,与矿质钾肥相当。覆盖条件下,秸秆中的钾受雨水淋溶而渗入表土,有利于改善作物生长前期的钾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含钾高的各种植物残体均可称为生物钾肥,生物钾肥的贡献是利用作物在其生育过程中吸收的土壤钾,以秸秆还田形式归还土壤,以供再利用,从而保持土壤钾的良性循环。
  水稻秸秆中含硅高达8%~12%,稻草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中有效硅的含量和水稻植株对硅的吸收。

秸秆还田的改良土壤效应

  1.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
  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活性存机质,稻草含有机碳42.2%,腐殖化系数为30%,每亩施200公斤稻草提供的腐殖质为25.3公斤。新鲜有机质的加入对改善土壤结构有重要作用。
  从表3-18可以看出实行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其增减的数值依不同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不同秸秆还田量及秆还田年限有很大差别。秸秆还田后土壤疏松,易耕作,说明秸秆还田有良好的改土作用。
  2.秸秆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和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
  土壤中>0.25毫米的微团聚体被认为对土壤物理性质和营养条件具有良好的作用。稻草还田有利于1~0.25毫米团聚体的形成,连续3年试验后,1~0.25毫米团聚体由18.60%提高到32.28%。增加了73.5%,增加数为对照的1.1倍,化肥的1.7倍。而<0.01毫米的团聚体则减少50%(表3-19)。
  表3-19 各处理土壤微团聚体变化(%)
  团聚体 1毫米~0.25毫米 0.25毫米~0.01毫米 <0.01毫米
  处理 第一年 第三年 第一年 第三年 第一年 第三年
  CK 20.48 29.32 22.22 25.79 20.11 16.79
  化肥 18.42 18.64 22.12 21.05 21.16 15.79
  稻草 18.60 32.28 21.07 16.95 20.02 10.02
  猪粪 25.14 34.87 22.83 18.91 21.07 9.45
  施入秸秆对游离松结态和紧结态两组分增加较高,前者形成的活性腐殖质易分解,在作物营养上意义较大,后者在土壤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表3-20)。测定稻草还田区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占表土层重量比例,粘壤质和沙壤质两种土壤分别比对照增加11.8%和8.9%。随着土壤团粒组成的改善,土壤三相比也相应的改善,气相、液相增加,固相减少,通透性改善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
  表3-20 稻草还田对水稻土重组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
  总有机质 松结态 稳结态 紧结态 增值复合度
  处理
  % 增加 % 增加 % 增加 % 增加 %
  对照 2.84 1.43 0.13 1.28
  粘壤质
  稻草翻压 3.16 0.32 1.52 0.09 0.10 0.03 1.48 0.20 183.4
  对照 2.69 1.08 0.15 1.46
  砂壤质
  稻草翻压 2.87 0.18 1.15 0.07 0.18 0.03 1.45 0.08 114.5
  3.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研究表明,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量每亩为54~95公斤,年积累量每亩为28~96公斤,年矿化量大于年积累量,要想维持土壤有机质现状,必须每年补充54~95公斤的有机碳源,若要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则需补充更多的有机物质,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有重要作用,每亩还田500公斤玉米秸秆,或配合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碳有盈余。不秸秆还田0~20厘米耕层土壤有机质则要亏损12.45~17.6公斤,约占原有机质的0.98%~1.39%(表3-21)。
  表3-21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影响(公斤/亩)
  土壤有机碳理论值 0~20厘米实测值
  处理
  年矿化量 年积累量 盈亏 占原含量% 盈亏量 占原含量%
  不施肥 58.63 27.67 -30.96 -2.43 -17.60 -1.39
  玉米秸 95.07 96.27 +1.20 +0.09 +62.15 +4.88
  玉秸+NP 91.71 95.47 +3.76 +0.30 +61.95 +4.78
  不施肥 57.58 27.65 -26.06 -2.05 -12.45 -0.98
  玉米秸 94.11 95.72 +1.61 +0.13 +54.35 4.27
  玉秸+NP 88.83 95.63 +6.80 +0.53 +76.95 +6.04
  秸秆还田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能提高有机质的质量。土壤腐殖质化程度,常以胡敏酸与富里酸对比关系确定,D.S.Jenkinson与E.J.Kolenbrator的研究认为,富里酸含量标志腐殖化作用强弱。稻草还田量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表明,腐殖酸总量和富里酸含量与秸秆还田量呈正相关,H/F的比大小次序则相反。单施稻草腐殖酸总量提高20.8%,而稻草与猪粪和化肥配施可提高23%。富里酸中N素的矿化率最高可达38.1%~52.0%,而且固定土壤N素的活性较大(表3-22)。
  4.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秸秆还田后,肥土上细菌数增加0.5~2.5倍,瘦土上增加2.6~3倍。在约20%的合适土壤水分含量时,细菌数量最多,在肥土和瘦土上分别增加3.5倍和3倍(表3-23)。
  表3-22稻草还田量对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小麦收获期 水稻收获期
  处理
  有机质 腐殖酸 胡敏酸 富里酸 有机质 腐殖酸 胡敏酸 富里酸
  H/F H/F
  克/公斤 总量(%) (%) (%) 克/公斤 总量(%) (%) (%)
  翻压稻草450公斤/亩 15.4 0.38 0.13 0.25 0.52 13.5 0.37 0.12 0.25 0.48
  翻压稻草300公斤/亩 13.4 0.34 0.11 0.23 0.49 12.4 0.32 0.12 0.20 0.60
  覆盖稻草300公斤/亩 12.5 0.32 0.12 0.20 0.60 14.2 0.38 0.14 0.24 0.58
  不施稻草CK 12.6 0.31 0.15 0.16 0.94 11.8 0.32 0.13 0.15 0.86
  表3-23土壤水分含量对微生物量的影响
  细菌数 真菌数 放线菌数
  土壤类型 实测水分(%)
  (个)/克 (个)/克 (个)/克
  8.65 19.13×106 55.98×103 36.06×104
  14.43 19.48×106 28.87× 103 8.53×104
  肥土 14.74(CK) 13.25×106 29.67×103 8.21×104
  23.15 46.42×106 62.85×103 8.68×104
  29.18 24.95×106 47.59×103 10.82×104
  9.85 14.42×106 72.88×103 19.63×104
  15.30 15.74×106 60.57×103 19.32×104
  瘦土 14.93(CK) 5.49×106 64.85×103 3.14×104
  22.69 16.21×106 11.25×103 5.17×104
  26.63 15.00×106 14.03×103 6.36×104
  CK-未施秸秆处理
  此外,在江苏水旱轮作区的盖草研究还证明盖草降低了土壤中的还原物质总量,有效地改善水稻田的氧化还原状态。盐碱地盖草后,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有利雨水下渗,使盐分随水排走;同时,还田的秸秆分解时产生多种有机酸,在一定程度上亦可中和土壤碱性,有明显的洗碱效果。邳县中盐碱地和丰县重盐碱土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连续三年盖草,耕层土壤的全盐量分别由原来的0.151%和0.21%下降到0.122%和0.130%,平均下降了0.03%,土壤,也分别由8.8和9.0下降到8.2和8.4,明显减轻了盐碱危害。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1.保墒和调控田间温湿度
  秸秆覆盖地面,干旱期减少了土壤水的地面蒸发量,保持了耕层蓄水量;雨季缓冲了大雨对土壤的侵蚀,减少了地面径流,增加了耕层蓄水量。覆盖秸秆隔离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对土体与地表温热的交换起了调剂作用。
  2.抑制杂草
  农田覆盖秸秆有很好的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秸秆覆盖与除草剂配合,提高了除草剂的抑草效果。播麦后3天,每亩喷施750倍丁草胺乳油后盖草,比单喷丁草胺处理,小麦生长后期每亩杂草减少12.4万苗。

编辑本段秸秆还田的适宜有效条件

  由于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少,复种指数高,倒茬间隔时间短,加之秸秆碳氮
  

比高,不易腐烂。所以秸秆还田常因翻压量过大,土壤水分不适,施氮肥不够,翻压质量不好等原因,出现妨碍耕作,影响出苗,烧苗,病虫害增加等现象,有的甚至造成减产。为了克服秸秆还田的盲目性,提高效益,推动秸秆还田发展。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等单位研究了我国华北、西南、长江中游、浙江三熟制种植区,江苏水旱轮作区的秸秆还田的适宜有效条件,使秸秆还田各项技术具体化、数量化、综合起来有如下7个方面。

秸秆还田方式及其适应性

  秸秆直接还田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机械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
  华北地区除高寒山区,绝大部分地区可采用秸秆直接粉碎翻压还田。水热条件好,土地平坦,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加适宜。
  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研究表明,水田宜于翻压,旱作地宜于覆盖。
  浙江三熟制地区,将早稻草翻压还入晚稻田是该地的主要方式。
  秸秆还田量及还田周期
  还田秸秆数量基于这样考虑:还田的秸秆量能够维持和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生产实际出发,一般以本田秸秆还田。
  华北地区的试验表明每亩翻压200~400公斤麦秸(风干量)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可以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并且可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对华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量的研究表明,翻压还田以300公斤为宜,一般不超过400公斤,整株覆盖以500~700公斤为宜。玉米每亩秸秆产量(除去上部作饲料部分)一般在280~400公斤,采用本田秸秆还田,一年还田一季,就可以逐年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西南地区每亩有300~450公斤稻草产出,亩施300公斤(风干重)稻草即可得到满意的增产效果。所以冬水田翻压稻草或冬作物上覆盖都以每亩还田量300~400公斤为宜,高留茬还田量在200~300公斤之间。再生稻产量不高,其稻草可全部还田。
  长江中游地区,在水稻、小麦和棉花三种作物上,无论是翻压或覆盖都以每亩200公斤最经济有效。为了保持土壤有机质平衡,规定了土壤有机质保持目标。砂质田为2.2%~3.5%,粘质稻田为2.5%~3.0%,冲积性砂土为1.2%。按照上述秸秆还田量,每年还田一季秸秆即能达到土壤有机质保持目标,并有所增加。浙江地区整草免耕还田稻草量约占本田稻草量的1/3~1/2,约相当于160~240公斤,碎草翻埋还田每亩约200公斤,晚稻草还冬作田,麦田免耕盖草约150~300公斤,冬绿肥田盖草约100~200公斤。江苏稻麦轮作区,秸秆覆盖还田量多在100~300公斤之间,黄泥土最高产量的还田量为173公斤,淮北稻麦二季最适年还田量为241公斤。
  总的看来水稻、小麦秸秆的适宜还田量(风干重)以200~300公斤/亩为宜。玉米秸秆在300~400公斤/亩为宜。一年一作地块和肥力高的地块还田量可适当高些,在水田和肥力低的地块还田量可低些。每年每亩地一次还田200~300公斤秸秆,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会下降,并逐年有所提高。

适宜的翻压覆盖时间

  华北地区麦秸直接翻压还田,一般在6月上中旬进行,麦收后随即将麦秸切碎,均匀撒开,施肥翻耕整地播种,在玉米行间盖麦秸和高留茬灭茬还田要突出一个早字。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进行。
  华北地区玉米秸秆翻压还田时间应越早越好,最理想是玉米上部还有2~3片绿叶时及时翻压还田,此时大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覆盖还田亦多在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顺垅割倒或压倒。
  长江中游地区麦田盖草从播种到4叶期均可,但以播种后覆盖和分蘖初期(冬至)盖草较好。在棉花上盖草适宜时间为6月中、下旬,延至7月随时间推移,覆盖效果明显下降。在双季稻区采用早稻草原位直接还田,收割后即可实行。在西南地区冬水田稻草还田,8月中下旬水稻收割时将稻草撒铺于田面或留高茬40厘米~50厘米及时耕翻入土。再生稻则全部稻草稻桩还田泡水过冬,第二年春耕翻压。麦田免耕盖草和油菜田免耕盖草播后即可实行。江苏稻麦轮作区,稻田免耕或耕翻种麦的田块,施足基肥,播后喷施除草剂即可盖草。麦草覆盖还田,可在麦收后耕地,施肥灌浅水施面肥后盖草。浙江三熟制稻田,早稻脱粒后即可将稻草撒匀翻埋还田。麦田免耕覆盖从播种至四叶期均可,以播后覆盖最为普遍,冬绿肥田盖草晚稻收割后即可进行。

翻压深度和粉碎程度

  农业机械是制约秸秆还田的重要因素,翻压和粉碎都离不开农业机具。华北地区麦秸不同翻压深度的试验表明,翻压深度大于20厘米,或将秸秆耙匀于20厘米耕层中,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影响不大,翻压深度小于20厘米,则对苗期生长不利。从粉碎程度上看小于10厘米较好。玉米秸粉碎翻压还田粉碎程度多在10厘米~15厘米,翻压深度在20厘米~25厘米。目前玉米秸整株翻压和整株覆盖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适于在一年一熟的地区实行。南方稻草翻压还田主要用早稻草还晚稻田,稻草切一刀或二刀约15厘米~20厘米。据调查大中型拖拉机配上各种型号的犁翻压深度可达18厘米~42厘米,多数在22厘米~27厘米,切碎机可把秸秆切碎0~100毫米,完全可以满足北方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的需要。南方用脱切机或旋耕机与12马力手扶拖拉机配套把稻草压入田中。

合理配施氮磷肥

  作物秸秆的碳氮比值较大,一般在60~100∶1。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吸收一定的氮营养自身,造成与作物争氮影响苗期生长,加之我国土壤普遍缺氮,磷钾也较缺乏,所以秸秆还田时一定要补充氮素,适量施用磷钾肥。秸秆还田可与各地的平衡施肥相结合。

调控土壤水分

  合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秸秆分解的重要因素。华北地区秸秆还田把土壤水分调控在20%左右最有利秸秆的分解。南方水田翻压秸秆要注意淹水还原状态下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在未改造好的下湿田、冷浸田、烂泥田和低洼渍涝田、不要进行秸秆翻压还田。在一般稻草翻压还田的田块,水分管理要浅灌、勤灌适时烤田,在分蘖初期及盛期各耘田一次,以便增加土壤通透性,排除稻草腐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南方旱作物上,秸秆还田也要注意调节水分,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秸秆还田,特别是秸秆覆盖为病虫害提供了栖息和越冬场所,尽量减少覆盖秸秆病穗的残存和越冬基数,是减少病虫害传播的有效方法。因此凡有上述病虫害严重发生的秸秆都不能进行还田。南方水稻秸秆凡有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稻草不宜还田,有三化螟发生的田块,稻桩应深压入土中。
  杂草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它与作物争水、肥和光能,侵占地上部和地下部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华北地区6~9月份是高温多雨季节,杂草生长很快,及时防除杂草十分重要。及早在玉米行间覆盖麦秸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如果与使用除草剂相结合,除草效果就会更好。南方麦田除草剂应在播后苗前喷施,每亩用100克60%丁草胺乳油兑水75公斤,土面喷雾,趁墒覆盖秸秆。

编辑本段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

  中国农科院等六单位在研究了秸秆还田增产机理和秸秆还田的适宜有效条件后,根据我国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区、江苏水旱轮作区、浙江三熟制种植区的气候、土壤、种植制度和秸秆还田方式等实际情况,各地区在多年深入研究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下面六个秸秆还田技术规程,可供各地参照执行。

华北地区麦秸还田技术规程

  华北地区地处′北纬36°~40°及东经114°30′~119°,主要包括晋、冀、鲁、豫和京、津二市。自然条件优越,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180~220天,光照充足,降水量适中,主要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5%。属暖温带半润湿季风气候。小麦是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本地区的主要种植制度,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45%,产量约占全国的54%,在我国的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丰富的小麦秸秆资源和农业机械的迅速发展,使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成为改土培肥,增产粮棉的主要措施。当前麦秸直接还田的主要方式有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各种还田方式可参照下列各项规定值。
  1.麦秸还田各项技术指标规定值(表3-24)
  表3-24 麦秸还田技术规程各项指标规定值
  项目 规定值
  编号
  翻压 覆盖 高留茬
  高肥力 250~350 200~300 200~300
  1 麦秸数量(公斤/亩)
  中、低肥力 200~300 200~300 150~200
  土壤水分(%) 18~22 18~22 18~22
  2 土壤水分 浇水时间(天) 麦收前3~7 麦收前3~7 麦收前3~7
  浇水量(立方米/次) 30~40 30~40 30~40
  翻压深度(厘米) >20 覆盖玉米行间 覆盖玉米行间
  3 农业机械
  粉碎程度(厘米) <10 <15 20~40
  氮(N)肥用量 底肥 5~10 5~10 灭茬后一次追4 (公斤/亩) 追肥 5 5 10~155 (P2O5)肥用量 底肥(公斤/亩) 5~8 5~8 5~8 收割后翻压,不 6月下旬~7月 7月上、中旬
  6 翻压、覆盖时间
  迟于6月中旬 中旬 灭茬
  7 防治病虫 使用无严重传播病虫害的秸秆
  8 防除杂草 播后苗前用除草剂阿特拉津或乙草胺喷一次
  有机械和灌 北方干旱和半 有一定的机械
  9 适应性
  溉条件 干旱地区 和灌溉条件
  10 还田周期 每年至少将麦秸或玉米秸任选一季还田
  注:(1)4、5两项可结合各地的配方施肥要求,灵活掌握。(2)7、8两项依各地不同年份发生的病虫杂草为害情况,采取相应的生物,药剂防治措施,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用药浓度参照农药使用说明。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用生物方法防治病虫杂草。禁用化学药剂和除草剂
  2.麦秸还田程序
  ①机械粉碎翻压还田程序:麦熟期如遇天旱应在收割前3~7天浇水造墒,每亩浇水30~40立方米,收割时估算秸秆产量,麦秸产量约相当于小麦籽粒产量干重的1~1.2倍。例如,小麦籽粒产量为250公斤/亩,则麦秸产量(干重计)约相当于250~300公斤/亩。采用机械收割小麦,一般将本田秸秆还田,还田量不要超过400公斤/亩。将麦秸均匀铺撒于地表,如果麦秸太长,可用旋耕机切碎。每亩撒施N5~10公斤、P2O55~8公斤,用拖拉机翻压,深度不少于20厘米。然后耙平、播种。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阿特拉津或乙草胺一次。玉米6~8片叶时追施N5公斤/亩。保持土壤湿润,以利麦秸腐烂。
  ②覆盖还田程序:为了下茬玉米出苗,麦收前3~7天浇水造墒。麦收后,每亩撒施5~10公斤N素,5~8公斤P2O5,及时耕翻整地播种,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阿特拉津或乙草胺一次。7月中旬每亩追施5公斤N素,然后在玉米行间覆盖麦秸200~300公斤/亩。棉田覆盖麦秸可在6月中下旬进行。如遇天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麦秸腐烂。
  ③高留茬还田程序:麦收前3~7天浇水造墒。采用机械收割小麦,留高茬20厘米~40厘米。收割后铁茬播种玉米,播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阿特拉津或乙草胺一次。玉米5片~6片叶时,每亩一次追施10~15公斤N素,5~8公斤P2O5,及时用耘锄定苗,灭茬,如遇天旱及时浇水,以利麦秸腐烂。

华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玉米是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秸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粉碎直接还田、整株直接还田、粉碎覆盖还田和整株覆盖还田等。粉碎直接还田多在一年两熟和一年一熟制地区采用。近年来、在一年一熟制地区正逐渐推广整株直接还田。在冬春多风地区,多采用整株秸秆覆盖或半覆盖方式。上述各种还田方式可参照下列各项规定值。
  1.玉米秸秆还田各项技术指标规定值(表3-25)
  表3-25 玉米秸秆还田各项技术指标规定值
  规定值
  编号 项目
  翻压 覆盖
  粉碎 整株
  1. 还田数量(公斤/亩) 300~400 300~400 500~700
  2. 还田时间 9月下旬~10月上旬
  3. 粉碎程度(厘米) 10~15 1800~2300 1800~2300
  4. 翻压深度(厘米) <20 20~25 地表
  5. 土壤水分(%) 18~22 18~22
  6. 氮用量底肥(公斤/亩) 6~8 6~8 当地配方施肥
  追肥(公斤/亩) 3.5~5.5 3.5~5.5
  7. 磷用量(公斤/亩) 6~7.5 6~7.5
  8. 机械化 轻型、重型
  9. 防治病虫 生物、化学措施
  10. 防治杂草 防草剂
  11. 适应性 大部分地区 半湿润、旱地
  2.玉米秸秆还田程序
  (1)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程序
  在一年一作地区,首先选择好还田地块,然后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玉米穗,接着采用重型或轻型拖拉机牵引粉碎抛撒机进行粉碎抛撒,其粉碎程度约10厘米~15厘米,还田数量则是一亩地的秸秆还田一亩。粉碎抛撒后,最好采用旋耕机纵横二次,达到灭茬和切断未粉碎秸秆的目的,最后采用重型拖拉机深翻20厘米以上,再用重耙耙磨,有条件地区进行冬灌。秸秆粉碎后,最好撒施农家肥(亩施2500公斤以上)和化肥(氮素6~8公斤/亩,磷素6~7.5公斤/亩)再耕翻,翌年春天播种前应采取顶凌耙地,播前镇压等措施进行保墒,但不得二次深耕。
  一年二作地区,在玉米收获前,依据天时可提前7~10天轻灌一次水,以保证下茬作物有充足的底墒水,适墒时依次采用以下工艺:还田机粉碎秸秆→旋耕机或灭茬机碎茬→施底肥→重型拖拉机深翻20厘米以上→耙耱整地→机播下种。其施肥可依据当地配方施肥实施。
  (2)玉米秸秆整株翻压还田程序
  玉米收获后,采用重型拖拉机直接深翻25厘米左右入土。其保墒、施肥,还田数量、还田时间等同粉碎翻压还田。
  (3)玉米秸秆覆盖还田程序
  ①半耕整秆半覆盖:玉米成熟后立秆人工收获玉米穗→一边割秆一边硬茬顺行覆盖(盖70厘米、留70厘米,下一排根压住上排梢)→来年早春在70厘米未盖行内亩施碳铵、磷肥各50公斤或硝酸磷肥40公斤,随即人工或畜耕翻整平→用单行半精量播种机在未盖行内紧靠秸秆两边种两行玉米→未盖行内中耕除草两次→收获玉米→整秆盖在未盖行内(已盖行留作来年种玉米)。
  ②全耕整秆半覆盖:玉米成熟后收获玉米穗→将玉米秆楼在地边→翻耕→顺行铺整玉米秸(盖70厘米、留70厘米,下一排根压往上排梢)→来年早春在未盖行内每亩施碳酸氢铵、磷肥各50公斤后,人或畜耕整平或用单行半精量播种机每亩施硝酸磷肥40公斤→播种、定苗、中耕除草同半耕覆盖→收获。
  ③免耕整秆半覆盖:秋收后不耕翻,不灭茬,将玉米秆顺垅割倒或压倒,均匀铺在地表面,形成全覆盖。翌年春播前按行距宽窄,将播种行内的秸秆搂(扒)到垅背上形成半覆盖。覆盖量一般每亩.500~1000公斤为宜。施肥以常规施肥量为基础,再增施15%~20%,播种时一次施入。病虫防治,采用”包衣种子”。除草剂的喷施一般在播后苗前,持续干旱时一般不喷。

西南地区稻草还田技术规程

  西南地区稻田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面积约6000万亩,是我国主要水稻产区之一。本区主要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稻-小麦或油菜)和一年三熟(稻-稻)(晚稻或再生稻)-小麦或油菜)。稻草主要还田方式有冬水田稻草翻压还田,麦田免耕稻草覆盖和油菜免耕稻草覆盖。各种还田方式可参照下列各项规定值。
  1.西南地区稻草还田各项技术指标规定值
  表3-26 西南地区稻草还田各项技术指标规定值
  规定值
  编号 项目
  冬水田翻压还田 麦田免耕覆盖 油菜田免耕覆盖
  1 1还田数量(公斤/亩) 300~400 300~400 300~400
  播种后,约在10月中旬-
  2 还田时间 7月下旬-8月中旬
  播种后,约在9月中下旬
  11月上旬
  整草还田或留高茬40厘
  3 粉碎程度
  整草或铡成约20厘米 整草或铡成约20厘米
  米~50厘米
  4 翻压深度 >15厘米 均匀覆盖地表 均匀覆盖地表盖后跑一次水,保持稻草 盖后跑一次水,保持稻草湿
  5 土壤水分 泡水过冬 湿润 润
  6 氮(N)肥用量(公斤/亩) 4~6 5~6 5~6
  7 磷(P2O5)肥用量(公斤/亩) 5~7 4~6 5~6
  8 防治病虫害 有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的稻草不宜还田 同左
  9 还田杂草 春季深翻犁消灭杂草 覆盖好可减少杂草
  10 还田周期 1年还田1次 1年还田1次 1年还田1次
  11 适应性 适于西南各地冬水田 适于西南挑水好,土质不粘重的水旱轮作田与旱坡地
  2.稻草还田程序
  ①冬水田稻草还田程序:水稻收获时,将脱粒后的稻草(整草或留高桩40厘米~50厘米)均匀撒布于田面,数量约300~400公斤/亩,及时翻压入土中,如劳力紧缺,也可将稻草泡水过冬,至来年结合春耕施肥,把半腐熟的稻草耕翻压入田中,施入人畜粪尿300~400公斤/亩,氮(N)素化肥4~6公斤/亩,基追肥各半,磷素(P2O5)5~7公斤/亩,犁耙均匀后插秧。再生稻收割时,只割取穗部,全部稻草与稻桩还田,泡水过冬,第二年春天翻压,其施肥情况与前者同。
  ②麦田免耕稻草覆盖程序:水稻收割前排出田面水,收割后立即开沟排除耕层土壤水,免耕除草(亦可用除草剂)播种前跑一次水,施N素5~6公斤/亩(以1/2~2/3作追肥),P2O54~6公斤/亩,作基肥。播种后即可盖草300~400公斤/亩,可盖整草或铡成约20厘米的短草均匀覆盖于地表,做到不成堆、不露土,盖后跑一次水,施一次清粪水(1000公斤/亩)作种肥,小麦生长期间按当地推荐施肥量施用。钾肥可酌情少施,保护稻草湿润,至麦收时节,草已腐烂,翻入田中作第二年水稻基肥,配合施N素4~6公斤/亩,耙面肥与追肥各半,磷肥(P2O5)5~7公斤/亩作底肥。
  ③油菜田免耕稻草覆盖程序:水稻收后排尽田中积水,免耕除草施足底肥,准备播种,与麦田的措施相同。播种时将油菜种子按规格播于稻桩内,播后覆盖稻草300~400公斤/亩,以均匀不露土为宜。保持土壤湿润,盖草后施一次清粪水作种肥。按当地油菜推荐施肥量用肥。油菜收后,稻草已经腐烂,翻压入土中作第二年水稻基肥,并推荐施用氮素4~6公斤/亩,面施与追肥各半,磷(P2O5)肥5~7公斤/亩作底肥。

长江中游区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本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全部及河南南部,属温暖湿润亚热带气候(北部属南温带),中稻-小麦、棉-麦,双季稻是本区主要栽培制度,优良的水热条件和作物的高产量产生了丰富的秸秆资源,大面积红壤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低,加上常年伏旱秋旱频繁出现,这些客观条件为秸秆还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现将小麦、棉花、水稻上的秸秆还田技术规程分述如下。
  1.小麦
  ①覆盖时期,播种到四叶期均可,但以播种后覆盖和分蘖初期(冬至)覆盖较好,盖草量以150~250公斤为宜,但以200公斤风干草(水分15%)最经济有效。
  ②盖草前应整平厢面,细碎土壤,施足底肥,种子撒播或条播,覆土盖籽,如果要用除草剂,应在播种后出苗前喷施,播麦后三天内每亩用100克60%丁草胺乳油对水75公斤,土面喷雾,趁墒覆盖秸秆,秸秆可整草撒铺或切断撒铺,力求均匀,做到”草不成团,地不露白”,有风时,可结合清理厢沟,撒碎土压草。
  ③稻麦两熟制,晚稻收割后,灌跑马水浸泡-昼夜排掉,然后起板、施肥、整地、播种、盖草。小麦盖草对中稻有后效、故每年还田一茬作物即可。
  ④秸秆覆盖应结合平衡施肥,每亩推荐施氮10~12公斤,磷(P2O5)5公斤,钾(K2O)3~5公斤,覆盖200公斤秸秆约含钾3公斤、其肥效相当氯化钾5公斤,可酌情节施钾肥。
  ⑤秸秆翻压,翻压应利用前作物秸秆,收获后立即进行,秸秆应切断长20厘米~25厘米,匀铺地面,如播期临近,可结合碳酸氢铵撒施草面一并翻入做底肥,每百公斤秸秆需补充氮量,玉米秸1.7~2.0公斤,稻麦秸1.0~1.5公斤。旱地秸秆翻压
  一月内不宜复耕,以免将未腐烂的秸秆耖起来影响整地质量。麦地留高茬,翻耕前选用园盘耙将茎茬横直耙倒,或用园盘耙切断茎茬后再翻耕。
  2.棉花
  ①棉田盖草适宜时间为六月中旬至下旬,延到七月随时间推移覆盖效果明显下降。每亩盖风干草200公斤,盖草量在50~250公斤范围内,盖草量与棉花产量呈正相关,但以200公斤最经济有效。秸秆种类可因地制宜选用,以稻草为好,麦草腐解慢,
  应把握覆盖期,控制盖草量,盖草晚腐解不良影响后作整地质量,油菜秆,豆秆腐解快肥效高,但保墒调温抑草效果较差。
  ②盖草前应完成中耕除草,追施蕾肥和培土等管理措施,将秸秆均匀铺撒在棉株行间,约2厘米厚,草不成团,地不裸露,厢沟中不必盖草,以便灌排水,盖草后一般不中耕,可采用条施或穴施追施花铃肥。
  ③长江中下游麦棉两熟地区,秸秆覆盖在那一季作物上实施较好,视当地气候情况,以最能发挥覆盖效果的季节为佳,两季作物都盖的效果和盖一季的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一年内盖一季即可,也可采用在麦、棉两季作物上隔年交叉覆盖的措施。高留麦茬还田,灭茬操作困难,不宜在麦棉连作制下实行。
  ④地膜秸秆双层覆盖法:地膜覆盖是一项有效增产措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初夏以后,气温上升,膜内高温高湿既不利根系生长,也易诱发根际病害,而且地膜破裂后,覆盖效应相应丧失。双覆盖是在复地膜前先覆盖一层切碎的秸秆,这样加强了覆盖的效果,地膜破后可继续发挥秸秆的覆盖效应。
  3.水稻
  ①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采用早稻草原位直接还田,早稻收获后,保留本田鲜草350公斤(相当风干草200公斤),铡断(切一刀或两刀)均匀撒开翻压。高留稻桩还田节省劳力,留桩高度以35厘米为宜,翻压后应用踩滚镇压,将露出土面的稻茬压入泥中,以利分解。
  ②稻草还田结合平衡施肥,施足氮磷肥,酌情补充钾肥,翻耕时以1/3氮肥配合深层施肥,1/3氮肥做耖面肥,1/3氮肥做分蘖肥。
  ③稻田水分管理要浅灌勤灌适时烤田,在分蘖初期及盛期各耘田一次,以便增加土壤通透性,排除稻草腐解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
  ④秸秆氨(碱)化处理后还田,有利秸秆腐烂,并促进稻(麦)草中有机态硅的有效化,方法是碳铵10公斤加水10~12公斤泼浇于100公斤稻(麦)草上,在20℃以上薄膜封存15天即可达到氨化效果。或结合碳酸氢铵深施,每亩将200公斤稻草匀铺田面,于其上撒施40公斤碳铵,随即耕翻耙,保持浅水不过田,2~3天后耙碎整平插秧。氨化秸秆适合于缺硅的酸性砂质稻田应用。
  ⑤在病虫害暴发区的感病携虫稻(麦)草不宜直接还田,将稻(麦)草烧灰后还田,是这种情况下的特殊还田形式。

江苏稻麦轮作地区秸秆盖田技术规程

  江苏省的徐州、淮阴、连云港等地的砂姜黑土面积约400万亩。此类土壤有机质缺乏、质地粘重、膨胀收缩明显。种植水稻后,土壤板结,耕性不良,适耕期短,为抢季节,少免耕的条播种麦方式在当地被广泛采用,因此秸秆覆盖常与少免耕方式相结合。用稻草覆盖麦田和用麦草覆盖稻田是当地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地区秸秆还田可参照此项规程。
  1.麦田
  ①还田方式。采用稻草覆盖还田方式较好,稻茬免耕或耕翻种麦的田块,在施足基肥,按正常播种量均匀播种,施用除草剂后盖草,再用墒沟泥均匀撒盖;套播的麦田,在小麦播后10天左右收稻,收稻当日即可施基肥(化学肥料)和除草剂,炼苗3~5天再施有机肥、盖草,麦苗三叶一心时开麦田沟,并用沟泥均匀撒在稻秸上。
  ②盖草量。每亩150~200公斤,稻草铡2~3刀后均匀撒盖在麦田上,不留天窗,不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稻草盖田,并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
  ③秸秆碳氮比大,分解初期有一个氮素固定过程,特别是在速效氮含量较低的土壤上,会产生明显的与苗争氮现象,每盖草100公斤,可增施纯氮1.5公斤,以防小麦前期脱氮。
  ④套播麦田的基肥避免施用过多的碳酸氢铵,防灼伤幼嫩麦苗。
  2.稻田
  ①还田方式。采用麦草覆盖还田方式较好,在麦收后耕地、施肥、灌浅水耘地、施面肥后盖草,浅层水可使麦草湿润而不易漂浮、栽秧时再灌适量水分以便栽插秧苗。
  ②盖草量。每亩盖稻草150~200公斤,铡2~3刀后均匀撒盖在田面,不留天窗,不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麦草盖田。
  ③稻田盖草应注意整地质量和水浆管理,秧苗返青后要干干湿湿,浅水勤灌,适时烤田,防止还原性有害物质过多的积累,促进根系发育。
  ④与稻草还田一样,麦草盖田亦需增施一定量速效氮肥,每盖草100公斤,可增施纯氮1.5~2.0公斤,以调节秸秆C/N比值,有利麦秸腐解,缓解与苗争氮的矛盾。

浙江三熟制稻田秸秆田技术规程

  浙江省人多地少,气候温和,以连作稻为主体的三熟制是主要的种植制度。因为复种指数高,年收获量大,消耗养分多,所以必须经常施用足够的有机肥,才能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基本稳定。近年来绿肥减少,粪肥不足,秸秆还田的重要意义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秸秆还田方式以早稻草还晚稻田为主,晚稻草覆盖冬作物为次。早稻草还田方式的习惯做法是将稻草切碎翻埋,近年来部分地区采用机械翻埋,工效大大提高。而且随着晚稻免耕技术的推广应用,整草面施还田的面积,也在迅速扩大。各种秸秆还田方式,可参照下列的规定值进行操作。
  1.浙江三熟制稻田秸秆还田各项技术指标规定值(表3-27)
  表3-27 浙江三熟制稻田秸秆还田技术指标规定值
  规定值
  编号 项目
  早稻草还晚稻田 晚稻草还冬作田
  免耕还田 翻埋还田 麦田免耕盖草 冬绿肥田盖草
  1 还田数量(公斤/亩) 幅度较宽 160~340 200~300 100~200
  2 还田时间 七月中、下旬 七月中、下旬 11月 11月
  3 粉碎程度 整草 20~25厘米 整草或碎草 以碎草为好
  4 翻压深度 覆盖表面 8~10厘米 覆盖表面 覆盖表面
  5 土壤水分 保持浅水 田面无水 保持潮湿 保持潮湿
  6 氮(N)肥用量(公斤/亩) 4~5 4~5 4 ~
  7 磷(P2O5)肥用量(公斤/亩) 2 2 2 2
  稻瘟病、白叶枯病 稻瘟病、白叶枯病
  - -
  8 防治病虫害
  稻草不宜 稻草不宜
  插秧前清除田埂 插秧前清除田埂 播种前喷施绿麦
  -
  9 防除杂草
  杂草 杂草 隆等除草剂
  10 还田周期(年) 1 1 1 1
  11 适应性 连作稻田 连作稻田 麦田均可 冬绿肥田均可
  2.稻草还田程序
  ①早稻草整草免耕还田程序:早稻收割前7~10天灌水(烂泥田免灌),水深7厘米以上,至割稻时一直要保持3.5厘米~7厘米的水层。收割时齐泥割稻。早稻脱粒后,将早稻草分为数堆放置田中,先清除田埂四周杂草,按当地配方撒施化肥,一般亩施4~5公斤氮(N)肥,2公斤磷(P2O5)肥,2公斤磷(P2O5)肥及适量的钾肥。用”T”字型田耥,耥混田水,使化学充分与表土接触,并可使田水浸入稻茬,以加速腐解作用。将无病虫害稻草一小把一小把按早稻根茬的行列,隔行摊放田中,稻草的朝向与插秧的方向相同,每亩稻草用量,约占总量的1/2~1/3(相当风干稻草160~240公斤)。插秧后5~7天开始施肥、耘田、治虫等大田管理工作。在耘田时,将面施的小股稻草拉散放在行间,上下翻转一下,以加速稻草腐烂。
  ②早稻草翻埋还田程序:传统方式是,早稻收割后,将稻草二刀铡成三段,均匀撒在田面上,再撒施适量的化肥(参考①),用机械或牲畜耕翻埋入土中,耙耖以后插秧。随着新型农具脱切机,旋耕埋草机等问世,铡草及翻埋可全部机械化,省时省力。插秧后5~7天,开始施肥、耘田、治虫等大田管理工作。
  ③麦田免耕盖草程序:晚稻收割后,削去丰产沟上泥块和田间杂草,填平脚穴,播种前两天,田面喷施绿麦隆等除草剂,然后施好基肥,每亩配施基肥氮(N)4公斤,磷(P2O5)2公斤,或按照当地配方施肥方案。第二天播麦种,有拖拉机也可浅旋耕一次,使土壤、肥料和种子充分混合,并可灭茬。覆盖鲜晚稻草,再开沟成畦,将沟中泥碎后均匀摊放在稻草上,使之固定。覆盖量为200公斤/亩~300公斤/亩(风干重),可用整草或碎草覆盖。
  ④冬绿肥田盖草程序:晚稻收割前一个月套播紫云英等稻田冬绿肥,也可混播黑麦草等,量好用根瘤菌,钙镁磷肥拌种。晚稻收割后,将稻叶抖下,也可覆盖碎稻草或整草,亩覆盖量100~200公斤(风干重)。如绿肥苗期生长较差可酌施钙镁磷肥和人畜粪尿,草木灰等。

编辑本段秸秆建材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糖醇,加工纤维板等等 。
  传统石棉瓦不仅含致癌成份,而且因使用寿命短,易腐烂污染、不美观等缺点被禁止使用,而近年来兴起的彩钢瓦使用成本高,寿命短、不隔音隔热、易生锈等问题难以解决。针对传统建筑材料存在的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生态秸秆再生彩瓦凭借自身品质超群的优势和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生态秸秆再生彩瓦、生态无机复合麦秸板产品强度高、不变形、不起壳、抗老化,可钉、可锯、可创、可钻、握钉力强、可加工性能好,并有其自身优良的物理性,成本低、无污染、无放射性、不含甲醛、防火、防水、极佳的环保性,广泛的适用性,决定着无限的发展前途。国内的建筑业对彩瓦的需求量急剧攀升,强势推动了这个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空间大,是传统瓦、装饰板材的换代产品。

编辑本段秸秆可变生物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再生洁净能源实验室宣布,由朱锡锋、郭庆祥教授等研制的一项最新科技成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他们将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可变废为宝,将它们转化为生物油,其中木屑产油率60%以上,秸秆产油率50%以上,生物油热值16~18兆焦/千克。这项成果已经过中试,实现产业化已指日可待。
  据介绍,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采用这项技术,可将秸秆等生物质直接转化为生物油,作为燃料可以直接在燃油锅炉和工业窑炉中燃烧使用,精制提炼后可作为车用燃料使用,还可以分离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
  中国科大的专家们根据多年研究经验,提出了该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最佳路线:首先在原料产地将生物质规模适度地分散热解,转化为便于运输和储存的初级液体燃料——生物油,然后将各地热解得到的生物油收集后进行再加工,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生物质资源分散和受季节限制等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
  据介绍,热解液化单机最佳规模为每小时处理2吨秸秆(秸秆收集半径约为10公里),产出1吨生物油,生产成本大约为790元/吨。生物油经过简单的品质改良后,热值约增至为18~20MJ/kg,销售价格假设为1000元/吨,用它替代柴油和重油,提供同样的热量,价格分别相当于柴油和重油现有价格的43.2%和63.1%。

编辑本段秸秆的燃烧

  很多大城市明令禁止燃烧秸秆,原因是因为燃烧秸秆所生成的气体对大气有极大地危害。
  1、大量提高空气中CO2的含量,其CO2的提高比例远远大于燃烧普通树木的比例。
  2、增加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此颗粒物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3、降低空气的浓见度,燃烧时秸秆生成大量的白色固体。由于固体极小,所以成粉末状飘散,极其影响城市、高速公路、机场等地的浓见度。
  注:如果使用<秸秆燃气炉>即可大大降低秸秆燃烧对空气的危害,并且相关规定是允许用秸秆燃气炉来燃烧秸秆的。

编辑本段秸秆制作技术

  1、排除空气。乳酸菌是厌氧菌,只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如不排除空气,霉菌、腐败菌会乘机滋生,从而导致青贮失败。因此,在青贮过程中,原料应切短(最好在3cm以下),同时要压实、密封,尽可能创造出理想的无氧环境,这是青贮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
  2、创造适宜的温度。青贮饲料的温度应控制在20℃—30℃的范围内。在这种温度下,乳酸菌能大量繁殖。因此,除尽可能排除空气外,还要缩短铡草装料过程,以减少氧化产热。反之,如果温度太低,则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
  3、控制水分。乳酸菌繁殖的最适含水量为70%。过干不易压实,温度易升高,从而影响青贮饲料的质量;过湿则酸大,牲畜不爱吃。直观判断方法:手握紧饲料,仅有水分渗出即达标准。对于质地坚硬的原料,可适当提高水分含量,反之则降低。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的饲料都应经过处理后再进行青贮,高者适当晾晒或加入干饲料,低者喷入适量水分或加入多汁料。
  4、选择好青贮原料。乳酸菌发酵需要一定的糖分,一般情况下,原料中的含糖量不宜少于1%--1.5%,否则乳酸菌不能正常繁殖,青贮饲料的品质就不能保证,含糖量高的原料易青贮,如玉米秸、瓜秧、高梁秸、禾本科牧草、向日葵秆等;含糖量低的就难青贮,如花生秧,豌豆秧、大豆及豆科牧草等。对于这类饲料,可加入含糖量高的饲料混合青贮,也可以加入3%--5%的玉米面或麦麸,然后单贮。
  5、要选择好的时机。利用农作物秸秆青贮,如果过早,会影响粮食产量,而过晚就会影响青贮品质,如玉米秸的青贮,时间选择上一是看籽实成熟程度,“乳熟早、枯熟迟,蜡熟正当时”;一看青黄叶比例,“黄叶差、青叶好,各占一半稍嫌老”,对于一半叶片青绿的玉米秸,如果当天铡碎入窖,可以不必加水,否则就要加10%-20%的水。此时即可收割青贮。其他一些青绿饲料的青贮可以参考玉米的青贮。总之,要做到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又不至于太干枯的时候为宜。
  6、装填及封窖。青贮制作过程应“边收、边切、边装”,力求缩短植物呼吸过程。装原料时要层层铺平,压实,尤其要注意周边部位。在逐层装入时,注意每层厚度在15-20厘米,直到装满青贮窖。原料应与窖口齐平,中间略高,然后盖上塑料膜,膜上压30-50厘米厚的湿土。在封窖后,要随时注意观察,发现在裂缝或下降现象要立即修补,以防止透气或漏入雨水。此外还应注意,青贮料一般在40-50天后完成发酵过程,开窖取用时,要做到连续取用,随取随用,每次取完后随时覆盖表面,尽量减少与空气接触,防止变质:每次取用厚度应大于10厘米,对于少量变质的饲料应及时抛弃。

编辑本段秸秆氨化过程

  选择地势较高、贮取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大小可根据需要确定。本项目氨化池为半地下式,砖砼池。选用尿素氨化剂。将尿素按要求配成溶液,分数次喷洒在秸秆上拌匀,边装池边压实,装满后用薄膜覆盖密封,再用镇压物压好。
  氨化饲料的品质鉴定:氨化的秸秆在饲喂牲畜之前应进行品质鉴定,一般来说,经氨化的秸秆颜色应为杏黄色(氨化的玉米秸秆为褐色),质地变软,释放余氨后,气味糊香。如果氨化秸秆变为白、灰色,发黏或结块等,说明秸秆已经霉变,不能再饲喂牲畜。如果氨化秸秆的颜色同氨化前基本一样,虽然可以饲喂,但说明没有氨化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