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调是一种境界

 wgs9007 2010-12-21
低调是一种境界

       我有一位朋友,早在厦门大学哲学系就读时,就是厦大学生书法协会会长。他出道早,又天资颖慧,潜心修炼,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一直低调处世,从不以书法家自居。“龟藏鹤翥各参道,云淡天高空赋诗。”这不仅是对艺术灵妙境界的追求,也是他为人处世之道的写照。在目前普遍存在着浮躁的急功近利状况下,追求做人、做事和从艺的低调,实属难能可贵。

  何谓低调,我的理解就是走了大运,干了大事,或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忘乎所以、盛气凌人,不卖弄显摆,大肆张扬,而是以平静淡然的心境对待成功,为人处世的态度一如往常。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他们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地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能否认它的深邃;这种人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对成功从不抱侥幸心理,从不投机取巧,依靠的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他们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所以他们蓄势待发,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又把目光投向下一个,总是比别人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饱学之士、堪称“大师”“国宝”的人,无不表现出虚怀若谷的品格。张中行在《笑对风雨人生》一文中,引《后汉书·黄宪传》句“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来评价启功先生,赞其专业和处世上的学问不可称量,而启功生前却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自况道:“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博学多才的启功,竟这样评价自己,我想这不是所谓的自嘲,而是一种谦谦君子之风的真情流露。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家喻户晓的超级名人。然而,他却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却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钱老居功不自傲的品格,让我们读懂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对人生观的诠释。还有我们所熟悉的一些企业家、文化名人、著名运动员等,都不愿张扬自己,而是谦虚为人,低调处世,使他们得以避免外界干扰,专心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更加受到世人的敬重。

 低调,说到底就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做人的品格。中外先哲们都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写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外国一位哲人也曾这样说:“当我们走红运,事事如愿以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遭厄运时悲观丧气,都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恒定的态度,则是件好事。”看来,古今中外都是崇尚低调做人、谦虚处世的,我们当以此为镜子、尺子和警示牌,时时对照检查、督促自己。这样,赢得的不仅是信任、信赖,而且可以使自己减少偏差,克服自满,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赢得未来。

     在我们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唱高调、好显摆;一种是低调处世。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品好、事业顺、进步快的人,往往都是那些选择低调的人。在物欲至上纷纭俗世中,保持做人的低调,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