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面对孩子的青春期

 河湖闲人 2010-12-22
        家长自身面对着生存危机,压力大,有好多问题需要应对。加上有些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遗留没有解决好的“心结”和痛苦,当孩子也到了这个年龄段时,就会陷在自己也无法理解的情绪和困惑之中,难免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

比如,有位母亲当年曾因为给喜欢的一个男孩子写信而受到严厉处分,就对14岁的女儿采取多种措施严加防范,女儿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感受不到家的温暖的女孩,只好选择了封闭自己,不与任何人说话,包括自己的父母。

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认识不足,家长习惯孩子听话可爱,像鲜花一样,笑脸始终向着长辈开放。进入12—18岁的少年,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一个寻找自己内部空间的过程,因而对家长不再言听计从,甚至还会对着干。心理医生将此阶段的孩子比喻为枝叶无序疯长甚至还带刺的“野草”。习惯了“除草”的父母本能要将他“连根拔去”,亲子矛盾由此而生。

反抗其实是孩子长大的标志,说明他对事物有了评判能力,我们没有必要惊慌反倒应该高兴才是。青春期的孩子在重新在学习走路,学习做人,“学步”过程中难免摔跤,这时,他需要的是指点和引导,而不是教训和责骂。倒是那些“长不大的孩子”才应引起父母的格外关注。父母的任务不是消灭叛逆的“野草”,而是要学会精心地培育“野草”。因为自家的“野草”,修剪得当一样赏心悦目,天底下所有孩子都有这个过程,接受这个变化事实,家长的心理负担会可能会小得多。

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 是转变观念,和孩子一起成长。时代不同了,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欣赏和追求的东西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很正常。要学会求同存异,在两代人的思想碰撞中寻找新的契合点。比如孩子“追星”“上网”的本身并无过错,他们需要榜样和情感寄托,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更多的信息,只是错在他们的“本末倒置”和处于失控状态,我们父母该做的是如何正确引导,而不是责怪和打骂,更不能“砸电脑”或把孩子关起来了事,这样反会加重他们的叛逆,使问题复杂化。

其次 学点沟通交流技巧,对叛逆期的孩子只能智取不能强攻。采取“退行”式的引导方法,即孩子多大我多大,很容易跟他们交上朋友。建立良好基础后,说的话一般他们都能听得进。

在家里创造一种先尊重对方接纳对方,理解对方的氛围,让他感到父母是最可信的人,当他说出实情后,耐心帮他分析原因,一起想办法应对,像朋友一样对话,了解他的需求哪些是合理的应该满足,哪些需要克制,这样,家长的引导才会有的放矢。如果在沟通中,孩子可以对自己的许多事做出正确的决定,那么他的反叛情绪就要好得多。

最后,建议家长们不要孤军作战和“摸着石头过河”,抽点时间学习养育孩子的知识,和其他家长探讨孩子教育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子女教育中的盲目性,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同时自己的问题以及孩子的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千万别把所有烦恼都自己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