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三)

 秀水拖蓝 2010-12-24

道术兼修,道是道理,术是谋术。道是做人的原则,是不变的,术是做人的技巧,是需要多变的。只讲原则是迂腐的,只讲技巧是浅薄的。用现代话讲,就是做人的战略和战术要统一。      
       这个社会只有极少数人有达到事业高峰之美妙感受,大多数人的失败,正是因为只学习外在的技巧,而没有注重内心的修养,由此迷失了方向,降低了追求。 
       道术兼修也可以叫道术合一。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分不清道与术的区别,甚至以为术就是道,或者只空谈道,而不懂术,结果寸步难行。 
       做人的道理是道,生存的技能是术。 
       现在年轻人太过于学习技能或专业,而忽略了学做人,或者学了一些做人的技巧,而没有注重内心境界的提升,并且也没有把品德和技巧两者合一。其实,术无道则不立,心道为本,道术合一,则无坚不催也。 
       很多人以为,成功主要是靠我自身的技能,然后我再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认为成功是80%靠技能,20%是靠做人。但是实际情况是80%是靠做人,20%是靠技能。 
       做人与技能的比例其实是有一个年龄阶段的分配。人在年少的时候,要多学本领,技能是进入社会的入场券。但是以后,做人就占了主要。从总的人生来说, 80%是靠做人,20%是靠技能。 
       大学教授只讲道,空谈战略,而生意人只讲术,只讲赚钱。结果大学教授还比不上一个小学文化的生意人赚钱多。 
       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术。 
       很多政治家只注重权谋之术,没有追求的人自然会成为贪官,而真正做大事的人讲道的,例如历史名臣,都是同时也注重自身修养的,例如曾国藩等。道可以让人成圣,术可以让人成王。心中没有大道的人注定难成大事;更不要说成贤成圣;纵然一时成事,也只能是混世魔王或乱世枭雄,终为世人所不齿。 
       很多人就以为个人成功是需要学习做人的技巧,以为80%靠技巧,20%靠品德,其实品德和境界才是主要的。80%靠品德,20%靠魅力。 
       人的理想是道,实现理想的方法是术。 道是方向,术是实现道的途径。人活着需要吃饭,但是人不能为吃饭而活着。道是讲人为什么而活着,术是人为了活着而采取的办法。 有些人一开始就有宏伟的理想,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却往往挨饿很多艺术家就是这样。这是因为战略不是战术,不能用战略的那一套思维去应用在战术上,在具体实现上需要变通,需要学会另外一套规则。甚至很多时候,需要一边追求理想,一边找一个不想干的职业谋生存,例如很多艺术家兼职开饭店。 
      

实现道需要懂得变通。

仅仅有战略还不够,需要有战术来支撑实现它。无论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要实现它,还必须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环境,要学会尊重不同的游戏规则。因为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你需要按各种游戏的规则去玩。你不会试图按一种规则去玩所有游戏,同样,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规则,你要学会适应用不同的语言。例如,官场要适应并善用官场的规则,商场要适应并善用商场的规则,学术界有学术界的规则。不要试图用一种规则去面对不同的行业,聪明、幸运的人往往轻视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总是依着自己的性格来,再聪明的人如果不熟悉一个游戏的规则也很快就会玩完,你足够圣人不懂官场的游戏规则同样也会碰壁,而专门钻研游戏规则的小人反而获胜,换句话说,小人在掌握游戏规则方面比你更专业。 

君子往往空谈道,而小人只知道追求术 

自古以来, 都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和小人最大的特点,是君子迂腐,墨守成规,小人多变,不择手段。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区别,是君子注重自身的修炼,喜欢空谈战略,关注的是遥远的理想;而小人只关注别人,习惯搞战术,搞政治谋术,关注渺小的眼前实在的利益。 
说白了,君子与小人,就是境界之分。做君子很难,经常吃亏,做小人却很容易获得短期利益。但是没有大境界的人是无法成就大事业的。翻开史书,没有一个小人可以有善终的,例如秦桧、严嵩等。也没有一个境界不高、贪婪算计的人能成大事的。而分析所有古今中外成功的人,清一色都是有很高的境界,而不仅仅是因为有能力。当然成功人士要有良知,否则就变成希特勒一样的涂炭生灵的魔头。 

道术兼修,成就大业 
做人的最高智慧不是让你在君子和小人中间取折中,而是要超越君子和小人。不仅要自身修养,还要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的好人。

境界高,心胸宽阔才可以广纳贤才,收获人心,成就伟业。君子有信仰,小人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不会精益求精。而一个人只有在追求高境界过程中,才能更有动力不断学习,完善自己。人一旦从量变到质变,就可以产生无限的力量,和无限的吸引力,成为内圣外王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国藩。 

一个人,只有为他人做出榜样,他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产生质变到量变的巨大效应,表现在商业上就是麦当劳,和麦当劳同时起步的有很多饭店,但是其他的饭店只讲“术”,只有麦当劳道术合一,从战略到战术的标准都高到一定程度,这样就可以全世界复制先进经验,产生乘法效应。道术兼修的人,就好比一个麦当劳,有无限大;而只讲谋术的人,顶多只能做成一个大饭店,而无法再做大。 
道是内在,为长期,术是外在,为短期。成功的人跟不成功的人智商没有区别。成功的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养成了成功的习惯。 

内圣外王,“内圣”是人格理想, “外王”是政治理想。在内能够修养自己的品德,象圣人一样;对外能够建功立业扬名青史。内圣外也圣,就成了迂腐。外王内也王,就成了暴戾。 

个人领域成功与公众领域的成功。

“内圣外王”是古代读书人最高的追求,他们希望在内能够修养自己的品德,象圣人一样;对外能够建功立业扬名青史。也就是道德与政治的统一。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内圣即仁之体,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象圣人一样;外王即仁之用,就是一个人对外要讲究仁义,而不是霸道,要成就一番事业。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内圣之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 

近代历史中能够称得上这个称号的人莫过于曾国藩了,他被尊称为“圣相”。曾国藩身上,体现了一种极其美妙的包容性,这一点是中国文化的至高境界——他能够将很多看起来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和谐相处。儒道释三位一体。他们从不咬牙切齿,却能微笑相对,这样和谐相处需要一种博大的气场。 

如果没有内圣外王这样的体现,就会出现“一元化”的人,既内圣外也圣,或外王内也王。这两种极端都会造成偏差。

 

内圣外圣是迂腐。

内圣外也圣是迂腐。这个社会的道德有两种,一种是普世的道德,一种是崇高的道德,但是只限于律己,不能强加于人。内圣外也圣者,往往导致把自己的道德要求强加给别人,而忽略了人性,真正决定大多数人行为的,却是另一样东西——利益。人有不追求圣贤的自由,用出世的标准来要求入世的身旁人,是自寻烦恼。很多人往往是境界已经修炼到高处不胜寒得地步,但是肉身却还在世俗之中。既然需要与世人互动,就要尊重入世的规则。 

圣人只占这个社会的极少数,其实算是边缘人物,圣人的思想和准则只有影响了大多数社会精英,才能发挥能量。否则内圣外也圣,只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灾难。正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之法就是大盗的工具。 古往今来,没有不通晓圣人之法却可以当大盗的。 这样说吧,通晓了圣人之法就成为了大盗,可以盗取天下人心。 

一个人不能整天在家静坐,包揽群书,而不关心世事,这样的格局是只求自度而不求度人小乘佛教,也不能够儒家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外王内王是暴戾 

除了内圣外也圣的君子之外,还有外王内也王的仁。但是现代人往往只关注外王,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却忽视了内心的修炼。有勇无义,就成为强盗。例如李自成、洪秀全。只是外王的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只能是灾难。很有霸气。但是没有原则。没有信仰,唯我独尊。外王内王,小则成为强盗流氓,大则成为混世魔头,对社会都是祸害。只有外王而内心不贤的人,只懂投机而没有没有追求,只懂称霸却没有德望。 

曾国藩的成功,是他一生立志成圣儿的善终正寝。历史英雄那么多,他们可以战胜百万雄师,可真正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又有多少呢?而战胜自己正是曾国藩超越其他圣贤的地方。

君子杀人,只为救人,用杀为止杀,用暴为止暴。关键要看目的如何。心怀圣贤之道的人,已经达到无私无我的境界即使他在进行“破坏”工作,他的所作所为也是有功德的。 

内圣外王、身心和谐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

过于追求境界但是过于迂腐的人也不能成功。因为你的精神已经是出世,而你肉身却是在入世。精神境界与肉身地位存在一高一低的矛盾。内圣外王,就是把你的精神和肉身的高度统一起来,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内圣外王,就是入世修行的菩萨。 

总之,你的境界和你的能力两者要和谐;你的精神和你的肉身两者要和谐;你的容量和你的拥有,两者也要和谐。 

没有精神高度指引,即算你在事业和财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到了一定的阶段,也必会迷惘;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整日为一日三餐所忧,又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精神的富足?这也符合人的五种需求层次学说。 

一个成功人士内心的发展历程 

从内圣到外王的路程上,每个人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否定自己中成长起来,不断对之前的信仰产生怀疑,然后根据实际不断调整的过程。人和历史,都是在螺旋式发展中前进。在一下路线中周而复始:“立志——被打击——失去信心——重拾信心——被打击——失去信心——重拾信心”。这个轮回往往要经历十几次,人才逐步成熟起来。人们追求境界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往往是走三步,退两步。

所以年轻人要学会变通。以前历史书上把人物简化,是为了按某种要求教育孩子。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了非白及黑的观念,从来都没有中间地带,结果让我们误以为这个世界要么成为圣贤,要么成为小人。其实,圣贤之路是有第三种走法的,就是内圣外王。 

曾国藩一生有三变,从儒家到发家再到道家。但是三种变化都是曾氏进化积雪中经世救民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曾国藩的思想本质始终没有变。曾国藩一开始学习的是儒家,讲究仁礼。但是在跟太平军作战的十几年中,更需要更现实更严厉的做法,于是开始侧重法家。最后战胜太平军后,开始回归道家,讲究功成,身退。将亲身培植的湘军拆散,最终得到善终。

总之,做人最高境界就是“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达到这三种境界,是当今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下,这个社会处于老年社会和新技术双重力量冲击中,年轻人们可以内外兼修、一举两得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