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白艳伦的图书馆 2010-12-24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前些日子,我读了一本叫《问题背后的问题》的书,掩卷思索,深受启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把焦点从他人与周围环境中移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上面,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 … 通览全书,几乎不见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语言朴实无华,内容深入浅出,事例短小生动,道理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联想到我们检察机关的实际工作,自然便有了“从态度做起,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的切身感受。
  足球名帅米卢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说的是态度是我们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良好的态度,表示了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做事的动机,有了良好的态度,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有了良好的态度,我们才能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有了良好的态度,我们才能有把事情做网好的决心。“态度决定一切”还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一旦态度不端正,总想是说“为什么又是我?”,而不是积极的想办法,想着“我能做什么?”,这样的工作态度或处事态度,怎么能把工作做好。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个跬步,说的就是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就是做事的态度,没有了第一步,怎谈得上“致千里”;没有良好的态度,我们肯定就没有了学习创造的激情,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良好的态度,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是想着怎样在我的本职岗位上发挥创造,只是想着怎样把这一天混完;没有良好的态度,就像建造高楼大厦没有一个牢固可靠的地基一样,楼不会建高,也没有牢固可言。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人,当上级交办一个工作任务时,总是满腹牢骚,总想着“为什么要我做”,这样的态度怎能把工作做好。再譬如,我们政法机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可谓老生常谈,司空见惯了,但是也总有那么极少数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什么“热情服务”、“微笑服务”好像都与自己无关,这种处事的态度,没有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把服务提高到这么高的一个层次,没有思考中央三令五申抓服务型社会建设的真正动机,试想这么一些人,怎么能够深刻领会上级的意图?怎么能够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有效提升机关的作风和效能呢?又怎么能够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态度是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基石,没有了态度就没有了基础;但是如果仅仅有良好的态度,我想还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成功了一半。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做事情,则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大凡工作不推诿、有耐心、积极进取的人,大家肯定都喜欢,老百姓也喜欢和他(她)打交道。就像我们检察机关,如果在与案件当事人或人民群众打交道过程中,仅仅注重态度,仅仅是笑脸相迎,而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或群众解决实质问题,那么群众对我们的诚信度就不一定很高,诚信度不高,我们的检察工作就很难说让群众满意。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检察工作中,不能有太多的“为什么”、“为什么又是我”的字眼,个人价值的体现离不开团队精神的培养,同样,集体荣誉的铸就必须依赖每一个人的责任与奉献。检察事业的辉煌需要我们每个干警具备“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敢于喊出“向我看齐”的口号。时代在召唤,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需要的是竭尽全力、全力以赴,而不是遇事推诿扯皮、知难而退;我们需要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不是唯唯诺诺和等、靠、要的思想。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态度决定成败,责任重于泰山。像我们搞档案工作的人,每装订好一本案卷,每服务一个借阅对象,无不包含着对神圣的检察工作、对自身喜爱的岗位的一份责任。为此,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抱着学习的态度,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经历、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无悔地追求,默默地奉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