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名·习俗/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chxz 2010-12-24
寄名  寄名同小孩戴长命锁一样,也是为了保证小孩平安生长而采取的厌胜禳解办法。小孩生得娇贵,或从其生辰八字推算多灾多难,或者命硬会妨害父母,便把他送到寺庙里做寄名和尚或道士,拜在主持和尚或道士名下做徒弟,由师父给他起个法名。《清稗类钞·风俗类》“惧儿夭殇……且有寄名于鬼神如观音大士、文昌帝君、城隍土地,及于无常者也,或寄名于僧尼。”此种风俗起于何时尚不大清楚,但在明清小说中却有较多记述。《金瓶》写西门庆得子官哥儿,喜爱异常,因官哥儿常多病灾,于是将儿子寄名吴道官名下为弟子。先派人送了礼物,然后亲自到庙中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给孩子起名吴应元。仪式毕,由吴道官拿出给官哥儿的礼物,计有道士农帽鞋袜一套,“一根黄绒线绦,一道三宝位下的黄线索,一道子孙娘娘面前紫线索,一付银项圈条脱,刻着‘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八字。一道朱书辟非黄陵符,上书着‘太乙司命、桃延合康’八字……”这些东西要长期佩带在身。《红楼梦》中贾宝玉便寄名在马道婆名下,第三回中写贾宝玉戴着的项圈、寄名锁、寄名符便是她所赠送。但也正是这个马道婆,收了寄名弟子不唯不保他安宁,相反见钱心黑,收了赵姨娘不少礼物,用了厌胜魔法,差点要了宝玉小命。由官哥儿、宝玉寄名可知明清时小儿寄名之风较盛行。
  寄名风俗在全国较普遍,但各地在细节名称上稍有差异。华北地区小孩在寺庙中寄名,俗称“跳墙和尚”。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天津寄名风俗“天津北仓镇每年当春夏之时有小儿跳墙之俗,此风俗起因:大凡缺少子嗣人家,忽然生下一个男孩,自然爱如珍宝,但是一方面却时时惶恐,或是多病、或是夭殇,因此为父母者往往带小儿至庙中烧香祷告,求和尚给小儿起一名,俗称寄僧名,其意谓自此后,此孩便算出家。寄僧名之孩,往往作僧人之装束,直至十三岁跳墙还俗之时,方能更换。跳墙事前必须择一吉日,买簸箕一个、毛帚一把,预备老铜钱八枚,及期父母带领小儿又向神像焚香祷告,一面使小儿持簸箕及毛帚拂拭香案,洒扫地下,事毕即令理发匠为小儿留发,随后再使小儿立于板凳之上,左右手各执老钱四枚,旁观之人喊声:赶和尚。小儿便将手中所持之钱向后撒去,跳下板凳,并不回头,直跑回家中,此即所谓跳墙还俗也。”江苏吴县寄名又与天津北仓镇有所不同:“吴县有小孩寄名神佛之俗,此风全境皆然,盖富贵人家之小孩娇生惯养,大半身体柔弱,时膺疾病,其亲乃至庙烧香,用红布制一袋置小孩年庚于其中,俗名过寄袋,悬佛橱上,自是以后,每旧历年终,寺僧备饭菜送小儿家中,名曰年夜饭,其亲必给僧以钱,凡送三年始毕。当过寄时,僧为小儿取名,譬如神佛姓金即取金生,金寿等类,并携小儿来庙拈香,呼神如寄爷,及至成年完婚后,乃将红布取回,名曰拔袋。”
  寄名风俗解放后尚有余绪,后在六七十年代基本绝迹。
  寄名从性质上讲和拜干爹、干妈相同,因此,被寄名的僧尼道姑亦被称为“寄名干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贾环暗中使坏,用蜡油烫了宝玉面颊,多少人都来探望,另外还写道“过一日,有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到府里来。”
  这里顺便谈谈拜干爹干娘。
  认干爹干娘也是为了孩子好活好长。因此在选择干爹干娘上有讲究,一般讲要“择子女众多之人,使之认为干爹干娘”(《清稗类钞·风俗类》)。所以如此,是因为觉得儿多女多的人命大,他能福佑自己儿女,同样也可以福佑自己的干儿女。有的专门选贫寒的人认作干爹娘,这也是认为凡贫寒者鬼神不扰,不象富贵人家小孩容易引起妖孽嫉妒,会惹灾难。江西小孩生病不愈时,父母“乃挽一女丐,另嘱人抱小孩拜之,其亲生父母口称‘拜干娘,拜干娘,自此以后与干娘一样,’……连呼不已,乞妇亦高声以‘贱头贱脑’答之。……丐妇即以其丐得之饭,每日来喂几次” (《中华全国风俗志》)。也有两方家长关系不错,结成干女儿亲家,加深双方感情。至于为拉关系,为自己制造上爬机会和条件而拜干父母,则是恶性延伸,大改初衷了。如《金瓶梅》西门庆为了求得更大的发展,除了勾结清河县豪绅外,还送礼贿赂巴结上太师蔡京,拜为蔡京的干儿子。《红楼梦》中贾芸要认贾宝玉为义父,林之孝家的认凤姐为干妈,有权有势认舞女、演员为干女儿则不属于此例,不做讨论。
  北方将认义父义母称为“拜干爹,干妈”,江南一带曾称为 “认寄父寄母”,也有称为“拜过房爷、过房娘”的。
  一般认干爹干娘的仪式,要选一个吉利的日子进行。简单一点的,孩子正式向干爹娘磕三个头,改口称呼干爹干娘就算完成。孩子小又特别娇的,认干妈时,干妈需穿一条特别肥大的红裤子,坐在炕头,由旁人抱着孩子由干妈的裤裆里钻出来,象征亲生一次。还要起个乳名,然后,送给干女干儿一套小衣服、鞋袜、帽子、兜肚还有饭碗、筷子、长命锁。当然孩子的父母也要替孩子准备送给干爹干娘的礼物,最重要的是干爹的帽子、干妈的鞋子,还有衣料等物。拜亲仪式结束,干妈给干儿带上长命锁,以后便用干爹干娘送给的碗筷吃饭,意是吃干爹干娘的饭,托干爹干娘的福气,康强长寿。
  《杭州遗风》有一段专讲认干儿干女之事,特录之以备参考。“寄于儿干女之风,杭州可谓盛行,盖惟恐其不寿,而以出姓为名。其实亦不过以有事为荣也。干爹干娘送礼以包袱、兜肚二物为重,其余衣帽鞋袜等项,若云取名压帖,此中丰啬不等。其子女送干爹干妈者,备素菜十碗,并糕桃烛面鞋袜鞋膝一切须用物件,随同本生父母前往齐供王母寿星。至于每逢各节,一年之_ 内亦如新嫁女儿,须送各式节景于子女,除夕又送年饭,三年为满。”(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