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陵三岁妞“被坚强”(原载12月23日《德州晚报》)

 公字厅 2010-12-25

    近日,一则“三岁女童照顾高位截瘫父亲”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故事的主人公就在本市乐陵黄夹镇。“幼童”“苦难”“孝行”这些抓人眼球的元素集合在一个帖子里,迅速点燃了网民的激情。这两天,捐款、咨询、看望的人络绎不绝。朴实的乡亲们可能想象不出,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帖子——
    12月19日,农历11月14日,是小欣怡3岁的生日,这一天她收到了她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成为“乐陵吧”红人。一周前,因为端盆子、舀水、照顾残疾爸爸的照片被上传网络,随即迅速在网络世界飞速传播,但此时的她绝不知道自己是个网络红人,只知道每天有很多记者来问她,有很多好心人来看望她。
    欣怡的父亲董建设今年26岁,3年前因意外致高位截瘫。帖子上说,他卧床3年、褥疮凄惨、大小便失禁,在妻子离他而去,继母和父亲漠不关心的情况下,只有3岁的女儿董欣怡给他端屎端尿、倒水端饭,其状况惨不忍睹。
    有些网友和受众提出质疑:“三岁的孩子如何照顾残疾爸爸?“”父母真是如此狠心,对因残卧床的董建设不管不问?“”欣怡又是如何成为网络红人?”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卧床三年 三岁娃支撑着家?
    三岁孩子,穿衣和脱衣还需要大人帮忙,端半碗面条还晃晃悠悠,提一个只有少量水的暖壶都有点颤颤巍巍。“三岁娃怎能照顾我残疾儿子三年呢?”付长兰不解地问,她是董建设的后妈。
    董建设没有兄妹,车祸四个月后妻子离开了他,父母和欣怡是他最近的亲人。董建设的继母付长兰闻听“继母和父亲对此漠不关心”后大哭:没有我们的照顾,这几年他怎么过来的?
    董建设的父亲,50岁的董和民狠狠地抽了一口烟,吐出一丝烟雾,打开了话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交电费交水费的,他怎么去?”付长兰很委屈,不是我烧水做饭,他怎么吃饭?难道是三岁的欣怡做饭?
    董和民说,出事前儿子爱出去玩,有时彻夜不归。付长兰说,儿子喜欢上网。董建设发生车祸的当晚并未回家,家人以为他又出去玩呢。结果第二天一早,董和民在路边地里发现儿子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此时距离建设发生车祸已经过去了10个小时。但是12月22日,躺在病床上的董建设对“爱玩”矢口否认,随即打起了电话。
    付长兰对孩子站在高处舀水和倒热水的照片表示吃惊:“孩子很懂事,能够照顾大人,可是那样太危险了,烫着孩子可咋办?孩子掉进水中可咋办?”“我们在家都不让孩子干这些事,照顾建设我们足够了。”付长兰说。“拍孩子倒水、舀水的照片,听说是别人让她那么做的。”记者进一步核实时,付长兰说,那天她和老伴都不在家,不知道是否准确。
    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经常陪同媒体去董家的人告诉本报记者,有些媒体经常会导演、诱导欣怡舀水、端尿盆。“为了拍端面条的细节,不断减少碗中面条的数量,怕孩子端不动。”这位知情人说。
狠心父母 对残疾儿子不闻不问?
    “我是个后妈,纵然说10个好,100个好,现在也没有好了,毕竟不管怎么样,我都是个后妈。”付长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述说,12月21日晚,她半宿没睡着,很烦恼,“怎么能够这么说我?‘父母对他不管不问’,凭良心问问,这么多年要不是我们照顾着他,又怎能熬到今天?我年轻时没出门打工,快半百了出门打工,为儿子还债,反倒成了不照顾儿子的罪人。”
    那一晚的苦恼让付长兰想起了一件伤心事。一天,付长兰烧开了一大桶水和几暖瓶水后,抱着欣怡出门,正好碰见胡同北面的大叔,来到自己家。董建设和父母住在一个院内。“建设没水了,刚接到他的电话,送点水来。”付长兰大惊,带着大叔看了看自己烧开的一大桶水,舀出11舀子水,家里的各个暖瓶也都是满着的。大叔说了建设几句:为什么不说一声,家里又不是没水。
    黄夹镇东汪村村支书汪爱国说,作为继母,付长兰做得还不错。没有和儿子吵架、打架的事,“付长兰在家的时候,为建设烧水做饭、洗褯(音jie)子。他父母有啥吃的,建设就有啥吃的。出去打工,也是为了偿还债务。后妈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12月22日一早,付长兰看望刚被接到黄夹镇卫生院的董建设,付不解地问建设:“你怎么在网上说父母对你不管不问,这几年你是怎么过来的?”董建设不说话。“以后还不是我和你爸照顾你啊?”董建设只是笑。
    问及恨不恨儿子,朴实的付长兰说,自己的孩子,哪里会恨他啊。
发帖者是善意的放大?
    22日上午,乐陵市黄夹镇东汪村,村支部书记汪爱国收到了一张800元钱的汇款单。汇款单上的地址是淄博,但是没有留下姓名。这是该村收到的首张汇款单,但是后来还有很多捐助和核实董建设家庭情况的电话。
    令这些捐款者动容的是3岁孩子的一片孝心,正如董建设给记者展示的手机短信上写的:尽管我一个月1000多元钱,但是我有一个四岁的女儿,能够体会到做父亲的心情,家中有些旧衣服希望欣怡能够穿得着。“这样的短信太多,一天10多个,并收到一个送给欣怡的玩具。”
    这些救助源于发帖者的呼吁。
    记者拨打发帖者的电话,第一次无人接听,再打过去就是“移动全时通提醒您……暂时无法接通”。
    一位熟悉发帖者的人告诉记者,发帖者曾是乐陵电视台的记者,姓潘,近40岁。曾写出一些优秀稿件,获得过有关领导批示。此人现已从原单位辞职。网上发帖用的是“乐陵记者”的网名。
    他介绍说,此人酷爱上网,曾是“乐陵吧”的吧主。此前的12月10日,黄夹镇商会将该镇党委书记的救助款送给董建设时,潘先生曾一同前往,估计是那时候拍的,12日网上就有了这个帖子。
    这位人士称,此时的潘先生压力很大,或许这是他看到陌生号码不接的缘故。他解释说,潘先生救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帖子里说“父母不照顾孩子”有失偏颇。
后记:
    可以预见,小欣怡一家的生活肯定会因为网络而改变。且不论事实到底如何,年轻的董建设、年幼的小欣怡,还有长长的人生路要走。我们无法眼睁睁看着这个家庭继续饱受苦难。“坚强”是一种美德,或许也是一种无奈。我们希望,更多的德州人关注这个遭受苦难的家庭和孩子,让“坚强”的故事有一个更加温情的结局。

附:德州晚报12月24日后续:

“推手”老潘

    ■记者 王志强 通讯员 贾鹏 赵光
    一个帖子,掀起爱心狂潮。借助这个帖子,目前,董建设住进了温馨病房,小欣怡入学已被安排,关怀和救助不断地涌进这个贫困的家,他们又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眼下,董建设感恩社会、感恩政府,感恩那个令他红于网络的发帖人——“老潘”。
    “做好事难、做好人更难,每天百余个来自全国的电话,一个字‘累’!”
    这是“老潘”——潘学文的QQ签名,他正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个电话、短信和加QQ好友所累。
    “老潘”不老,今年39岁,“老潘”是他的朋友们对他的称呼。12月12日,“老潘”在乐陵吧发帖称,乐陵黄夹东汪村:3岁女儿照顾26岁高位截瘫的爸爸,并配有多张照片。一石激起千层浪。董建设和他的女儿小欣怡被网友们频频关注,“老潘”本人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老潘”何许人也?他是德州乐陵人,今年39岁,1998年至2010年就职于乐陵电视台,做编辑记者工作。“工作勤奋、踏实肯干,做记者期间写出很多优秀稿件,同时他也是一位热爱慈善事业的人。颇爱上网。”熟知他的一位人士如此评价。

    提笔鸣不平

    “大概是五六年前的一天,我从德城乘车回乐陵。”老潘已经记不清具体的年份了,只记得他从十三局附近上车,等了一段时间,司机说车坏了,让他换一辆车。换了一辆车后,老潘又等了一段时间,被告知这第二辆车没油了……“就这样换了好几辆车,3个小时后还没有开出陵县呢!”老潘说,以往正常情况下,从德城到乐陵坐公共汽车也就是100分钟,结果3个小时后还没有出陵县!
    老潘和同车乘客对此均有意见,做记者的他有了写稿的冲动。为了保留必要的证据,老潘拿出纸笔,让车上乘客共同签名,以备为乘客维权使用。
    随后反映此事的一篇稿件见报,市领导对此极为关注,对此文做了批示,这种交通现象得以改变。

    网络慈善家

    乐陵一中闫鹏飞患白血病,老潘得知后,四处联系筹集资金。一个月下来收获甚微。此时的他在网络上发帖,寻求帮助,关注患者。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在网络上发出倡议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募集到不少资金救助这位白血病患者。“从此我对网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看法,更加热衷于网络。”
    很多需要救助的人来找老潘。“我有优势,是网络活跃分子,网友遍布天下,几年下来已经是乐陵吧的管理员,所以能够得到更多的响应。”老潘说,朱集镇的一位尿毒症患者找到时任乐陵市武术协会秘书长的老潘,“热心”的老潘通过协会筹集、网络募捐,得以争取到省慈善总会的救助,但是那位34岁的年轻人还是医治无效死亡。
    郑店镇的一名32岁妇女重病,老潘也一直通过网络呼吁对她开展救助……“这些救助的人中,没有一个是和我沾亲带故的。”老潘说。在小欣怡的帖子出现于网络之前,“老潘”的慈善义举并不为许多市民所知。

    “没想到会这么火”

    偶然从百度贴吧乐陵吧看到重庆网友【似如若】发的一个《为一个重度残疾的青年求助!》的帖子,作为一个黄夹人,老潘半信半疑将这个帖子转到了黄夹吧。在接到庆云一名网友的电话后,他和黄夹镇商会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董建设家。“这个家确实需要帮助。感动于三岁孩子欣怡的懂事,感叹父母的离弃,看望者无不为之动容。”老潘说。12日,老潘以《【目击】乐陵黄夹东汪村:3岁女儿照顾26岁高位截瘫的爸爸》为题,并配有20多张照片的帖子出现于百度“乐陵吧”。
    之所以以此为题目,老潘说,这么多年的记者生涯,练就了他对新闻的把握和起题目的能力,三岁孩子、年轻父亲,父母不管,孩子照顾大人,所有的元素足够引起受众的注意。
    效果出人意料地好。“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主要是题目起得好,加上自己的网络资源让帖子传播得更快。”老潘将此归功于自己多年的记者生涯和活跃于网络。
    诸多媒体汇集黄夹镇。“没想到会这么火,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和短信达四五百个。都是核实情况欲捐钱捐物的。”老潘眼下正累于“有名”的困惑。

    “父母不照顾他,是董建设自己说的。”

    尽管此前乐陵市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黄夹镇政府等都对董建设进行了帮扶,但老潘还是希望自己能帮助董建设和小欣怡过得更好一点,“希望欣怡能够更好地成长”。
    三岁孩子照顾残疾爸爸?舀水、倒水均行?网友提出可能是导演的照片。老潘说,这些照片是他实事求是现场拍摄,他强调,“我没有拍舀水的镜头。”
    孩子的懂事让老潘感动,对于“照顾”,老潘有自己的理解,1天照顾1次是照顾、1天照顾10次也是照顾,只要能去做这些事就是懂事,就让人心疼。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孩子的懂事令人感动,但是后来媒体上常常出现孩子做着高度危险的动作,颤颤巍巍地端水,站在高处舀水……欣怡奶奶说平时这些事不让欣怡做。一位随众多媒体采访的人士感叹:孩子很感人,很可怜,但是让孩子装扮“坚强妞”,更让人心酸。
    眼下媒体疑问最多的是“父母对建设是否照顾”这一问题,潘学文说,那天,(董建设)父母不在家,都是听建设说的。于是就有了帖子上的:继母和父亲漠不关心的情况下,只有3岁的女儿董欣怡给他端屎端尿,倒水端饭,其状况惨不忍睹。董建设接受记者采访时,当着父母的面说,感谢父母多年的照顾;父母不在时,他则说,后妈对他不照顾。
 爱心涌动:

    事实上,政府和社会对于董建设的救助由来已久。2007年董建设出车祸治疗时,黄夹镇就已经出面为其协调了部分贷款。随后,为其办理了低保救助手续。据了解,董建设领取的低保是最高的,每月70元。在董建设的事情尚未广为人知时,黄夹镇多次给予救助。乐陵市民政局、团委、妇联为其送去了2000余元的救助款。已经过了3周岁的欣怡将面临入学问题,黄夹镇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入冬前已经为孩子协调了幼儿园,学校将对她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免和补助。
    在当地镇政府的协调安排下,董建设已于12月22日一早被接到黄夹镇卫生院,住进了二楼的温馨病房,在那里接受治疗。医生说,由于褥疮已久,每天需要换药,住院时间不确定。董建设希望自己的大小便能够控制,也能减去孩子和父母的麻烦了。“乐陵市民政局的一笔特殊救助资金将在四五天后到位。”该镇商会会长刘奎军介绍,镇政府将为其寻找就业途径,使得李建设将来能够自谋生路。
    本报呼吁,为了3岁的欣怡,为了卧床残疾的年轻父亲和这个贫困的家庭,让我们伸出援手:孩子的闲置衣物,一顿饭钱,一瓶酒钱……就会让欣怡在这个寒冬里,倍感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