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釉瓷盂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2-26
蓝釉瓷盂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张萍  2010-11-23

    瓷盂,是一种生活用具,常作为盛储物件。在小文玩类中,大宗的是水丞、水盂、水盛,造型特征为敛口、鼓腹、圈足、无流无把,用于文房贮水;最早见于西周,多仿青铜器造型,所不同的是青铜盂多有附耳,而瓷盂不加附耳。

    蓝釉,以钴为呈色剂。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景德镇生产的蓝釉瓷器,用鈷土矿和氧化铁、氧化锰等混合着色剂直接挂于坯体上,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釉色深沉古朴,浓艳均净。明清时发明了回青、洒蓝和天蓝等釉色,绚烂多彩,耐人寻味。明宣德蓝釉色如蓝宝石,有宝石蓝之称。又有“祭蓝”和“霁蓝”多种名称,一直延续到晚清,各代均有传世遗存。

 

    麦积山石窟所藏清代瓷盂,侈口厚唇,口沿外翻。短颈内收,折肩,扁圆腹,圈底,造型规整。高12.8厘米,口径24.8厘米,口沿厚0.5厘米;腹径22.8厘米;圈足口径 12.2厘米,高1.5厘米,厚0.5厘米,整体为钵盂状。内外壁呈双色,内壁施白釉,外壁施蓝釉,圈底部分施白釉,底内侧无釉。赦沿敞口,深腹,底部中央内凹,外壁底部白釉泛黄,内壁底中央为双圈同心圆环状裸胎,口沿处微有残损,并有一细裂纹及腹部。

 

    从器物线条上看,器型线条流畅,柔中带刚,自然生动,大气庄重而不显笨拙。整体釉色光亮,釉质有肥厚之趣,又有紧密之感,没有凹凸不平的缺点,用手抚摸多有温润细腻之感,有一种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其釉质、胎质在表面上看来也十分逼真,如果迎光则呈纯白色或微闪青色。上釉方法采用的是双色上釉,或称“二色釉”,此器物釉质的形成是分两次烧制而成,首先是先将器物倒扣在双圈同心圆环状物件之上在素坯上直接挂白釉,采用垫烧,为低温釉。烧制完成后再施蓝色釉,再次入炉烧制。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烧成的器物内为白釉,器面、器壁均施蓝釉,釉面光润,色彩饱满,胎体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润,修胎规整,器足宽厚,足根无釉露白胎,圈足上釉三分之二,底圈内侧无釉。

 

    瓷盂保存完整,釉面莹润肥厚,器物色彩明艳,莹润纯净,色彩对比强烈,造型规整,稳重端庄,不乏实用性与欣赏性兼得的精美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