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帝国—经营西域

 山乡武侠 2010-12-26

经营西域

汉之初,西边疆域与秦同,都以临洮(今甘肃岷县)为界。一开始,汉武帝的开疆拓土计划好像并没有算上河西走廊和西域。后来武帝要灭匈奴,计划从东、中、西三个方向分别进攻,先稳定中路,再进攻朝鲜和中国东北,以“断匈奴左臂”,并且进攻西域,以“断匈奴右臂”。这才将西域规划作为匈奴规划的附属提上议事日程。

西域是指今玉门关、阳关以西经过新疆、越过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是喀喇昆仑山、天山和兴都库什山交汇的地方),直至中亚。当时,史书说在葱岭内外分布着有“大小三十六国”,其实经过无数次的分裂和合并,前后大概出现了五十多个国家。其中主要的国家有葱岭以内的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西北)、莎车(今新疆莎车县)、于阗(今新疆和田、于田附近)、疏勒(今新疆疏勒县附近)、姑师(今吐鲁番)、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等国;葱岭以外的有月氏(先居河西走廊,后迁至伊犁河流域,再迁至阿姆河上游)、大宛(锡尔河上中游)、乌孙(先居河西走廊西段,后迁至今吉尔吉斯斯坦伊赛克湖附近)、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等国。

河西走廊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从临洮往西北就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一段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在今甘肃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东西长约,南北宽度在几十到左右,内部平坦,由玉门—安西—敦煌平原、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和武威—民勤平原等几个小平原组成,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所以土地肥沃,现在是甘肃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不过在当时还没被汉族开发,牧草生长茂盛,是月支、乌孙、匈奴等少数民族占据用来放牧的。因在黄河以西,所以被称为“河西走廊”,其地位至今仍然非常重要,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的陇海—兰新线就经过此处。

河西走廊西端为敦煌,从敦煌开始就可以分两路:一路往西北方向是玉门关,过关后经白龙堆(罗布泊以东)、姑师,沿北山(今天山)南麓西行至疏勒,再越葱岭,是为北道;另一路是从敦煌往西南,出阳关,经楼兰、沿南山(今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西行至莎车,再越葱岭,是为南道。从今天来看,北道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部边缘,南道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部边缘,总之,都要绕过那片号称“死亡之海”、“不毛之地”的大沙漠。

建元三年(前138年),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当时武帝正在准备反击匈奴,从投降汉朝的匈奴人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被匈奴打败的大月氏想报仇雪恨,只恨无人援助。他便想到可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于是派张骞出使大月氏。

月氏,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月音“越”(前述“月”为“肉”的古体是笔者失误,此字读音早已被改正过来),氏古音读作“支”。公元前5~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还强迫当时的头曼单于把他大儿子(就是后来的冒顿单于)送到月氏作为质子。从公元前202年左右开始,匈奴冒顿单于不断攻击月氏,并在前177年左右彻底击败月氏。月氏被迫举族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有一小部分留在河西走廊,与祁连山的羌族杂居,称“小月氏”。西迁的称为“大月氏”。也有人说月氏西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约从前200年左右月氏处于与匈奴交战劣势的时候开始的。不过他们在西迁途中顺道灭亡了一个更弱小的国家,他们的邻居——乌孙。约在前139~129年间乌孙国复仇,与匈奴冒顿单于之子—老上单于联兵再次击败大月氏,大月氏被迫再次往西南方向迁徙,打败了阿姆河流域的大夏人,在此立国。

张骞是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当时只有26岁,他是一个很有冒险精神和坚强的人。

当时河西走廊在匈奴手里,张骞带领的一百多人组成的使团通过此地时,幸运女神并没有眷顾他们。他们被匈奴抓住,软禁起来。张骞屡次计划逃走,但是都失败了。他不得不在匈奴娶妻生子,好像要在匈奴扎根一样。但这些都是迷惑敌人的,他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自己的使命,终于有一天逮着机会了,和自己的仆人堂邑父成功逃脱。虽然那已经是十年后了。

他们经过沙漠边缘,翻过葱岭,到了大宛。大宛国王很艳羡汉朝的富饶,想和汉朝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对张骞非常热情,派专人给张骞当向导,把张骞送到康居,再经过康居到达大月氏。终于在前128年到了大月氏。

这时的大月氏却安于肥沃的土地,已经打消了复仇的念头,拒绝了汉朝的建议。张骞并不善罢甘休,在大月氏耐心地劝说了一年,还是不成功,只好踏上回国的路途。不料在途中又被匈奴抓住。一年以后(元朔三年,前126年),匈奴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向杀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被迫降汉。张骞在这场变乱中趁机逃回长安,向武帝报告了沿途的见闻和各国概况。大概意思是说,虽然我没完成任务,但是我还是宣扬了皇上你的威名,那些小君主听了都仰慕你得很。武帝听了很高兴,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封他为太中大夫。

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的艰苦磨难,一百多人的使团仅二人生还。

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奉召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乌孙,进一步打击匈奴。

乌孙原与月氏是邻居,都住在河西走廊西部。前177年左右,被匈奴击败的月氏人在西逃途中击败并掠夺了乌孙。乌孙王被杀,部族四散迁移,一小部分东迁至甘肃东部,大部分逃到匈奴。当时乌孙王子昆莫猎骄靡刚满月,被冒顿收养,在后来的老上单于的帮助下,他起兵击败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月氏人,也杀死其国王,并在伊犁河流域复国,领土扩展至南面的伊赛克湖沿岸。

此次张骞所带的使团规模庞大,成员二百,马四百,还有 牛羊万头和大量的黄金币帛。

在两年前霍去病已经痛击匈奴右部,占领河西走廊,所以这一次张骞一行顺利到达乌孙,请乌孙东返故地河西走廊,共击匈奴。乌孙昆莫猎骄靡感念匈奴单于救护自己的恩德,却又不愿长此蜷伏于匈奴肘腋之下,因此当张骞奉汉武帝命前来向他建议返回敦煌祁连间故地﹐以便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的时候,他坚决谢绝。可是在他了解到汉朝国富兵强以后,又愿与汉朝保持良好关系,得藉汉朝以自重。当然,他们拒绝的原因还有匈奴还是很强大,他们仍然害怕匈奴,况且汉朝太远,若被匈奴攻击,汉朝也不能及时援助自己。

张骞无奈,只好分遣副使分别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开展外交活动,自己在乌孙坐等消息。

四年后,元鼎二年(前115年)夏,乌孙派使者随张骞回到长安。不久,张骞所遣的副使也带回了各国使节陆续回到长安。汉朝和西域各国首次建立外交关系。此后,汉朝与西域各国频繁互遣使者,关系日益密切。双方商旅东来西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西域各国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乐器、歌舞等开始传入中原。中原人民对这些东西感到稀奇,所以这些东西非常有市场。而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也被商人运到西域各国,当地人也没见过这些稀奇玩意儿,所以中原物件在西域也大受欢迎。这些东西又通过中亚、西亚传到欧洲。

这条从长安出发,一直向西经过河西走廊,通过今天的南疆,越过葱岭,到达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道路,是当时直至中世纪时候的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由于贸易商品中以丝绸最为知名,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

而当时匈奴还控制着楼兰和姑师,这两小国经常出兵劫掠国王使者和商旅。元封二年(前108年)冬十二月,武帝派赵破奴、王恢率兵破姑师,俘楼兰王,完全控制了“丝绸之路”。

匈奴听说乌孙小兄弟在向汉朝靠拢,不太听话,威胁要攻击乌孙。乌孙于是下决心与汉朝建立更密切的外交关系,请求娶汉朝公主和亲。武帝便把江都王的女儿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匈奴得到消息后,为了抵制汉朝在乌孙的影响,主动要求乌孙王娶匈奴女。乌孙王谁都不敢得罪,君为右夫人,匈奴女为夫人。几年后,乌孙老王死,其孙岑陬继位,依照国俗,要娶细君公主为妻。公主不肯,上书长安。武帝为了稳住乌孙,说为了国家,你就依他们的风俗办事吧。公主只好答应。细君死后,武帝又把楚王戊的孙女解忧公主续嫁给岑陬。这样,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为后来二国攻击匈奴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这也影响到西域其他小国,都与汉朝很友善。

但是毕竟匈奴控制西域年深日久,影响力还是存在的,甚至在某些国家中还超过了汉朝的影响。比如大宛。有一次,武帝派使者去大宛用重金交换倾慕已久的汗血宝马。大宛国王不但拒绝交换,还让附属国郁成国刺杀汉使。武帝大怒,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西征大宛。付出重大伤亡后,终于攻下大宛都城贰师城,杀死其国王毋寡,控制了大宛。

征和三年(前90年),武帝又派成娩率西域楼兰等六国兵共围车师,尽俘其王和民众而还。

至此,汉朝完全取代了匈奴在西域的影响,控制了西域,为后来宣帝在神爵二年(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成为汉朝政区一部分打下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