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土地之行 - 驴友驿站 - 金碧坊 -

 老卖年糕 2010-12-26
      从2010年11月初开始,我一直关注东川红土地景区的天气,17日,得知次日晴间多云,便邀约两位朋友一同前往,下午2:00,接上朋友,沿昆曲、松待高速,前往东川。
      下午5时许,进入东川地界,稍息片刻。
PP1-进入东川
  1-前往东川.jpg
      之后,继续前行,18时左右,进入红土地镇(原名新田乡)。我们依导航而行,直到落霞沟。
PP2-落霞沟1
  2-落霞沟1.jpg
PP3-落霞沟2
  3-落霞沟2.jpg
      当我第一次看到眼前的一切,那色彩、那层次、那线条,忍不住叹息:哇,真美啊……美得太不真实了!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这真是一片绚丽的土地。以前,从未想过天地间还有如此浓烈的色彩,更不知道它就在我市的东川区。这幅美丽的画卷,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多么美丽的地方,仿佛似天上遗失人间的彩虹。
      在落霞沟停留不久,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按计划,我们准备赶往打马坎食宿,以便观看日出,到了一个叫"花石头"(在109公里程碑处)的地方,天已黑了,前面出现了两条路,朋友下车询问打马坎的情况,得知打马坎不能食宿,在此转了两圈,只见两家食宿点,对比之后,我们选择岔路口之上的“地画家园”。住宿并不算贵,实价50元/标间,空旷整洁的大院只住了我们,我们叫店主杀了一只鸡,好家伙,50元/KG,一只200多元,比昆明贵了好几倍。因为我们人少,只叫老板娘煮了半只(剩下的半只留着明天享用),另加些特色菜,饱餐之后,也近22时,各自洗漱休息。
      18日凌晨5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起床,等到6时,天仍未亮,我们就出发前往打马坎。一路雾气笼罩,能见度不足5米,我们在浓雾中穿行,从花石头出发,走11公里,至打马坎。由于尚未开发,标识不明,加之天还未亮,看不清周围的地形地貌,不知道该往何处观景。下车查看,见右侧有一土路,误认为是通向景区之路,便调头沿土路而行,此时导航失去作用,颠簸数公里,只闻鸡犬之声,却不见其身。又下车查看,离车数米,便有一鸡游弋路边,再前行10米,见1户人家,正好路边有人,问此处何地,曰:小村。再问应到何处观景,答曰:处处皆可。回到车内翻看出发前杨老(摄影班教师)赠与的手绘地图,一看不对,已误入歧途,此时天边渐渐发白,担心错过观看日出,便立即返回。把车停在路边,背上相机,扛着脚架,径直向山头冲去,跑了两个山头,找到了一个我们认为是最佳拍摄的地点,于是架上相机等待“日出霞光万丈”。
      痴痴等了3个多小时,不知迎送了多少次云雾,始终不见太阳。10点过后,终于见到了一缕阳光从云中穿出,照射在西边的山坡上。
PP5-打马坎1
 
5-打马坎1.jpg
 
PP6-打马坎2
  6-打马坎2.jpg
       在此拍摄一阵,我们走到西面的山上,亲密接触了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彩色画卷。11点后,我们转移至七彩坡和锦绣园,此两处系同一景区,角度不同,感觉不尽相同。
      放眼望去,方圆数十里大大小小的各个山头、山坡上,麦苗、荞花、箩卜花热烈绽放,一层绿,一层白,一层红,一层金,鲜艳浓烈的色块一直铺向天边,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形成如画般五彩缤纷的图案。远远看去,仿佛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斑斓炫目、艳丽饱满,有着优美的线条,又勾画得如此浓墨重彩。
PP7-七彩坡一角
  7-七彩坡.jpg
PP8-锦绣园1
  8-锦绣园.jpg
PP9-锦绣园2
  9-锦绣园1.jpg
      11时30分,我们回到“地画家园”,在等待老板娘做饭的同时,攀上了家园屋顶,对着乐普凹景区,又拍摄了不少照片。
PP10-乐普凹一角
  10-乐普凹.jpg
      吃了午饭,未作休息,我们前往瓦房景区,途经乐普凹,再往前行便是瓦房景区,由于车不能进,在路边远观一会,再次回到落霞沟,此时太阳出奇的好,正午的阳光不适合拍摄,我们就坐在那儿等待“日落彩霞满天”的景象出现。
      从16时起,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陆陆续续的来到了这里,不一会儿,两排30来米的台阶,架满了各式各样的长枪短炮,等了1个多小时,有经验的摄影者说今天没有希望,率先撤出了阵地,当我转过背来,见云彩奇特,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PP4-落霞沟3
  4-落霞沟3.jpg
      又等了一会,见云彩无期待的变化,我们也开始撤出。在返昆的途中吃过晚饭,到家已经10点过钟。
      此次行程,往返及观景(包括走错路在内)正好500公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